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上世纪70年代在"金三角"泰北地区由联合国及欧美15个国家帮助首开毒品替代种植以来,再到90年代由中国云南省帮助缅北、老北地区实施毒品替代种植至今,使整个"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种植又呈现出死灰复燃的迹象,替代种植的成果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加强"金三角"地区替代种植宏观管理的创新研究已是刻不容缓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金三角"地区毒品对我渗透仍然呈现出"大小并进,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态势,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来思考遏制"金三角"毒源新的对策.把遏制和清除"金三角"地区毒源纳入国际禁毒的整体战略之中;以发展替代种植为战略重点,加强国际禁毒合作,推进"金三角"地区替代种植的经济发展;以加强联合扫毒行动为主要举措,消减毒源地毒品生产制造与走私贩运能力;建立全方位堵源截流的战略格局,遏制"金三角"毒品走私的严峻态势.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云南省打击"金三角"地区毒品走私,遏制毒源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以根除毒源为战略突破口,遏制"金三角"毒品生产,整体推进禁毒人民战争;二是以堵源截流为重点,遏制"金三角"毒品渗透,重点推进禁毒人民战争;三是以禁吸戒毒为着力点,遏制"金三角"毒品消费市场,全力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四是以预防教育为本,遏制"金三角"毒品的危害,全面推进禁毒人民战争。  相似文献   

4.
替代种植是从源头上彻底铲除毒品,实现毒品经济转型的最好办法.目前云南在"金三角"毒源地发展"替代产业"存在诸多问题.对策:1.加强宏观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创新;2.改进微观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14日至20日,国家社科项目"‘金三角’地区毒品对我渗透的新变化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组赴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对"金三角"地区毒品对我渗透形势进行了调研。近年来,两地境外在国际社会及中国政府的支援下,大力开展替代种植成效显著,但毒品渗透随之发生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18日至20日,国家社科项目"‘金三角’地区毒品对我渗透形势的新变化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组赴老挝北部与我国边境一带进行了毒情调研。由于中国与老挝近年来多次联合开展扫毒行动,大力发展替代种植,取得显著成效,老挝北部地区毒品对我渗透形势已经发生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三个国家陆地接壤,毗邻世界毒源地之一“金三角”。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边缘,使云南省成为最大的毒品受害地和进行禁毒斗争的最前线。目前主要做好:1.遏制毒品来源;2.推进禁吸戒毒和“无毒社区”创建;3.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等。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靠近世界著名毒源地"金三角"地区,是中国禁毒的最前沿,也是毒品受灾大省。近年来,随着缅北地区传统罂粟种植面积逐年上升,新型合成苯丙胺类毒品来势凶猛,云南禁毒形势异常严峻。公安边防部队作为云南边境地区禁毒的一支生力军,虽然在禁毒战线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打击毒品犯罪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困境,为了有效遏制毒品对我国的渗透,寻求相关途径解决这些困境显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毗邻"金三角"和"金新月"两大世界毒源地,周边被一条长长的毒品带包围,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对毒品犯罪的治理任重而道远。毒品犯罪的国际性、职业化、输出性、暴利性以及毒源地居民的贫穷性和封闭性等特征,决定了治理毒品犯罪必须在强化国际反毒合作的前提下,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即通过对毒源地国家的援助,实施"替代性"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毒品流通环节的上游供给;充分发挥打击职能,培养训练出一支业务过硬的缉毒队伍,严打毒品犯罪;同时严格控制和净化毒品消费市场,通过广泛宣传毒品的危害及预防知识,使禁毒理念深入人心,从而有效遏制毒品消费市场的需求,进而达到遏制毒品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云南和新疆作为西部省份,分别毗邻"金三角"和"金新月"两大毒源地,境外毒品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入境,使两地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现蔓延发展的态势.新疆毒品犯罪活动,存在许多与"金三角"地区毒品犯罪相同和不同的特点,从新疆当前毒品问题发展的态势和严重性上看,成为"第二个云南"的可能性日益加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4.
"警察"一词比"公安"一词更准确,更能体现行业特点.从概念上看,"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从语用角度看,"警察"比"公安"更有表现力;从使用范围看,"警察"比"公安"更能与国际接轨;从使用年代看,"警察"比"公安"更有历史渊源.因此,宜以"警察"一词代替"公安"一词.  相似文献   

15.
市场无极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满怀信心,从有限做到无限,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现象的处理.归化原则和异化原则体现了翻译活动中在处理文化因素方面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事实证明,翻译活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复杂过程,归化和异化原则应该被灵活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