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法性"理论巳成为现代政治学最具解释力的理论分析框架之一.任何执政党都存在合法性问题,执政党对政权的经营与维护实质上是执政合法性的生成基础问题.合法性的生成基础是系统的、多元的,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分析,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一般包涵执政绩效、意识形态、民主法治、政治人塑造与公民社会培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执政党的合法性是指执政党通过其意识形态、纲领政策、组织架构、执政绩效及其公众形象的积极影响,使民众出于自觉或自愿主动接受执政党执政和领导地位的能力.执政党要化解执政风险,避免执政危机,就必须根据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不断探寻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中国共产党在50余年的执政历史中,孜孜探寻、拓展和提升自己执政的合法性资源.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在更大的空间上和更深的层次上探寻到了执政的合法性资源,这对于夯实新世纪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合法性"逐渐成为国内政治与学术领域关注度很高的议题。中国共产党的历任领导人虽然很少主动对接学术意义上的"合法性"话语,但合法性问题从未逸出执政党的视野,在其重要论述中以党建、科学社会主义等主流政治话语的形式呈现出来。当前中国的合法性机制呈现出以意识形态为主,以政绩、法理为辅的复合型结构特征。执政党与学术界关于绩效合法性的共识度较高,而对意识形态合法性、法理型合法性的功能定位以及合法性机制的序列关系存在一些认知分歧。在各类合法性机制的表象之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遵循的是以先进性和纯洁性获致合法性的独到逻辑。  相似文献   

4.
鄢舟 《党史文苑》2008,(2):34-36
任何政权的存在都有一个合法性的问题,并且这个合法性还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随时代发展而适时调整.意识形态与执政的有效性是执政党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民主政治与法治社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依法执政是巩固执政党合法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执政党合法性指的是民众对执政党的拥护、支持与认同,它是一个政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伴随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执政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权威和执政合法性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与执政党合法性的传统模式相比,转型期执政党合法性在价值取向层面已发生了转变,传统执政党合法性的人治、集权、意识形态教化等诸多价值取向都失去了原有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6.
现代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是自下而上形成的。它经历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并经过执政党的整合,形成兼容性的执政党意识形态,最后将形成的执政党意识形态转化为公共政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动态发展、循环往复的。  相似文献   

7.
任何政权的存在都有一个合法性的问题,并且这个合法性还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随时代发展而适时调整。意识形态与执政的有效性是执政党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民主政治与法治社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依法执政是巩固执政党合法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合法性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命题,即是关于如何使政治统治取信于民的问题。有人将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视为传统合法性资源,作为一种政治资源它主要包括:革命斗争、意识形态、道德优势、领袖魅力。①而其中意识形态又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思想基础,因此执政党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确立“和而不同”的文化发展方向,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整合,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9.
和谐、民主、法治、绩效、创新和人本成为转型期执政党合法性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这些价值取向,提高执政的有效性,创新和发展意识形态,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群众和舆论监督以及提升公民政党社会化程度等,是提升执政党合法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琦 《求实》2005,2(11):7-10
政治合法性问题是执政党研究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的党的意识形态,为执政的合法性提供了思想基础,通过经济建设增强执政绩效,为执政的合法性构建了物质基础,通过加强党和国家各项制度与法律的建设,为执政的合法性奠定了法理基础,通过党风建设凸现执政党的价值取向为执政的合法性构筑了道义基础,通过制定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为执政的合法性提供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系列重构使得中国共产党成功应对了“文革”结束后执政合法性资源流失的局面,对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的合法性资源是指那些能提高民众对执政党认同的各种要素.合法性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意识形态的资源、政治层面的资源和经济层面的资源.建国60年来,随着执政能力和外部因素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获得新的合法性资源的同时,也伴随着合法性资源的流失.在这一过程中,中共产党一方面努力维护既有的合法性资源,同时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不断开发新的合法性资源.可以说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进程也是对自身合法性资源不断维护和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各个政权更是执政党应该首先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在我国,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持久性、稳固性,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和合理性认证.针对我国政治合法性的特殊性,我们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全新执政课题,构筑起了我国政治合法性的两个支点,为实现执政党执政合法性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合法性的良性互动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曾平辉 《求实》2004,(3):31-34
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是一个由历史到现实的动态演进过程 ,对执政合法性的动态演进规律认识不足 ,过分倚重历史合法性 ,是某些政党的共同特点 ,这造成了执政党的惰性 ,缺乏变革活力和进取精神 ,注重和增强现实与将来的合法性是保证执政党长期执政地位的根本选择 ,必须通过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 ,建立包容开放的意识形态系统 ,发展党内民主制度 ,强化权力的约束机制等方式来增强现实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依据政治学原理,任何执政党的政治统治都有一个合法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政治统治的合法化包括历史的、道义的和现实的内容,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只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即可获得历史的合法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即可获得道义的合法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可获得现实的合法性.三者紧密联系,内在统一,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执政合法性是执政党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笔者在探索执政合法性的内涵和基础后,分析了苏东剧变凸现的政治合法性危机,提出了增强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几点对策:主导意识形态,创新执政理念;促进经济发展,形成利益认同;强化制度建设,推进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6.
杨光红 《湘潮》2013,(1):11+13
执政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组织和引导民众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执政党"凝聚党心、赢得民心"和实现社会整合的强大理论工具,对提高执政党的政治权威和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毛泽东执政意识形态创新思想及其实践的分析、探讨,总结了毛泽东执政意识形态创新的成功经验以及挫折失误,并从中获得重要启示。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进行执政意识形态创新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的直接应答,政治合法性意蕴是"三个代表"的应有之义.从政治合法性的层面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完整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消除"三个代表"研究的盲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政治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意识形态基础、群众基础、法理型基础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是政党的理论旗帜和精神支柱,对于执政党来说,如何将意识形态建设纳入整体的治国方略中去,树立科学的意识形态成本意识是关键。在全球化背景下,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也体现出灵活性、兼容性和中间性的特色。这些新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就是要在今后的意识形态建设中坚持原则性,突出包容性,追求合理性,重视合法性,讲求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合法性是任何政治体系最为重要的政治资源。所谓合法性 ,是指政治体系具有能力形成并维护一种使其成员确信其现行政治制度对于该社会最为适当的信念。执政党的合法性 ,从根本意义上讲 ,就是指执政党凭借其自身力量从国家和社会中所获得的领导基础和执政基础。在这里合法性不仅仅指执政党从国家和社会中所获得的支持程度 ,而且体现为执政党领导与执政本身的领导的合理性、权力的合法性和治理的有效性。哈贝马斯说 :“任何一种政治系统 ,如果它不抓合法性 ,那么 ,它就不可能永久地保持住群众(对它所持有的)忠诚心。这也就是说 ,就无法永久地保…  相似文献   

20.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和资源在不同时期合法性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并具有流变性特征.政治合法性体现意识形态、领袖个人魅力、执政绩效和民主法治等层面.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合法性资源不断弱化;政绩合法性处于主导地位;而民主法治资源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地位日渐突出,体现在基层民主、社会治理、党内民主、协商民主等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