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旖旎秀美的宝岛风光 台湾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当地秀丽的自然风光。迷人的热带、亚热带风光,奇特的海岸和海岛风光,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绚丽多姿的水文景观,使台湾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自然风景区 台湾的山山水水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得婀娜多姿,使台湾就像一座海上公园。从高山峡谷、丘陵台地到平原盆地,从河川湖泊、温泉瀑布到海滨离岛,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数不胜数。台湾岛上“山高、林密、瀑多、岸奇”,迷人的风光令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流连忘返。按自然景观的主体,岛上的风景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发展.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发展为前提的.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客观规律性,人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人类以自身的智慧与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留下人的印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取之有度,否则就会破坏自然环境而受到惩罚.这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本文结合历史教学相关内容,探讨历史学科的环境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坪 《世纪桥》2009,(24):41-42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发展。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发展为前提的。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客观规律性,人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人类以自身的智慧与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留下人的印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取之有度,否则就会破坏自然环境而受到惩罚。这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本文结合历史教学相关内容,探讨历史学科的环境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旭龙  段庆 《湘潮》2013,(1):9-10
人与自然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够主动思考,具有理性思维。可人一旦思考,就不免受环境和地域状况的制约和影响。中华大地上孕育的民族生息繁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异于其他民族,因此在此种环境中诞生的中国哲学也就必然相异于不同背景下诞生的西方哲学和美洲土著哲学。  相似文献   

5.
赵子祥 《实事求是》2006,1(2):10-12
竞争与合作不单是经济学范畴,它们同时也是哲学范畴。广义竞争,说的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所有领域存在的各种竞比争高的现象,包括竞争、竞赛、比较、争斗、战争、斗争、抢先等等含义;广义合作,说的是各领域所有的互助、合作、协调、共存、统一等这一类现象。竞争与合作是一对范畴。竞争与合作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二者是辩证的统一。竞争与合作,是一个实际的普遍的问题,是哲学关心实际的一个切入点,把竞争与合作理论引入哲学研究领域,必将给哲学带来某种程度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许琰 《世纪桥》2007,(6):59-60
本文全面分析了气候、地形、水、物产等对城市景观特色的影响,城市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既受惠于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受制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影响到城市的许多方面,虽然它并非城市的主宰,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对城市景观确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良好环境,这既包括硬环境,又包括软环境.硬环境即物质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软环境包括人文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管理服务环境、法治环境等.西部地区的硬环境差,软环境也不理想甚至更差,它直接影响着西部的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因此,西部大开发,在营造良好的硬环境的同时,更要注重营造和提升良好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8.
一)园林绿化与发展首都经济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园林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内容,而良好的城市环境则是发展首都经济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城市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要靠燃料结构的调整、汽车尾气的治理、污水垃圾的处理、噪声...  相似文献   

9.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 ,儒家看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因而主张尊重自然规律 ,“仁”不仅是爱人 ,而且还要爱物。在这种环境价值观基础上 ,儒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道德行为规则 ,其中最主要的是“和”、“节”、“时”。儒家环境伦理思想对当代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环境结构与建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海 《求实》2004,(4):47-49
经济发展环境是以经济有机体为主体的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 ,三者形成以经济有机体为中心的圈型层次结构。经济发展环境的建构目标是建立符合国际竞争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建构主体是政府、企业、人民群众。建构原则是渐进原则、特色原则、综合原则。当前的建构重点是 :第一 ,政府要转变职能 ,优化社会、政策环境 ;第二 ,企业要提高竞争能力 ,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第三 ,人民群众要增强市场意识 ,提高市场适应能力 ,促进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一、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其特征突发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的能够导致局部甚至全局社会混乱的重大事件。纵观历史和现实生活,突发事件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如大地震、特大火灾、严重水患、恶性疾病流行、重大核泄漏等等。这类事件属于自然界突然发生的灾害,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对社会和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混乱。另一类是人为性的重大社会事件。它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矛头直接指向政  相似文献   

12.
李抒望 《先锋队》2012,(23):40-42
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万事万物都有底线,超过底线,性质就变了。在社会生活领域,所谓底线,就是指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坚持的那些最低的、最基本的界限、标准、原则、要求、规定等等,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是背叛和变质。古今中外,一部部荣辱成败的历史反复证明,小到一个集团乃至个人,大到一个政权、  相似文献   

13.
人才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别。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面貌和气候条件等;社会环境包括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和管理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工作与生活条件、培养教育能力、法制治理程度、社会重才氛围等,内容十分广泛。本文仅就社会环境方面的观念、体制、政策等因素在人才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要矛盾的种类及其转移的类型很多,本文只就最基本的种类及其转移谈些看法。一、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人类社会中有两大基本矛盾,即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这两个矛盾中。前者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人类从自然物质中演化出来。以其本质特征与自然界中的他物区别开来。从此开始,自然界中与人类直接相联的他物就成了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5.
古相思埭运河修筑于唐朝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其旅游资源兼有人文与自然结合的特点:历史底蕴浓厚,湿地景观独特。应当通过合理开发,以建立具有人文景观与湿地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新的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是把自然界当成一个整体来研究的,那末,自然界的整体图景如何?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表明:自然界是一个物质的、具有层次结构的整体大系统。从总体上探讨这个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层次、运动、特征等等,这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丽江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丽江古城,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独特而丰富的纳西族东巴文化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主要观点包括:承认自然的客观优先性,人是自然界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脱离人和人的活动谈论自然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实现形式是实践,人不可能对自然环境无所作为,要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理想社会.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指明了途径,为构建和谐社会所蕴含的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成教德育环境的含义和类别 所谓环境,是指围绕在某一主体周围并给这一主体以某种影响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所谓成教德育环境,其作用的特定对象是成教学生,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德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制造的对成教学生发生影响作用的环境。它要求一定的场所、条件等客观因素。人的生活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又是起主导制约作用的。在成教德育中,应当重视德育环境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育成  相似文献   

20.
刘家用  赵雄 《学习论坛》2009,25(5):56-5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论述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一方面,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受动的存在物;另一方面,自然界是人本学的自然界,人是能动的存在物.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的活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