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30PM     
若邻 《新青年》2005,(9):36-38
春呆呆地望着镜子里的自己,竟然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他能感到自己的脸在发烧,可是镜子里的脸却白皙透着一点粉红。看来粉底能把一切都掩盖上……琳达是春的室友,俩人合租一套两居室公寓,她是个金发碧眼地地道道的英国女郎。每次出门,她都打扮得一丝不苟,像伦敦的大笨钟——精确得让人无法挑剔。可是她的卧室却像是那永远都在盘点的杂货店。到处都是有待装箱的货物。春暗想:一定是有特异功能,不然的话,怎么能在5分钟之内,就能勾画出一张让人心醉的俏佳人胭脂图呢?从她那里,春才真正认识到人不可貌相的深刻含义。口红、粉底、指甲油都是从…  相似文献   

2.
8:30pm     
一 春呆呆地望着镜子里的自己,竟然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他能感到自己的脸在发烧,可是镜子里的脸却白皙透着一点粉红.看来粉底能把一切都掩盖上……琳达是春的室友,俩人合租一套两居室公寓,她是个金发碧眼地地道道的英国女郎.每次出门,她都打扮得一丝不苟,像伦敦的大笨钟--精确得让人无法挑剔.可是她的卧室却像是那永远都在盘点的杂货店.到处都是有待装箱的货物.  相似文献   

3.
安妮 《新青年》2002,(9):16-17
(一)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季,雪没完没了地下,冷得她只想找个树洞把自己藏起来。树洞没找着,爱情却猝不及防地来临了。一切都只因那天她破天荒地去参加了那个聚会……电话铃响时,她还在睡觉。拿起话筒,却是李小桐。她的托福成绩下来了,不多不少600分,进她申请的那家学院不成问题。就要和她的留美硕士男朋友团聚了,这丫头高兴得要死,今晚在“潮江春”订了一桌,还温柔地来了  相似文献   

4.
香漫世界     
有人把陈香梅比作是漫游世界的“全球通”、“大姐大”,说她是演讲家、小说家、名记者、政治家、外交家……依我看,人家是名符其实的大家,一点不为过。一个人生命有限,然而,如何让有限的时光不时地灿烂。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事。1998年春,陈香梅女士又飞来北京,她来参加自己的新著《春秋岁月》出版座谈会。会上她与全国妇联书记处第一书记顾秀莲亲切拥抱,她对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她这本自传很感激。从1945年她的第一本散文诗集《遥远的梦》和小说集《寸草心》以及记述陈纳德将军的回忆录“TheWayofAFighter”(《一个…  相似文献   

5.
陈慧琳是美人,而且幸福到完美,这是很不容易的.红颜多薄命,她不!更绝的是,她让全国人民高兴,从不遭人嫉恨!一般小有姿色的,都容易被人骂为狐狸精,她总是丛中笑,春也不与她争! 秘密在哪里呢?在她的眼睛里,那就是她的泪珠.陈慧琳的眼泪,含金量很高的眼泪. 先盘点一下这位很官方、正点却也可以清雅、妩媚美女所戴过的各色帽子,从桂冠、花冠到王冠,你就会感叹上帝太偏爱她了,我们还看得心服口服,忍不住鼓掌.最出色的魅力,不是让人惊羡,而是让人欣慰、接受.  相似文献   

6.
徐银萍1955年出生于浙江瑞安市一个基层干部家庭。文革中父亲惨遭迫害死在劳改场,母亲也自杀身亡。徐银萍性格坚强,没有被这重重劫难压倒。她不甘心徐家就此败落,决心为这个苦难的家寻找一条新的出路。“文革”后,瑞安有不少华侨回国找对象,她的同学、同事中也有人远嫁海外。于是,她萌发了出国闯天下的念头,认为这是拯救徐家的最佳出路。1981年春,她父亲的一位生前好友为徐银萍介绍了一位旅意华侨潘仲骞。潘先生是老大学生,1957年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全家惨遭劫难,而后出国定居意大利。经过两个多月的交往,徐银萍终于答应了潘仲骞的求…  相似文献   

7.
中学时,我曾默默地喜欢过一位文静的女孩儿.当同龄的我们仍徘徊于"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等这类大众诗句中时,她早已一去千里,独自写着"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伤怀宋词.  相似文献   

8.
在古老的如皋城镇居住着一位饱经沧桑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日本老兵,她叫伊藤郁子,今年74岁,如皋市政协委员。几十年来,她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着华夏的大地,用自己无悔的岁月奏响了一曲爱的颂歌。她说:“我爱生我养我的母亲,我爱樱花盛开的日本,我更爱社会主义中国!”1925年10月,伊藤郁子出生在日本岩手县高田市的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兄妹四人,排行老三。1945年春,她从岩手县红十字会护士学校毕业,校方突然决定将她们一起毕业的80名学生派往中国战场,她带着离愁和恐惧来到了日本驻中国东北第一陆军野战医院。1…  相似文献   

9.
丁跃忠 《新青年》2014,(11):18-19
1897年春,胡家芝出生于浙江省桐庐县的书香门弟家庭。她的父亲叫胡传泰,是一位著名书法家,叔父是一位花鸟画家。胡家芝年幼时就和哥哥们在慈威私塾受过严格的传统教育,桐庐第一女子学校一成立,胡家芝就被父母送去读书,1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相似文献   

10.
英涛 《新青年》2002,(4):29-31
天知道刮起了什么风.把一向疯疯癫癫忙着做广告企划和“练歌”的“小柳条”吹到我家,陪我到阳台上吹风。“小柳条”是柳涛的美号,女身男名,性格偏也像男孩,整天嘻嘻哈哈、没心没肺的,只是长得特苗条,像根树枝那么细,简直是可以盈盈一握了,让人想起“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我便赠她“小柳条”一号,以弥补她的阳盛阴衰。至于“练歌”那可是“小柳条”的独创.她说.凭什么他们男的可以随随便便满不在乎地动不动说一句“去泡妞喽”.我们女孩子就不能蔑视他们一下.既然他们喜欢自视为“帅哥”那我们就称和他们泡在一起消磨时光为“练歌”好了。我真佩服她的潇酒。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春天脚步勤,残冬的最后一场积雪还没有融化殆尽,春姑娘就在赶来的路上了。“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今天立春,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节点。立,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与生长。立春一到,万物复苏,春姑娘的面纱正被微风掀去,她俊俏的容颜是任谁也遮挡不住了。  相似文献   

12.
马尼拉(Manila),早年来此定居的闽南籍华侨称其为岷市。因祖父、父亲多年在此地谋生,我自幼就耳熟她的芳名,并企盼长大后能到那里“吃头路”(就业)。可是,日寇霸占吕宋岛时家父失踪了,迄今不知遗骸在何方;战后我又改往出生地新加坡觅业。阴差阳错几十度春...  相似文献   

13.
爱的艺术     
有一个12岁的小男孩,生在农村,从小家境贫寒。他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在他家东边盖起了两栋房子,土草的。村上说叫“青年点”。几天后,来了一群城里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男男女女的十多个。其中一个女的还戴着眼睛,孩子们都觉得奇怪,就背地叫她“眼镜”。眼镜是个书迷,她有个书箱,里面有许多书。村里的孩子喜欢在晚上去青年点听眼镜讲故事。因为小男孩喜欢书,每次去听故事都用贪婪的目光看着那个诱人的书箱。终于有一天,他按捺不住,就从书箱里偷了一本“小人书”——《野火春风斗古城》。  相似文献   

14.
月季最惹人喜爱之处就是"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只要养护好了,月季一年四季都能浓装艳裹,嫣然怒放。这是月季与其它花不同之处。所以人们称她为月记、月月红、四季春,以及月光花、艳雪红、斗雪红等等。由于月季花形美丽,绰约多姿,而且品种繁多,愈来愈为人们所喜爱。许多城市选月季作为市花。江苏的常州、四川的西昌、河南的郑州以及广东蛇口市,还规划要建立月季城。在环境美化的高潮中,许多城市还出现了"月季街"和"月季小区"。至于公园里的"月季圃"、"月季园"更是吸引着众多游人流连忘返。国人对月季如此喜爱,外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欧洲,月季被誉为"花中皇后",被看成是众卉之魁。据说  相似文献   

15.
爱就是希望     
他爱上了她。她是小镇里的小学教师。她没了主意。回家告诉了父母。她父亲摇头说:你是教师,他是农工,你们之间差距太大。她母亲也反对地说:他与你根本就不在一个起点上。她看着父母更没了主意。她也认为他缺少点什么。他在那个迷人的黄昏,在小学校的树林边等她。他想要个结果。她下班和上班时都要经过这片树林。她看到他脸红了,有点不知说什么才好。她知道他在这里的意思,可还是问了句:你在这里干什么呢?他说:等你。  相似文献   

16.
天然 《新青年》2015,(1):3-4
与森獴相识四载有余,从最初遥不可及的崇拜,再到写文章方面得益于她的指点赐教,再到成为朋友,真正了解了她的辛苦,看着她一天到晚,七手八脚、跌跌撞撞地在成为作家的路上艰难地摸索。见到过她欢笑,也听见过她发牢骚。这便算是有些交情了吧。大抵因是以文会友而得来的这位朋友,她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她的小说,还是在她的小说里,从她的小  相似文献   

17.
苏珊·桑塔格是这个时代女人们无法逃避的品牌。即便你不读她的书,不看她的传记,不了解她的精神内核,依旧会很轻易地被其倾倒。因为她懂时尚却从不搔首弄姿,她犀利冷冽却不乏柔情,她骂美国政府骂军方骂万恶的华尔街,被人们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她的身份纷繁复杂。作家、评论家、诗人、戏剧导演、摄影研究者。在文化界,她与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她一生有过十个爱人,五个同性,四个异性,还有一个是她的儿子。  相似文献   

18.
榕树颂     
孙波 《海内与海外》2013,(10):56-56
岁月悠悠,冬春交替。东方风来满眼春。雪里梅笑的严冬一过,又迎来了妩媚、温馨的春天。四合院里,果树沐日,绿满枝头;摆列于墙边屋角的各种盆景,绽露新芽,绰约多姿,各展其长,酝酿着满园春意,令人逸兴顿生,情趣无穷。  相似文献   

19.
风中的玫瑰     
绿绮 《新青年》2016,(4):30
北方春寒,残雪未消,碎琼满枝桠。她玉立街头,玫瑰映雪,如画。浪漫咖啡屋,记得他和她柔情似水。面对孤单的她,惊讶。去年,他参加了援非医疗队他们隔着大陆,隔着海洋,隔着时差。她做个视频,发给他。玫瑰朵朵都是她深情的牵挂。看着手机,她静静等待。夜朦胧,她枕着月牙入梦,泪,轻洒。  相似文献   

20.
影像记忆     
正我至今忘不了她——我的曾外婆。她的百岁的人生历程,应该有许多故事,可我并不全部了解。当我想起她的时候,想起的是和她和我之间的往事。恰恰就是这些往事,让我在想她时,将略带感伤的怀念和悠远的思念跃然纸上。"想我的时候,就把你妈妈当成我。"她这话曾让我无法理解。我难以判断她说这话的初衷。但分明又理解她对我失去她以后的日子的担忧。她这话,仿佛将压在箱底里的东西翻腾到箱子外面,让人在异样的气息中沉醉于一种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