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铜钱铸行陷入危机,宋元时期官方和民间分别通过发楮印钞、使用白银、短陌支付等方式应对铜钱危机.由于纸币信用崩溃,白银在宋代与纸币发生联系,入元后广泛用于价值贮藏和计价,明朝顺应市场发展,改用白银作为财政收入的计量标准.明中叶国内市场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货币需求.在官方发行的纸币贬值、铸行制钱得不偿费的情况下,民间市场的白银流通和私钱盛行,适应并支持了市场的发展.中国历史上官方垄断货币发行并通过货币发行驾驭市场的传统货币政策终结,国内市场的发展及其特性,决定着宋元明清时期货币制度的发展和变化.明中叶白银广泛使用,是晚明美洲白银大量输入的前提而非结果.海外白银输入对明清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对明清货币流通格局的影响及其所体现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不宜高估.  相似文献   

2.
赵小平 《思想战线》2012,38(3):97-101
在有明一代的货币政策变革中,初期钱楮并用货币流通格局的出现及其昙花一现的原因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考察这一格局的出现,完全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与自下而上的市场行为相互妥协、共同推动的结果;而究其迅速终结的原因,同样离不开政府与市场两大因素:市场开始抛弃纸币,而政府则以禁钱措施来维护纸币。禁钱的效果虽不理想,但却瓦解了钱楮并用二元货币流通格局。  相似文献   

3.
王文成 《思想战线》2001,27(2):121-124
北宋初期,失去货币资格的绢帛与白银一道,常常被用于与其它商品互换.但仁宗朝以后,专用白银而不用绢的记载增加.尤其是神宗朝以后,不仅银绢同用减少,而且不少日常交易、支付事例中,出现了以银代绢的现象,甚至有的事例开始具有了以银买绢的意味.此时,商品市场上完成了从银绢并用到银绢分离的转变.这标志着,在当时的商品货币关系中,白银开始从包括绢帛在内的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向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过渡.白银货币化的序幕由此揭开.  相似文献   

4.
从“和”到“和谐”——兼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化中的“和”观念具有丰富内涵,“和谐”理念是对传统“和”观念的概括与提升。从“和”到“和谐”的发展与转化,为传统文化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参照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过程中,关于"五四"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凸显出来,并引起长期而热烈的争论。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五四"启蒙者在经历了由否定到回归的痛苦反思后,将目光重新焦聚到传统文化,并在这一回归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以新的身姿,用新的标准,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民主"与"科学"语境中进行了重新评估和审视,进而在此基础上积极创建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字的产生是一个民族抽象思维的起点,文字在被创造的同时,民族的思维方式也被逐步塑造定型,思维方式一经形成便具有广泛的约束力,决定着使用这种文字的人们的审视趋向等,因而汉语语境下的翻译逃不脱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六书"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构成了中国传统译论的理论来源和根基,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这是我国翻译理论区别西方翻译理论根本之所在。以"六书"为始,追本溯源,可以作为建立我国翻译学科话语体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中国急剧变革的时代,思想界的活跃程度可与五四运动比肩,只是两个时期在媒体上的表现有所不同,关注的热点之一是社会转型中农村和农民的变化轨迹。这在大的社会转型洪流中看起来是小的支流,  相似文献   

8.
事业单位体制毕竟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与目前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 体制上存在的种种“不适应症”,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海南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从局部上升为整体并进入攻坚阶段,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推进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刘师培在中国传统文论积累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社会学知识,向多个维度拓展现代意义的文学社会学研究,在文学与社会的交汇点上为文学寻求社会、时代、地理环境等参照物,推进了文艺社会学的近代发展,体现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良好的中西学知识结构,具有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意义。尽管由于特殊的思想环境和学术环境,刘氏在文艺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建构方面尚有缺憾,但却不能因此抹煞其在中国文论从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的可贵努力。深入探讨刘师培在文艺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彰显刘氏在中国近代文论史上的应有地位,恢复其因政治失节而湮没不显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延安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富有时代内涵和普世价值.科学发展观是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产物,也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同时也要与时俱进,践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门豪 《新东方》2016,(4):53-58
当代中国场域置于全球化和现代性二重架构中,市场机制发生了由外发式"介入"向内生型"嵌入"的推演。他国经验与我国实践均表明社会主体及其心态,由"结构抗拒"到"主体认同"的一般流变;在中西两种话语与历时性比较中,我国地域社会文化复合性、治理情境复杂性之表征逐渐明晰。笔者从四个方面探析了市场机制中公共领域的现代性回应,展望了中国模式的"社会性再造"、社会治理与制度创新等实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徐杰舜(以下简称徐):在做人类学的研究过程当中,出现了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以往,一直强调本土化的研究,它是西方人类学的中国解释。现在,实际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即中国人类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拐点:研究从本土化拐向中国化、或者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即周大鸣教授此前提到的中国社会的研究。这个拐点的出现和现如今的世界的大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早就在批判自己的西方中心主义,斯宾格勒早在80多年以前就对西方中心主义做了非常深刻地批判,但是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的高潮还是在上世纪末,  相似文献   

14.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5.
在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复苏和不断繁荣的进程中,伴随工商入仕禁令、中古自耕农超经济强制等职业壁垒的动摇和破除,科举向社会各阶层的逐步开放,受求取功名与获取财富的双重目标的激励,以农、工、商追逐仕进与农转向工、商为显著特征的职业流动,以及士、农、工、商的各业兼营,促成了官僚、地主、商人的三位一体化和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职业之间转换互通、对流兼容的渐趋频繁并日臻常态化,使得汉晋以降职业领域中的封闭僵化状态被开放灵活的格局取而代之,“四民分业”完成了向“四民不分”的转变。而不断加剧的职业流动,又缔造出官僚队伍以“寒人为中坚”、职业分工由“四民”衍化为“六民”、职业层级差别淡化的新型职业结构,社会结构一定程度上因此而呈现出开放化、平民化、平等化的色彩,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的基本样式得以在此基础上定型。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与革命党确实有诸多不同,但是在理解革命党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时,仅仅关注两者之间的区别显然是不全面的,本文从对经济工作的关注、与群众的关系、对创新的强调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继承、发展在革命党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建与再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化资本概念的疏理和诠释,探讨传统文化的资源价值,揭示了传统文化由资源转化为资本的环节和途径。提出以“创意”精神为导向,创意产业为基础和运作模式,推进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落实。这是传统文化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新契机,也是学者的应尽责任使命。  相似文献   

18.
19.
鸦片战争常被认为是传统中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书根据时人观点及更多分析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因拉丁美洲白银减产而起的危机,比战争本身带来的影响更深。拉丁美洲白银的骤减几乎颠覆了清王朝,其稍后的骤增,虽协助清廷平定相当因白银不足引发‘的大规模动乱,但也使得中国的地位相对较不依赖美洲白银的东亚邻邦邻夷。在王权备受挑战之际,支持多元权威并存的传统思想涌现,于王权再行稳固之时,绝对权威的思想抬头而留存至今。全书可供了解世界货币史、清朝中衰史、清朝经济史、清朝文学史及中西政治经济思想比较之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洁 《时事报告》2004,(3):45-48
今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澳大利亚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一些地区动荡不安,恐怖活动时有发生,跨国犯罪日趋突出。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切实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各国人民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园,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