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现实的企业家研究侧重资本模式、代理模式、创新模式和人力资本模式等四种模式的分析,研究结果界定了企业家与所有权、公有化程度、创新和人力资本等因素的相关性,同时也呈现出极大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经济既不是计划经济 ,也不是市场经济 ,而是“转型发展”经济。这一时期国家面临着双重任务 :体制转换任务和经济发展任务。政府应具有自己特殊的发展模式。因此 ,要求政府扮演的角色是保护产权 ;发展非国有经济 ;提高国家动员财力的能力 ;保障持续稳定环境 ;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高效政府 ;培养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与企业家能力资本增值有着密切的联系,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运用比较法的视角对中外诉讼调解机制的历史演进及其规律进行深入分析,从制度与实践两个层面解剖当前我国诉讼调解机制的缺陷及进行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并从诉讼调解、和解在纠纷解决中权重、位序的调整,调解程序格局重整、调解协议效力的进一步强化等角度论证了诉讼调解机制模式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上级政府需求主导型偏好结构、精英政策模式为主轴的政府过程和强制性工具为主体的政府工具选择结构。我国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形成的制度变量包括显性制度和隐性制度。显性制度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领导制度、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制度。隐性制度包括党组织是各级地方政府体系的中枢、上级政府占支配地位、权力运行人格化和非正式关系影响政府过程。显性制度和隐性制度共同构成我国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形成的制度变量。  相似文献   

6.
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治理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科层式模式与合作化模式两种。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更多的是采用科层式模式。而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合作化治理模式将成为我国城市社会转型的理性选择。要实现这种治理模式的转型,必须突破目前的体制性障碍,重塑组织功能,梳理条块关系,整合社会资本,以实现社区公共资源的科学有效的配置。  相似文献   

7.
文化生产力理论与我国文化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生产力物的特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关系反映了文化生产力的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是实现文化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手段,国家管理文化的职能要围绕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恰当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定位;国家文化转型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应该以转变政府管理文化的职能为突破,使文化生产力的经济能力真正转化为国家文化转型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是以创新为根本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协调,以实现企业、社会和自身三者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经营者。文章从企业家组织创新行为系统的本质出发,利用物理学中的熵及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企业家组织创新行为系统的熵变过程,揭示企业家组织行为系统的创新过程,为研究企业家组织创新行为系统的变异过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目前,大学生创业模式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大学生创业的信息与服务平台,缺少企业家精神的熏陶及创业成功者的指导等问题。应把企业家精神融入到大学生创业中去,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以信息服务为依托,搭建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平台;以区域特色为抓手,加强企业家精神氛围的营造,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韩睿玺 《理论前沿》2007,492(3):45-46
贵州省在过去采用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因此,要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个性化改造是近年来我国监狱工作者对监狱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的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的有益探索。从个性化改造的理论基础出发,以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为框架,组织实施个性化改造,促进罪犯教育改造的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域、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不同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关系布局中的地位有所不同,中国与它们关系的状况也有别。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首要;与广大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仍然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可以信赖的基础;与拉美发展中国家关系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重要性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14.
惠庆春 《理论前沿》2006,(12):33-34
本文主要阐述了国际能源新格局和中国在新的全球能源格局下的能源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区域结构演变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即经济区域间发展水平的梯度性正逐渐转变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为突出增速转向转变结构创造了条件;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正从规模扩张为主向结构转换发生历史性变化。这些新特点对宏观调控中央与地方关系提出了新要求,在宏观调控的经济增长速度、预期调控指标设定,主体功能区发展,区域发展极布局,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统一等方面,都必须尊重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在实现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6.
国际体系的稳定关键在于其结构层面。一个体系是否稳定,与体系中主要行为体的数量、主要行为体间力量对比关系、国际体系的调节机制等因素具有密切的联系。体系的变革既有体系内主要行为体力量发展不平衡、力量组合关系发生变动、主要行为体的对外战略发生重大调整等内在动因,也有全球化趋势发展等外在因素的催化作用。中国的和平发展并没有产生变革国际体系的要件,中国的和平发展并不会导致国际体系的剧烈动荡,而是将推动整个国际体系和平、渐进、稳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亚洲地区秩序的转变与中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中英 《外交评论》2005,29(4):41-49
地区秩序是一个经常使用但却缺少定义的概念。本文探讨了亚洲地区秩序的现状和特征,特别强调以美国为中心的同盟体制和正在兴起的亚洲地区主义实践。快速发展的地区相互依存和发育中的各种亚洲地区安排以及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区域强国的崛起或者复兴,推动着亚洲地区秩序的历史性转变。一方面,美国在竭力强化亚洲地区的“中心—轮辐”体系,另一方面,迟到的亚洲地区整合和地区主义正在帮助塑造着地区主义为基础的地区秩序。从地区秩序转型的角度,亚洲目前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有三种基本的地区秩序选择:美国霸权秩序的强化、取代美国秩序的新强权秩序和地区主义为基础的亚洲秩序。明显地,未来导向的地区主义为基础的亚洲秩序符合所有亚洲各国的利益。地区主义为基础的秩序并不是为了挑战美国的主导性,而是为了使亚洲地区秩序更加合法、合理和正常。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以地区主义为基础制定其亚洲政策,将在亚洲地区秩序的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社会不公现象,这是由于我国生产力的水平较低、转型期两种体制的并存、道德失范、法制建设滞后等原因造成的。我国转型期的社会不公现象的存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导致生产率降低,阻碍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影响人们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信赖;影响社会的稳定等。但是我国转型期的社会不公与剥削制度下的社会不公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政府职能定位的本质和方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转变或重新定位存在的基本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农村改革与发展步履艰难,诸如农业专业化分工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权益受损等问题,都与农民队伍竞争力弱、主体地位不突出密切相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农村管理方式,建立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机制,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