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霞 《世纪桥》2008,(6):88-89
部分大学生在适应环境、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焦虑等方面存在心理矛盾冲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知识;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模式,大学生也以自身独特的个性迅速融入到网络环境中。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契机,但同时网络也呈现出诸多的负面影响。从网络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和内容的多样化,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和民族团结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和新的路径等方面阐述网络为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机遇。同时,针对网络带来的诸如灰色思想文化的大量存在、淡化大学生的道德责任与法律意识等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建议和解决措施,以期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的正面优势,从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网络话语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新模式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带来震荡和冲击的新环境下,要高度重视因网络话语传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带来的正负效应及其挑战。文章在剖析网络话语对大学生心理、思想、言行带来正负能量冲击和对教育带来积极与消极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开设网络课程教学,对推行微博遍及个体、实现课堂内外接轨、推进教学实践结合等新模式进行了论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爱玲 《世纪桥》2008,(8):92-93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有效结合网络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教育;及时更新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断调整价值观教育的形式;不断巩固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模式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给人类的生产、生活、科技和教育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化。网络对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成型阶段,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易受网上各种信息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成为网络发展催生的崭新时代课题。笔者认为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模式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并就如何构建对话模式提出了具体构思。  相似文献   

6.
路长胜 《世纪桥》2011,(1):70-71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要充分认识和把握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7.
部分大学生在适应环境、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焦虑等方面存在心理矛盾冲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知识;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络化在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在挑战面前,我们应强化信息网络意识,增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活力;普及信息网络知识,建立高素质的高校党务干部队伍;提高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免疫力”;与时俱进,拓宽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领域;净化信息网络环境,形成良好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9.
算法推荐的广泛应用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思想内化、意识形态建设以及价值取向引导带来了挑战。对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主流价值引领,完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网络算法素养,从内生力上助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完善风险治理机制,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只有顺应算法推荐时代潮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探索出新道路、得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生是网络受众的主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主要形式。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的有害信息已经给涉世不深的、缺乏良好识辩抵制力的大学生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有害信息的潜在性、破坏性和危险性,另一方面不必谈“网”色变,而应充分认识和重视网络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刘张霖 《山西青年》2023,(6):190-192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储备,其心理因素始终是我国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震荡。大学生在此影响下,由于受到自身防控知识了解有限、社会活动减少、网络舆情控制难、心理认知匮乏、心理疏导活动欠缺等因素影响,十分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为了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正确认知,文章首先阐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此原因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杜玉奎 《世纪桥》2008,(6):71-72
面对着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情况新困难和新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从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阵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以及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等方面,努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环境的出现对大学校园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高校必须针对网络环境新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弘扬主旋律、重视网络新途径、开发网络新功能,加强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注重从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等方面着手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的出现对大学校园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高校必须针对网络环境新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弘扬主旋律、重视网络新途径、开发网络新功能,加强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注重从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等方面着手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一、重视网络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目前,大学生是网络受众的主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主要形式。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的有害信息已经给涉世不深的、缺乏良好识辩抵制力的大学生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有害信息的潜在性、破坏性和危险性,另一方面不必谈“网”色变,而应充分认识和重视网络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信息网络交互式传播的特点,决定了交流双方或多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要重视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争夺,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提升自身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权,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健康人格是指大学生优良的内在健康品质和外在健康行为的统一体。网络文化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开展网络心理教育、重视网络伦理教育、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等五个方面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建构网络文化,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8.
熊少青  梁杰华 《世纪桥》2012,(13):88-89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的考察与研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规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以下策略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克服现有条件束缚,实现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教师的心理学学习和实践,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万鹏 《世纪桥》2009,(5):120-121
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2005年1月,教育部、卫生部与团中央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式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多元文化的激荡与碰撞,给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应重视开设民族传统文化课程,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重视人文社科图书资源建设,以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引导大学生;建设网络文化主阵地,用健康的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以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熏陶大学生;推荐优秀文化产品,以文艺精品感染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