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创新思想是客观历史条件下主观个人条件的充分拓展,其形成的客观条件包括时代主题的变化、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现状及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主观条件是指他丰富的革命阅历、崇高的党性人格和独特的思维素养。  相似文献   

2.
徐建春 《共产党人》2006,(13):23-24
主观世界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动力所在,它既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有什么样的主观世界,就能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正确的主观世界是要靠先进的思想来武装和洗涤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整体上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3.
李全元 《探索》2001,33(4):98-100
现实社会主义在其生命历程中充满着主体的实践选择.每一次重大实践选择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据.变化了的历史条件推动着主体实践选择的改变,而改变了的主体选择又创造着新的历史环境.现实社会主义就是在历史和主体的双向选择中不断前进的.  相似文献   

4.
《实践论》思考题解答什么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如何运用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但是,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在客观上受科学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对真理客观性的运用与发展,坚持了真与善的统一;对真理标准的运用与发展,坚持了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对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运用与发展,坚持了继承与发展的统一。一、对真理客观性的运用与发展坚持了真与善的统一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经过长 期不懈的探索实践,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作出了自己创造性的贡献。本文试就邓小平探索、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特征,作一初步的探讨。 1、邓小平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一个主要方法论特征,是始终强调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现实问题。 进行实践探索,必须首先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冲破原有的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克服教条主义,使主观符合客观…  相似文献   

7.
以思想指导行动,通过认识世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人类活动的特征,其实践效果取决于主观和客观的结合程度。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的有机统一,是这一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强调理论与实际、政策与行动相结合,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构筑在指导思想、行动纲领和时代特征、国情条件相一致的基础之上。一、社会主义三次历史飞跃的启示1.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产生于欧洲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先进的思想认识,它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劳动制度罪恶的根源,初步揭露了其内在的矛…  相似文献   

8.
服务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社区服务实践活动中学习的"主观-客观-主观"的经验型学习模式,而非课堂内"主观-主观"的传输式学习模式。高职学生凭借其广受社区群众欢迎的"实用而专业"的高技能本领,开展服务学习锻炼技能的同时,能收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塑造相应品格的德育实效。其德育过程包括价值观的心理认同、行动体验和品格养成。  相似文献   

9.
<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和活力的决定因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前进的思想前提和保障。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反复证明"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命运"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只有不断深化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才能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从而冲破瓶颈制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宁德区域经济一度滞后的主观  相似文献   

10.
张仁坤 《发展论坛》2002,(12):55-56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建设更加富裕的社会主义小康时期,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生活质量的问题。由于主观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主观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理想的(或非常满意的)存在状态。这种体验到的状态,反映的是人们是否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而存在,以及这个正常存在的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达到了何种程度与水平。它是反映人民精神满足水平的一个有效的指标体系。加强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于把握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观条件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指针,它既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要同我们改造客观世界、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而且要同我们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想境界结合起来。在博大精深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中,改造主观世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从来都是…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认同、制度、践行三个领域的强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在这“三大领域的强化”路径中,“认同强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条件准备,“制度强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长久保障,“践行强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外化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阶段。其中,政治体制改革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巩固和发展依赖于多方面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文化条件,人的主观条件,等等。它们不可能随着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确立而立即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为了稳步而卓有成效地进行这场改革,必须深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现阶段政治体制的特征、功能和运行机制,追究政治体制不完善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深刻认识改革的重要性,抓住改革的关键,把握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认同、制度、践行三个领域的强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在这"三大领域的强化"路径中,"认同强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条件准备,"制度强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长久保障,"践行强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外化体现。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构想上,毛泽东与邓小平有着大思路上的一致性,但又有着由于时代及主观认识条件的差别所导致的殊异性。比较两者的异同,深入理解毛泽东与邓小平在理论上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对于深刻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质,进一步认清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譬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邓小平 “左”和右是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两种不同的错误倾向,二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都曾给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必然性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由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这些经济条件是:(1)生产的社会化;(2)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的社会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社会生产才能正常进行。生  相似文献   

1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者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敢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努力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彻底革命精神与严肃科学态度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往往把理论当教义,视书本为圣经。主要特点是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反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不要从实际出发,反对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把真理看成是主观自生的东西,不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革命队伍中的教条主义者常常满口革命言词,实际上却处处阉割革命理论的灵魂,推行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对革命事业有极大的欺骗性与危害性。中国革命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都曾受到教导主义的严重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有五个条件。一是时代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并孕育着新思想;二是制度条件: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新阶段唯独中国这边风景独好;三是世情条件: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此起彼伏,中国理论为全球治理输入活血;四是党情条件:执政党自我革命深化党建规律,全面从严治党锻造思想新成果;五是主观条件:39年从政之路积累了经验,习近平是新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