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郭海英 《理论探索》2006,3(6):44-46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具有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扬弃指向。它既否定封建小农经济的思想,又肯定并吸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内容;既反对封建主义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又反对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目的和核心,它既是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扬弃,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逻辑和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致。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严重,封建主义影响远未肃清。“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努力克服官僚主义现象和封建主义影响,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1)封建主义影响和官僚主义现象成为改革的对象,决非偶然。有着二千多年封建专制主义历史传统和三十多年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是它们衍生的土壤。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沆瀣一气,压抑着社会主义民主幼芽的生长和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是阻碍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两座大山。肃清封建主义影响,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证我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克服官僚主义现象,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制改革必须完成不可或缺的两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3.
一蠡 《瞭望》1988,(31)
官商现象,已成为当前社会上议论最多、消极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反应之强烈,以其屡禁不止而与日俱增。中国人民之所以深恶痛绝这一现象,是有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的。 官商现象本来产生于受资本主义冲击的封建主义土壤,是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共生的变种怪胎,因而兼有这两种社会形态的部分特点:在滥用权力方面具有封建主义特点;在贪利无餍方面具有资本主义特点。但它又“两不像”:既不像封建地主那样愚呆土气;又缺少资产阶级那点儿民主开通。在商品经济欠发达而又权力缺少制衡  相似文献   

4.
腐败现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邓小平同志指出,反对腐败“必须把肃清封建残余影响的工作,同对于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思想和其它腐化思想的批判结合起来。”①因此,深挖腐败的思想文化根源,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腐化思想对于我们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腐败产生的思想文化根源及其治理对策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是腐败滋生蔓延的社会历史根源1没落的封建主义思想文化是腐败滋生蔓延的基因。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中,封建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封建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中国早已寿终正寝,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已经是社会主义的中国仍残留着影响,毒化人们的思想,浸染现行的一些制度。赵紫阳在党的十三大的报告中3次指出,封建主义“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种影响“还未肃清”。因此,在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社  相似文献   

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应忽视的问题就是反封建。顽固的家长制作风、特权现象、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任人唯亲的不良倾向是封建主义残余在党内生活中的主要表现;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党的建设上的严重失误是党内生活中封建主义残余难以肃清的原因;创新党内生活的一系列相关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需要花大力气清除的主要祸害不是资产阶级民主的影响,而是形形色色的封建主义遗毒.我们国家曾经是一个在西方资本主义枪炮轰击下开始逐渐解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几千年来,在封建专制和个人独裁的统治之下,封建主义的思想、传统、习惯根深蒂固.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志士和进步知识分子为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接受了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不顾个人身家性命在中国传播和实践这种思想,进行了许多前仆后继的斗争.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始终没能够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资产阶级民主当然也没有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皇帝,但封建主义的东西几乎原封不动地潜伏了下来.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初的南巡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他还指出,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发展进程;这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正如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次王朝复辟一样,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  相似文献   

9.
一个政党的产生和发展,除必须具备国家政治环境的重大变化、各社会阶层的民众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愿望等客观条件,即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坚实的社会基础以外,还必须有一批政治中心人物的出现,以作为政党的发起者和领导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发起者和领导人马叙伦,就是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历史上形成的这样的政治中心人物。反对帝国主义必有浓厚的爱国意识,反对封建主义必有强烈的民主思想。他在少年时代正值上一个世纪之时,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列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不是应当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个问题,早在一百几十年以前就已经被提出来了。为了反对外国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为了改变国家的贫穷落后面貌,使它达到繁荣富强的境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近、现代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主张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因为当时人们只面临着两种可能的选择,一种是封建主义,一种是资本主义。中国封建王朝对外国侵略者的屈服,已经宣告了封建主义的破产,宣告了封建社会的正统  相似文献   

11.
齐灏 《民主》1996,(12)
封建主义曾经在中国持续了几千年,因为没有经过彻底的冲刷涤荡,即使在20世纪的后半叶,仍然随处可以见到它的影响。官本位就是它留下的一个突出的毒瘤。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政治风波,引起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思索。事实上,社会制度的更迭,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充满着斗争、曲折而长期的过程。历史上,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就是如此。为了说明这个看法,遵循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轨迹进行探索,不会是没有帮助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进入十四世纪以后,欧洲封建社会的发展加快。首先在意大利、尼德兰(今荷兰、比利时)等地区,工商业和城市兴旺发达。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且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政治上也组成独立的城市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观的科学定位: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观,就必须对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如何科学定位呢?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四个关系,即社会主义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站在跨世纪的时代高度来总结过去和展望未来,对于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清醒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和前途命运,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社会主义在世界一部分国家取得了胜利。然而正象封建主义社会代替奴隶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一样,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从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开始的,而是从旧世界中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开始的。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反差: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它赖…  相似文献   

15.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的,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的正确抉择.决不是如某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所说的,是什么“历史性的误会”、“主观意志的产物”.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由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是近代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拯救民族危亡,使中国变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许多志士仁人和广大群众,曾经前仆后继,进行过无数次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过许多可歌  相似文献   

16.
有效性与传统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效性是传统政治权力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发达国家历史上的绝对主义时期和封建主义时期 ,以及欠发达国家历史上的独裁主义时期和威权主义时期 ,有效性为传统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提供了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金泽 《理论视野》2008,(3):58-59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倡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反对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每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不正之风之间,究竟有没有联系,见诸报刊的大多数文章都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正之风只是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影响的产物。我认为,以这种说法来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与不正之风是“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战争史上,很少有像毛泽东那样集军事统帅与理论家干一身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了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富强,进行了许多次武装斗争,但都失败了。  相似文献   

20.
作为封建主义残留、宗派主义变种及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的产物,党内"圈子文化"危害深重,拂逆民意,备受诟病。革除这一"痼疾",必须知悉其凸显表征、现实危害、发生机理,进而把握消弭之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