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宁政发[2009]4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关于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的若干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的若干规定(试行)  相似文献   

2.
浙江把各部门的交易市场集中起来,建立统一招投标中心,实行监管、交易机构分设,管办分离。实行三权分立,切实解决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3.
各州、市人民政府 ,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 ,推动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加强和改进招投标行政监督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 0  相似文献   

4.
京发改[2020]161号各有关单位:为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同步深入做好"六稳"工作,有序开展招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现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创新做好招投标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通知》(发改电[2020]170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5.
正宁政办发[2016]7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全区招投标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6年5月3日全区招投标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精神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深入查找解决我区招投标领域  相似文献   

6.
关于招投标活动中公关活动策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公共关系,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塑造形象、建立品牌、拓展市场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建筑工程企业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建筑工程市场均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工程发包,而在招投标活动中,各投标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工程质量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价格的竞争、服务的竞争,还包括  相似文献   

7.
湘交基建[2009]9号HNPR-2009-17001各市、州交通局,厅直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招标评标管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08]261号)要求,进一步规范公路工程招投标活动,促进公开、公平、公正,在总结我省公路工程招投标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公路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林业局文件渝林政法[2012]4号各区县(自治县)林业局,直属各单位:《重庆市林业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已通过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登记审查。现将该《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相似文献   

9.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公布实施以来,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全面推行了招标投标制度,招标率和公开招标率不断提高,对维护公共利益、提高投资效益、遏制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区和单位对推行招投标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项目违规邀请招标、直接发包;招标公告不按规定在国家或我市的指定媒介上发布;规避招标、串通投标,甚至个别领导干部非法干预招投标的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存在。为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 0 0 0年 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 ,我国招投标市场发展总体是好的 ,招投标活动日趋普及 ,招投标领域不断扩大 ,已经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 ,招投标活动中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马文蕾 《今日浙江》2014,(12):41-41
正作为国际通行的方式,招投标有着不可替代的科学合理性。公开、公平、公正和规范是开展招投标工作的基本准则。近年来,丽水市在招投标工作交易平台、工作体系、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3年丽水市招投标中心组织进场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国有产权、小车号  相似文献   

12.
邓伟 《重庆行政》2014,15(6):48-50
正近年来,随着招标投标活动不断扩展,并受目前市场环境、法治建设、政府监督和主体自律以及招标投标运行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制约,招标投标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本文结合新形势下县级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市场的现状,针对当前招投标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规范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工作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一、新形势下招投标市场现状分析(一)管理体制现状。新形势下,为破解招投标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建筑行业日渐繁荣,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保证工程质量,规范建筑市场的管理,国家建设部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要求工程建设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但是许多单位采取多种形式逃避招投标,使招投标这一“阳光作业”变为“暗箱操作”,不仅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也增加了建筑业中的职务犯罪。一、逃避招投标的几种形式1、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联合逃避招投标。建设单位害怕在招投标过程中,不能由其指定的施工单位中标,进而影响他们之间的某种“合作关系”。于是施工单位采取“…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200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我国招投标市场发展总体是好的,招投标活动日趋普及,招投标领域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招投标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妨碍了《招标投标法》的实施,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滋生了腐败现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推动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加强和改进招投标行政监督,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招投标市场发育于八十年代,成长于九十年代,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然而,直到今天,招投标市场仍然不够完美.其主体地位的认同仍然十分模糊,有不少人甚至把招投标机构看成是单纯的"中介机构";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竞将其视为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其实,解决这些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确立政府在严格管理与规范招投标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确立了,招投标市场的定位和规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6.
绍兴市于2002年率先在全省对招投标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建立起全国第一个集中统一的招投标中心。把建设项目、土地、产权、政府采购四大类交易纳入到统一的招投标平台,由招投标市场管委会办公室实施统一监管,建立起一个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与政府职能转变目标相符合,与构建反腐倡廉体系要求相一致的招投标统一平台。同时,大力推进县级统一平台建设。至2003年底,所辖五县(市)全部建立统一平台,成为全省第一个建立市县两级招投标统一平台的地市。绍兴市创新招投标市场管理的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曹华 《前沿》2014,(23):82-83
在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商业贿赂现象。投标人向招标人、评标委员会行贿,联合其他投标人围标、串标等违法现象层出不穷,极大地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良好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为了有效地遏制日益猖獗的商业贿赂现象,有必要围绕招投标的整个流程进行全面监控,本文拟从招标、投标、中标三个阶段提出各阶段的具体监管措施,为实现立体分层式的预防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招投标市场已经步入法制化轨道,其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公共采购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由于监管体制不配套,政出多门、暗箱操作、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因此,要完善招投标市场的监管体制,必须做到法制化、制度化;必须及时、准确把握我国招投标市场的现状和走向;必须严格规范、引导招投标市场的有序竞争;必须不断强化对招投标市场的依法监管和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9.
以实证研究为依据揭示了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投标制度存在的问题,包括规避招投标、围标、串标、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实际上使得以《招投标法》为核心的现行招投标制度走形,给国家带来损失,给职务犯罪提供了温床,必须采取法律改革、司法威慑、技术创新和制度建设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刘新春 《前沿》2001,(12):103-105
在我国 ,工程项目投资与建设领域引进招投标方法已经十几年了 ,特别是近几年 ,它己被普遍认为是建筑业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并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之中。但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了使招投标行为规范化 ,并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招投标管理队伍 ;2、制定详细严密的招投标工作制度 ,并严格监督执行 ;3、严格审查、审定标底 ;4、加强招投标工程的合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