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受欺凌青少年向父母保持"沉默",隐瞒被欺凌经历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从代际情感互动视角出发,通过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发现,当子代向亲代部分或全部披露欺凌事件,亲代继续实践日常情感互动模式会产生"虚假情感理解"甚至对子代进行身体惩罚,此外长时间的不良代际情感互动会导致受欺凌子代产生负面预期,为避免痛苦"再生产",理性的个体以向亲代保持"沉默"来进行自我保护。代际情感共同体建构是受欺凌子代实现共有感受期望的前提,代际情感互动的时空界限是真实理解受欺凌子代情感需求的基础,消解或转移受欺凌子代负性情感是打破沉默的关键,进而有助于家长理性参与校园欺凌干预,防范校园欺凌风险。  相似文献   

2.
郭喨 《传承》2010,(36):146-147
现代通讯技术对我们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无疑也对亲子关系良性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其带来的"信息/技术鸿沟"的出现,随之在亲代呈现的"技术焦虑"和在子代呈现的"信息迷失",导致亲子关系健康发展更加严峻。为此,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刘怀光  江雪岩 《前沿》2011,(3):131-134
代际间的文化传承关系由原先亲代到子代的单一文化传递模式转变为亲代与子代间的双向传喻模式。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为我们阐释了代际关系冲突产生的根源,但是并没有为我们提供合理代际关系的相处模式。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则为我们解决代际间的冲突暗示了一个可行的路径。亲子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以及更为广泛的公共交往领域中都需要根据交往理性的要求重构代际间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健全人格及其社会化关系的基础上 ,阐明了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最后还对建立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所涉及的两个重要方面———理性教育观和科学教育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网络谣言传播是当下亟须治理的一个社会难题。传统研究刻板地将亲代视为谣言传播者,而子代被当作理性辟谣者,这一路径难以全面地解释问题的复杂性。本文从代际权力视角出发,运用虚拟民族志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剖析网络谣言反向代际传播现象。研究发现,子代更具优势的时势权力难以跨越传统长老权力以有效干预亲代在风险中的高危行为,无奈只能借助谣言反向代际传播实现自我增权。网络谣言与亲代利益紧密相关,子代通过诉诸权威、恐惧表达和不断重复以帮助自己增权。然而子代增权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代际间数字鸿沟的差异及代际责任的履行,当亲代能充分理解谣言传播的深意后,便可达成子代对亲代的风险干预。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影响青少年社会行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探讨家庭结构完整性与农村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2013—2014学年以及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为基础,基于OLS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生活在结构缺失家庭中的农村青少年相比,结构完整家庭中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发生率显著较低;家庭结构通过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两条亲子关系路径来影响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发展状况;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父母监督以及父母对子女的信心等亲子互动显著正相关,而与家庭经济状况并无显著相关。这一结果揭示了亲子互动的重要意义,从微观的为人父母层面和宏观的公共政策层面都对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常态化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导致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从而使中国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核心家庭、单亲家庭、隔代直系家庭现象越来越普遍。研究表明,家庭结构会对亲子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疏离或亲近的程度可能不一样。本研究借助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考察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影响,从青少年与父母的亲近程度、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青少年与父母交往的频率三个维度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亲子关系的差异,检验家庭结构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并作出解释。研究发现,目前,14岁左右的青少年家庭大多数亲子沟通较为缺乏,但亲子关系总体较为亲近,且“和妈妈的关系”明显好于“和爸爸的关系”。在经济条件好父母职业地位较高的家庭中,青少年和父母亲子关系疏离较轻,亲子关系较为亲近,呈现出良性发展的特点;亲子关系疏离现象比较频发在夫妻分居、夫妻冲突激化和单亲家庭中。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家庭结构会影响青少年与其父母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结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消减青少年与其父母的亲子关系疏离。  相似文献   

8.
陈媛媛 《前沿》2012,(10):153-154
青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思想和行为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青少年和父母都面临着一个特殊的挑战:如何处理亲子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三部英美少年小说《猪人》《温柔的手》《亲爱的陌生人》中的亲子关系来揭示亲子关系产生冲突的原因以及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对少年的尊重与关心、支持与理解、有效的沟通都是改善亲子关系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处于青春期的青年与其父母之间的关系不仅关乎家庭纽带的维系,还对其人格健全及成人后的社会适应产生深远影响。立足于追踪调查来探讨与研究青少年从高中到大学这一转变期内对于亲子关系主观评价的变化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升入大学后亲子关系有所改善,母子(女)关系的主观评价较高,亲子关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由高中时个人、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多重作用回归到家庭生态环境之内。  相似文献   

10.
有关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研究犹如钟摆在"狂风暴雨"和"亲密无间"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摆动。Smetana提出的社会认知模型从动态的视角来解读青春期亲子关系,认为亲子冲突的发生与亲子间对不同事件的领域属性及父母权威合法性的不同认知和理解有关,即亲子间的冲突往往是由于对冲突事件的不同认知而产生的。在不同的领域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期待和认同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领域的事件父母应采取不同方式、以不同的程度实施监管,以保证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发展。具体而言,对道德、习俗、安全领域应给予密切关注和坚定引导,对个人领域应给予青少年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形成"亲密有间"的健康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