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10,(4):72-73
6月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好转.“十一五”环保规划实施首次达到进度要求,部分指标超额完成。污染防治继续深化,生态保护逐步强化,但是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农村城市化必须破解的难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农村城市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形成许多城中村,城中村的存在引发了城市社会治安混乱、环境质量低下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从土地制度创新入手可以破解城中村难题,避免城中村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取向主要有市场取向的制度创新、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创新与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制度创新等。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创新措施,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7,(2):90-90
2007年1月,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我国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其中近岸约25%的海域水质处于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状态。近岸海域海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近岸海域部分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水平依然较高。海洋环境质量的最大压力、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来自陆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与环境质量演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的方式和状况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影响着环境质量。综合来看,收入分配不公诱致整体环境质量恶化,更进一步还会导致各地环境质量的不均衡,反之则是有利于环境质量演化的。为此,在制定和实施分配政策时还要顾及它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实现环境经济一体化决策。  相似文献   

6.
郑丽  袁雯 《中国发展》2006,(1):34-37
依据GDP年增长率,1978~2002年,上海经济发展可分为波动调控、高速增长和稳定增长三个时期。本文选取11项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法,探寻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持续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过程中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特征以及环境经济领域各项指标间的关联与协调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稳定、适宜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波动期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大于经济高速增长期;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指标表现出分化的特征,环境质量没有明显下降;稳定发展时期,环境质量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7.
刘桓 《北京观察》2013,(8):42-42
为促进北京市经济发展,需要高度关注其上半年经济发展当中已经产生的五大矛盾。五大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财政收入增幅下降与财政刚性支出依然较强之间的矛盾。由于上半年存在汇算清缴、房地产集中释放购买需求等一次性因素以及如用电量、出口量、PMI(采购经理指数)以及新增贷款等经济先行指标有所恶化,下半年经济发展将会放缓并可能连带财政收入增幅下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合肥市在城市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创新,并集中体现在2014年新制定的《合肥市城市管理条例》中。针对当前合肥市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合肥市城市管理条例》在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性质、城市管理的主体范围、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的关系、执法规范与程序等方面有所创新。虽然尚有不足,但依然对国内城市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与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茂松 《湖湘论坛》2004,17(5):77-79
农业产业发展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交叉过程 ,因此 ,农业产业发展的直接矛盾在于自然约束 ,而解决这个直接矛盾的关键又在于有效的制度安排。古往今来 ,国内外农业产业发展的历史充分说明了农业是对制度需求最强烈的一个基础产业。正是从这个视角出发 ,本文着意探讨农业产业发展与制度变迁的逻辑联系及其规律 ,探讨新时期农业产业发展的制度需求以及制度创新的思路 ,从制度经济学的方面来分析新的历史时期农业产业的基础地位和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0.
正【成绩单】良好的生态是我区的"金字招牌",也是加快发展的"看家本钱"。"十二五"时期,我区主要环境指标依然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的双赢目标:全区林地面积达2.39亿亩,总量居全国第六位;森林覆盖率达62%,居全国第三位;全区14个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6%,39条主要  相似文献   

11.
虽经近百年,我们党依然充满青春的气息,依然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守正创新,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理论上的青春活力;二是扎根人民,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最强大的力量;三是自我革命,不断清除自身的病症,锻造风华永茂的品格;四是制度立根,与时俱进地完善制度体系,使党的生命力和活力始终有科学的制度作支撑;五是赢得青年,注重接班人的培养,用日益完善的接班人制度来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2.
毕军  周元春 《群众》2014,(9):18-19
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环境质量的需求有了新的飞跃,群众对切身环境利益的关注程度和对优良环境质量的诉求不断增加。这就更加凸显出我国目前环境公共产品的供给无法满足环境需求的矛盾。因此,需要转变思维,通过新模式提供环境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不稳态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以往的20年中,两岸民间关系虽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两岸政治关系依然处于高度的不稳定状态,两岸民间关系发展的制度规则稀缺已然显现。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分析框架,结合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尝试研究两岸关系不稳态的制度因素。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第一,两岸关系发展离不开相应的规则与制度创新;第二,两岸“民间性”制度创新模式存在严重的局限性;第三,两岸关系稳定发展需要全方位的制度创新,而全方位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建立“规则的规则”——确立“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4.
李昕 《北京观察》2015,(6):24-24
<正>目前,京津冀地区虽然建立了污染联防联控协调机制,但实施起来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以合作协议方式约定各地的污染防治责任,约束性不强,落实效率不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各地环境质量改善需求不尽相同,区域治理目标与标准难以统一;区域特征污染物监测体系不完善,难以对区域污染现状进行科学评估与动态监控;现有的防治措施缺乏科学理论与技术有力的支撑,经济成本高、环境效益难以持续等多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制度创新促进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镇 《学习与实践》2007,(12):20-25
从国家层面提出中部崛起战略虽然已经有几年,中部六省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中部与东部的差距依然没有明显缩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使中部发展受到诸多制约。从政府制度创新的角度出发,在中部形成良好的市场、法律、人才与劳动力环境,将会有效地促进中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为实现中部崛起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制度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安排是指某一特定类型活动和关系的行为准则。制度安排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因素。由于制度安排的出发点是发展生产力,所以要使制度安排这一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真正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制度安排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必须反映社会需求,能够推动技术进步。纵观新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都带有不同时期制度安排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由于市政府对环境恶化问题的重视及城市规划的完善 ,“九五”期间 ,市区环境质量有很大的好转 ,文章论述了治理环境的具体方法并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现代社会中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会持续不断地向城市流动,这往往造成农村资源的匮乏,导致农业和农村的凋敝。由于农业的自然属性,反哺不会自动到来,故需要在政府主导下,根据农村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动人力资源下沉,进而带动其他各种资源进入农村。  相似文献   

19.
“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环境保护的指标没有完成。今年4月从天而降数十万吨沙尘,沙尘暴再次向人们发出警告:我国的环境生态形势依然严俊,政府必须具备绿色控制能力,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是时代的呼唤。政府具备绿色控制能力,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树立环境保护不仅是改善环境质量,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而且能促进…  相似文献   

20.
朝克图  张秀琴 《前沿》2004,(12):52-55
金融创新推动了我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 ,由于许多制约因素的存在 ,使得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存在自身的缺陷。我国的金融创新要突出金融业的制度创新 ,优化金融市场的结构创新 ,加强金融机构的体制创新 ,规范金融衍生工具的品种创新 ,在注重创新数量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提高创新质量和科技含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