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2005,(1):18-20
2004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突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重点,认真组织,扎实推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呈现出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村改革逐步深化,农村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2.
俞廷尚 《今日浙江》2014,(11):31-33
正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是党中央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保障农民依法享有平等财产权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走在农村改革前列的浙江,正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权到人、权跟人走"的战略部署,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  相似文献   

3.
吉萌 《当代广西》2010,(9):33-33
土地耕作由分散到户到连片开发,土地流转由典型带动到遍地开花,全县有9.6万多农民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富川,正是立足农民增收致富这个支点,利用土地流转这根杠杆,撬动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大球,农业、农村、农民正悄然改变!  相似文献   

4.
正"无农不稳。农业是基础,我们必须要把农业做强。""农民、农业的问题,最终汇聚于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村的问题。""一切发展,最终的目的是惠于民,而农民是人民中最大的群体,我们要想办法让农民更富。"……"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国两会的焦点热议之一,今年依旧如此。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几天来,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展开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精神,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这个中心任务。福建省各地在当地政府统一部署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农村"一户一就业"活动。最近,福建省劳动保障省厅下发通知,在全省全面开展农村"一户一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活动。各地要把开展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低保户和失地农民"一户一就业"作为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细化各项措施,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要将推进本地农村劳动力、低保户和失地  相似文献   

6.
正承包地、宅基地、房产,是农民家庭资产的"三大宝"。然而,现实中这"农家三宝"都只是"沉睡的资本":农民在宅基地上合法建造的房子没有完整财产权,不能抵押、担保;集体所有的承包地同样不能抵押、担保。但上述情况正在逐渐改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农民收入和财富。近年来,浙江积极推进农村改革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深入实施“富民工程”,积极发展市场农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农民有效增收。在深入实施“富民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过程中,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把发展“四乡六业”与广开致家门路促增收结合起来。以绿色产业为主的“四乡六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在实施“富民工程”中,我们以此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一是加大基地建设的力度。突出规模效应,坚  相似文献   

8.
顾琨 《创造》2003,(9):13-14
"双培"就是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并逐步培养成村干部。"双带"即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双新"即广大农村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新作为,在农民增收致富中树立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正一是育组织。实施党组织"联建共建",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的工作延伸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证全县八大产业链条都有党的组织和工作。二是育能力。实施党建促扶贫,创建"十佳"特色产业品牌党建示范点,组建"百个"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党组织,培育"千名"农民党员红旗手,带动"万户"农民增收致富。全县贫困户成功致富  相似文献   

10.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摘要:农民增收难是当前农业、农村、农民中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从理论上看,主要是农业的生产目标函数和需求目标函数发生了偏离;从现实来看,主要是农民增收的渠道受阻,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以及农业天然生产要素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力趋弱。要解决好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就要做到增收与减负双管齐下,着重是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管理体制的战略性改革。  相似文献   

11.
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浙江人民抓住机遇、大胆探索,坚持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浙江农村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推进市场取向的农村改革,农村生产力得到了空前解放,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农民主体的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农村改革发展为浙江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十分关心我省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三农"工作为重心丝毫不能偏,加强"三农"工作力度丝毫不能减,发展"三农"工作各项措施丝毫不能松,全力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全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杨本熹 《创造》2004,(10):36-36
农村实施"云岭先锋"工程,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很多.以解决农村难点热点问题为重点,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滕州市鲍沟镇人大针对农民增收问题,认真组织开展"三送一帮"活动,为农民增收引"路"、释"惑"、解"困"、搭"桥",取得了明显成效。送信息引"路",破解农民增收难。鲍沟镇针对农民致富信息匮乏、致富门路缺乏等问题,利用镇劳动信息平台,广泛宣传各类农村致富信息;各企业、各村代表利用企业招工信息、村务公开栏、村广播大力宣传致富信息,帮助群众寻  相似文献   

15.
《公民导刊》2011,(12):4-4
2010年初,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启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即到2012年,"两翼"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左右,达到6400元;"两翼"农村纯收入在2009年基础上户均达到2.5万元;"两翼"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要实现万元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16.
陈荣清 《政策》2003,(7):28-28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破解"三农"问题的瓶颈。湖北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和瓶颈,应从农业大省的省情出发,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作为拓宽农民收入的渠道之一,坚持八个到位,使农民增收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叶慧 《今日浙江》2007,(9):14-16
"怎样才能让低收入农民做到持续增收,使丽水农村18.1万低收入的农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受市场经济和自然资源双重制约日益加剧。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力,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局的稳定。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强调指出:“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突出任务“。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业稳、天下稳。然而,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缓慢,有些地方增产不增收,有的甚至减收,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呢?德阳市部分基层干部同农民一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已经探索出一些有效的门路。(一)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坚持面向市场,合理配置资源,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主线,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定农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坚持发展乡镇骨干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06,(4):18-19
代表者言罗碧升新农村建设并不是要把农民都留在农村全国人大代表、岳阳市市长罗碧升:新农村建设并不是把农民留在农村,守住土地,而是需要减少农民,让更多农民离开土地、走出农村。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握好减少农民的趋势,要在农村规划中体现这趋势,防止建房无人居住的“空心村”,防止占用浪费土地。把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开来,引导农民就近转移。做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资源,接纳农民进城,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周生贤我争取不引咎辞职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我很幸运,因为我担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以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始终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既做足农业农村内部增收文章,又在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又分类指导着力解决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既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全县农民增收工作出现了"多足走路,八方来财"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