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剧增的背后。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民众对社会不公、官员腐败等恶劣现象的不满。要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避免其所带来的巨大伤害。必须建立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通道和司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王威 《廉政瞭望》2009,(1):42-42
一个官员因在公开场合吸天价烟遭媒体“盯梢”后,其他官员便马上“引以为戒”,随即收敛其腐败锋芒。对这些主动收敛其奢靡锋芒的官员而言,倒下去的那个官员,更像是一棵为众官员望风报信的“消息树”,他令这些平日里奢靡成性的官员赶忙伏下身来,顺势躲过了一波反腐火力的扫射。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2,(2):14-16
2011-2012年,是中共各级党委的换届年,越来越多的年轻官员,在此次换届中崭露头角。截至2011年底,已经完成换届的14个省区中,“60后”常委达到56名。 目前,中国的干部梯队形成了“5678”格局——中央领导层中,多位“50后”官员进入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省部级官员中,“60后”已经集结;“70后”则逐渐成为厅局级官员的主体;“80后”已开始充实县处级官员队伍。“5678”格局为我国的干部队伍逐步实现有序更替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8,(10):82-82
2005年,成都市官员最怕的是什么?是收到市纪委官员“请喝茶”的邀请。官员们心里十分清楚,市纪委“请喝茶”就像香港廉政公署“请喝咖啡”,这是纪委介入调查的开始,是一个官员即将落马的前兆。有分析人士认为,纪委从对问题官员实施“双规”到“请喝茶”的过程,实质上透露出中国反腐策略的调整——反映了执政党在反腐败斗争中更加注重斗争的艺术、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在“政治话语”上栽跟头的官员并不鲜见,有的官员说“你是准备替党说活,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活?”有的官员说“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还有官员说“你知道什么叫恶不?  相似文献   

6.
地方官员苦于“陪”□李振明报载,某一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所在县的许多地方官员,每逢双休日就得陪那些“上面来”的观光旅游者,而且许多时候是陪完领导陪秘书,陪完秘书陪他们的家属,成了名副其实的“三陪”人员。陪得这些地方官员“叫苦连天,愁眉不展”。地方官员苦于...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18):49-50
“你是弱势群体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一系列社会调查中,无论是扛着编织袋进城的农民工、拿着简历在职场奔走的大学生,还是月收入上万元的自领、令人羡慕的公务员,纷纷给自己贴上“弱势”的标签。这种反应,与其说是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是“弱势心态”正在蔓延。  相似文献   

8.
阿源 《党的建设》2011,(1):55-55
看看时下各类官员“雷语”排行榜,一些官员的“雷人”之言,确有一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架势。物价高吗?有官员称,国人就得承受“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的“三高”;房价贵吗?有官员反复称,中国的房价其实不贵;反感强行拆迁吗?  相似文献   

9.
吴春岩 《世纪桥》2008,(3):39-40
“高薪养廉”并未从人的内在道德体系中遏止了腐败,反而陷入了越“养”越“腐”的怪圈。只有从内在的道德体系中,提升官员的道德认知、坚定官员的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才是从根本上陷“腐败”于绝境。为此,我们应该从社会道德氛围及官员的伦理道德培训两个方去面着力重构官员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江西、湖南两地发生的问责官员“复出闹剧”引发公众对官员问责复出制度的质疑。日前,在《法制日报》视点版与搜狐网联合开展的调查中.对“如何看待问责官员复出”进行了深入讨论。回答“你对目前问题官员的问责怎么看”这一问题时。有97.98%被调查者认为,“不满意,很多问责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1.
高艳柱 《党课》2007,(9):70-72
“官际关系”是指官场上官员与官员之间的关系,包括上下级官员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官员之间的关系。官场上的“官际关系”健康与否,对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影响很大。一旦“官际关系”出了问题就会为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提供适合的土壤。因此,在大力推进反腐倡廉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官际关系”,对不健康的官场关系必须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2.
偷拍者为什么喜欢在官员身上下功夫呢?就其动机而言。大多不是好奇于官员本人的隐私,也无意于公务秘密或人事斗争,而是官员手中的权力!偷拍者的逻辑往往是: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官员私下总会有不可靠人的秘密,通过偷拍,肯定会抓住这些官员的“小辫子”,然后,当事官员手中的权力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相似文献   

13.
最近因为落马的不少官员是“千吏”,引来很多人讨论怎么评价官员,或者怎么能这么评价官员。一个最新例子是刚被免职的原湖北省副省长郭有明。2013年6月郭有明回宜昌卸任市委书记时,湖北省官方还评价他“政治素质好”、“为人正派”、“对自己要求严格”,5个月后却应声落马,  相似文献   

14.
王春 《廉政瞭望》2011,(21):14-17
什么是官员对父母的最大不孝?现代官员应如何尽孝? “百善孝为先”。孝道曾经被作为传统的道德标准决定官员的晋升。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现实政治语境下,中国各地不断掀起官员的孝道考核浪潮。官员孝道考核能否成为官员德考的标准?如何让官员孝道考核落地?本期策划试图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15.
即将受到提拔重用的官员.分管房地产等高危岗位官员,可能成为我国官员财产公示的“先行先试者”。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敢表示.监察部已在起草“官员财产公示法”的建议稿。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3,(18):58-59
8月,四川广元一名官员被老人抱腿诉苦,摄影师的镜头里,官员在微笑。随后.该官员解释,照片只是瞬间表情,其实当时自己随即扶起了老人。湖北武汉一名官员在处理事故时,也被捕捉到微笑画面。他回应说:“我一直是这个表情。说我笑,我也没办法。”“拍新闻照难,给官员拍照更难。”这是10余年为官员拍照的摄影记者高一鸣的感叹。高一鸣是福建某市党报摄影部主任,在他看来,拍好领导无技巧,关键在于“讲政治”。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2,(8):71-71
在山东省长姜大明要求,官员去基层调研要做到“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姜大明还告诚官员:“在下去调研时,不要暴露官员的身份,可以说自己是报社记者,这样才能了解很多真实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文子 《党员文摘》2009,(2):36-36
“神秘人士”常来消费 长沙市芙蓉南路一家名叫“千般秀”的会所,专门推出了为官员进行商务形象策划的服务项目.内容几乎囊括了官员所有的外在形象策划设计和服务。尽管收费不菲,依然没有阻挡住一些官员追求良好形象的脚步,不少“神秘人士”上门寻求服务。据知情人士透露,该会所的形象策划服务一般针对级别较高的官员。  相似文献   

19.
吴钩 《党建文汇》2008,(4):11-11
那些接受多年唯物主义教育的官员,为什么会出现不信科学信风水、“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反常倾向?在我看来,官员迷信“风水”,说破了,是因为对未来命运自感无力把握、进而不得不求助于“鬼神”。比如一名官员不能确定按照自己的努力与正常的程序获得升迁,这个时候他就可能将利益预期的顺利实现寄托在“风水”上。再比如,贪赃枉法的官员在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朝一日东窗事发的情况下,也更可能笃信“风水”以期获得庇佑。  相似文献   

20.
李磊 《廉政瞭望》2007,(6):20-21
在这个房价飙升的时代,买房难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就连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官员也开始矫情地说买房难了。年初的一则新闻称,在广州市两会期间,天河区副区长丁建华坦言自己也买不起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