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公民社会在我国逐渐兴起。但是,我国与全面成熟的公民社会还有相当距离,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任务还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2.
尤红姣  吕青 《学理论》2014,(26):282-283
当前我国正处于复杂而多变的社会转型期,面临利益矛盾凸显、思想激烈碰撞、价值观念多元化等各种挑战,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和实效性也受到挑战,必须要推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而现代社会呼唤公民教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与完善、人的现代化等都与公民教育戚戚相关。因此,借鉴国外公民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或创新提供了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积极互动的教育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视野伸向广阔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的前沿.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觉醒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正视公民意识并把公民意识培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是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以及工作方法的冲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价值诉求,而应该有效地利用网络载体,在公民意识的培养上寻突破,在民主理念的践行上求提高,在公民社会的构建上讲实效,把握时代脉搏,科学运用网络,以广阔的视野完成中国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屈庆平  李怀珍 《学理论》2013,(18):376-37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公民社会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现实选择。在大学生中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融入公民教育。实现二者的有机契合,要建立公民教育与理论体系传播的融合机制,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7.
邱小玲 《学理论》2009,(8):119-121
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高低反映其民主与文明的程度高低,高素质的公民是推动民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是重要的国策。公民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有赖于各级各类学校具体的公民教育的实施。我国学校公民教育比较薄弱,不适应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发展,发展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燕秀梅  陈冬林 《学理论》2013,(5):230-231
通过对美国公民教育的隐蔽性特征的深刻认识与科学分析,从中发掘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宝贵经验,以及进一步研究这些宝贵经验在具体实际中如何"中国化"才能发挥其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在这种汲取国外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借鉴中,不断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为更好更快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4)
西方公民教育具有双重性,以"公民教育"为名,实以资本为前提,为处于领导阶层的、真正享有公民权利的精英阶层服务,多数普通大众只是被动地参与政治生活。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分阶层,为所有的青少年提供思想教育,按照"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能完全跟随西方公民教育的步伐,否则会导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瓦解。这种独特性,最重要的就是民族性与民族传统文化。其他的途径都是要建立在这个根基之上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的公民教育是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公民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探讨城市社区在公民教育中的责任,分析城市社区在公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城市社区的公民教育,对于提高公民素质,维护公民权益,推动城市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民素质与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民省 《理论探索》2007,2(1):128-130
公民教育是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追寻。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要求社会成员根除传统的血缘伦理、等级身份和特权思想,树立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等新观念。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公民素质的提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学是关于人的哲学的追问,是对人的本质、人性以及人的生命、命运等等的最高层次的探讨;由此而成为一切有关人的具体科学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就是对人的改造、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对不断发展的新人的培育和造就的社会实践活动.响应人学的精神,走向现代中国公民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公民是西方文明的产物,由于我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公民意识一直很淡薄.公民作为社会基本成员,其公民意识更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基础,公民意识的确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者在对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公民意识尤其是青年一代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青年一代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槐银 《学理论》2012,(17):289-290
在美国,高校主要采用间接教育、宗教教育、心理咨询等隐性公民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我国高校则偏向于采取直接教育、灌输教育、榜样教育等显性教育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应该从增强主体性、疏导性、渗透性等方面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雷瑛 《学理论》2014,(6):162-163
学校公民教育就是学校通过设置基本的课程和举办相关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强烈的法律意识的一种教育。在我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公民教育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上都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这些给学校公民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发展和完善的机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各个方面,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受教育者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和回馈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民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的客观条件下,在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实践中官吏和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应全方位构建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为此,必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政治,培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开展公民教育,发展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7.
何佳娣 《学理论》2014,(11):255-256
面对当下我国现代公民教育现状的名实不符,宁夏回族地区学生公民教育更是一片空白,我国尚未具备完整的适合民族地区的现代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公民教育的部分要素也只被当作思政类课程附属的现状。通过对回族聚居区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公民教育类课程分析及反思,寻求适应于回族地区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旨在培养回族聚居区师范生的公民意识,通过自身现代性公民角色扮演而指导义务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深化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冯慧 《学理论》2014,(12):275-276
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内容包括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行。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受到流行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价值观的紊乱,因此通过公民教育中的公民课程、公民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等途径能够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增强政治效能感。  相似文献   

19.
章敏 《学理论》2010,(16):219-220
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被称作"公民教育"。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课堂讲授、课外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社会环境作用等方面存在相同之处;在课堂讲授方式、课程设置、心理咨询、宗教教育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通过对其比较、鉴别,取长补短,从而促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参与的实质在于推进公民的公共参与,公共参与必须以公共理性为前提,而公共理性需要加以培养。亚里士多德这一思想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公民参与意识的高低,直接关涉民主化的程度;公民参与的理性水平,关系到民主的效能;法治教育与公民教育是培养公共理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