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文本从法律的角度对弱势群体的概念予以了初步界定,分析了弱势群体的现象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对均衡利益分配、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与完善对弱势群体保护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职能,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对弱势群体外延界定少,适用对象非常狭窄;重视政策保护,忽视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多局限于法律条文的原则规定,缺乏有效的宪法司法机制。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基础上,应当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弱势群体实行倾斜保护;深入开展法律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要建立起宏观层次的国家保障、中观层次的团体保障以及微观县次的自我保护的立体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由于社会性资源占有的不利状况,导致其基本利益无法得到实现,从而需要通过法律给予特别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在法学视野内就是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是为了实现法的价值,实现自由、平等、人权、公平、正义乃至整个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5.
罪犯弱势群体之探讨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罪犯是弱势群体的观点,并探讨了这一观点的理论根据;从直面关系和内在意义两个角度,评判了保护罪犯弱势群体的价值所在;进而从理念、法律、机构、制度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实现对罪犯弱势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本文认为 ,弱势群体泛指靠法律之规定而不是靠自身实力或市场竞争来获取权益、维护权益的群体。主张应以弱势地区开发法、弱势行业扶持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弱势自然人权益保护法为核心构建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 ,并综合运用限权措施、加权措施和平权措施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论罪犯弱势群体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罪犯是弱势群体的观点及这一观点的理论根据出发,从关系和意义评判了保护罪犯弱势群体的价值所在,进而从理念、法律、机构、制度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对罪犯弱势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工作已逐步纳入我国法制建设的轨道,但是我国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确认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制度的构建方面努力。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体系,将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国际私法中的弹性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可以实现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在立法方式上采用直接限制的立法方式有利于实现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公共秩序保留在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后,不应一概适用法院地法,而应适用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国际社会本位的理念及国际私法的趋同化决定了国际公共秩序对弱势群体权利进行保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针对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仍显薄弱的现状,提出以下措施:一是要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宪政关怀;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依法保护;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等法律制度,有针对性的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