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探索》2016,(6)
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有以下重要内容: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并举的基本战略,确立了速度与规模并举的现代化"赶超战略",确立了以农轻重为序、工农业同时并举的"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确立了"党治"与法制并举的政治现代化战略,确立了"鸣"(百家争鸣)"放"(百花齐放)并举的文化现代化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观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观点,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观点;“五个统筹”的要求,正是坚持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系统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的原则,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德治”思想和总结新中国建国以来我们党治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科学论断。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4.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工作,解决现实问题,否则,就没有意义。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只有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的思考,才能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避免片面性,增强全面性;才能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不断引向深入。从我们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实现“富民强省”的战略任务,就必须坚持做到“四个统一”。在国情的认识上,要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和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的科学统一,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关键是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新形势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因此,当前在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中须立足“三个着眼于”。一、立足“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用“三个代表”统一全党同志的思想,这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理论创新,用“三个代表”统一全党同志的思想是为了继续坚持党的先进性,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1)把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模式确立起来 ,是中国共产党正确总结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结果。由于受苏联模式的束缚以及缺乏现代化经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现代化的认识有明显的局限性 ,在领导现代化建设中 ,长期缺少具体的和阶段性的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目标。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现代化的现实目标 ,是我们党长期犯“左”倾错误原因之一。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 ,从中国实际出发 ,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使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 ,在现代化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全面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 ,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现代化的实际 ,并进行国际比较 ,从而对中国现代化战略进行调整的结果。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目标模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苗文玉 《探索》2022,(6):14-25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源自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浸润、中国共产党对新文明的自觉追求、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滋养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成就的升华,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以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前提、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以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繁荣发展为基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关键、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构合作共赢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新形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积极开启和成功实践,证明“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单向发展论”“国强必霸论”等基于西方现代化经验与文明认知的理论是错误的。这些西方错误理论并不适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主题,也不能解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使命追求。这种生成逻辑、运行逻辑、价值逻辑相统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为人类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0.
汪裕尧 《党的文献》2006,3(1):35-42
论述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历史贡献,应当着眼于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历史过程。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他创造性地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战略设想,制定一整套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并认真总结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工业发展战略是工业实践的行动纲领。发展战略的质量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运行,左右着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一个好的发展战略必须是科学的指导思想同真实的客观实际有机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不但揭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以唯物辩证法这~当代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在工业发展战略研究的过程中,坚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较好地完成了对牡丹江工业经济的发展阶段、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治国理政的科学论断,作为一个全新的政治概念,它不是西方治理思想的产物,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认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国家来源于社会,国家与社会之间将经历从统一到异化和对立再到统一的否定之否定运动过程,与此相对应,国家职能将从以政治职能为主转变为以社会职能为主。要实现从国家治理走向社会治理,既要站在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理想高度,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的原则。现阶段要重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制度现代化和国家法治化,破除"官本位"意识,提高治理者水平。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革命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早已成为四项基本原则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也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为此,孝感市农机部门更加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科学确立目标,创新发展思路,切实担负起推进新农村建设开路先锋的历史重任。实施“三大战略”,培植发展后劲。一是人才兴机战略。立足于“打基础、管长远”,大力实施农机培训工程,坚持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并举,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培养一大批适应新时期农机化发展需要的农机各类专…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例如: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的思想观点;关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6.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规范性——把全党工作重点从抓阶级斗争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路线的唯一准绳。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最重要贡献,是果断地否定了多年来占支配地位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标志着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这是坚持从实际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发展与人才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的眼光做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的宏伟战略。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到科学人才观的确立,发展与人才,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宝贵财富。研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都有重要的意义。一、毛泽东的社会发展阶段论毛泽东的社会发展阶段论是他整个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和哲学依据。毛泽东的社会发展阶段论是发展论和阶段论的内在的统一,有其完整的体系。它包括: 1、发展观。毛泽东认为: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发展是无限的,发展的趋向是由低级向高级,  相似文献   

19.
“义”和“利”,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中的一对范畴。“义”泛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利”则是指物质利益、功利。“义利观”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群体中具有不同的内容。 社会主义“义利观”,就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在处理两者关系时,主张“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观点。强调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社会主义“义利观”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义利观”中的合理因素、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统一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忽左忽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科学价值观。这一新型的科学价值观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是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关键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理论是行动的向导。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迫切需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在长期的实践中,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始终致力于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以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夺取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