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刊博览     
目前有的地县级领导班子职数控制不严,中共中央组织部最近就严格控制县级领导班子职数问题发出通知。 一、配县级领导班子,要严格执行中组部有关文件规定,个别确需超职数配备的,必须报经省区市党委组织部批准。 二、派到县里担任科技副县长或挂县级党政领导职务锻炼的干部,每个县一般为一人,最多不超过二人,可以不占班子职数。 三、省际之间成批对口交流干部在5人以上、中央国家机关成批到地方挂职锻炼干部的,要事先与中组部有关部门沟通,以利于加强  相似文献   

2.
<正>黄骅市为培养造就一支建设沿海强市、打造增长极的干部队伍,在干部工作中做到了"四个坚持"。坚持干部选拔任用"阳光操作"。2014年以来,黄骅市坚持干部选拔任用"阳光操作",做到"五个不"。即对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的不列入动议范围,超职数整改消化任务未完成的不新配备干部,档案存疑未经研究认定的不提交常委会,未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不列为考察对象,考察反映问题未查清的暂不列入提拔范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坚持从"五个环节"入手,确保阳光规范运行。在动议环节,出台《干部选拔任用"三议一会"动议  相似文献   

3.
正蒋和坪在调查案件过程中,曾有个别被调查者放出"我记住你了"的狠话。但在他看来,要当好纪检干部,就不怕被人"记住"。身形不高,其貌不扬,只是正面对视时,隐约可见其右脸颊上有一块指印大小的印记,这就是四川剑阁县纪委机关党委书记蒋和坪。他说,小时候一位邻居跟他开玩笑说,"你千万不能做坏事,因为你脸上有个印子,走到哪别人都能记住你。"坚守纪检战线20年,蒋和坪不求让人记住,也不怕被人"记住"。  相似文献   

4.
最近参加一个座谈会,一位与会者的建议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们不仅要大力培养选拔那些素质拔尖的干部,还要根据工作岗位和班子结构的需要选拔那些合适的干部。说到底,合适就好。”  相似文献   

5.
该县某重要部门党委书记黄峰对免职感到意外,一个原因是,中央提出"不唯年龄"后,在单位威望颇高的他,还有多干一段时间的预期。2015年1月5日,中组部宣布,经过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1年来的工作,"超职数配备干部、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等"三超两乱"现象已得到基本遏制。全国超职数配备的4万余名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中,已消化15800多名,完成近40%。1年前的2014年1月,中组部、人社部、中央编办等印发《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拉开了各级各地官场"瘦身"的序幕。1年来,这个被内部人士称为"时间  相似文献   

6.
公推公选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受到各方面肯定。在有的地方,组织部门精心谋划,各级干部踊跃参加,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然而,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有人形象地说,有这么一些"空中飞人",  相似文献   

7.
完善选拔任用机制。规范岗位设置。根据村庄人口多少设定农村干部职数,根据干部职数设定工作岗位,根据工作岗位设定工资报酬,大力提倡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最大限度精简农村干部。严格任免程序。将所有村两委干部纳入县委组织部管理。对任职10年以上村党支部书记的任免由乡镇党委集体研究后,报县委组织部审批;对任职10年以下的和其他村两委干部的任免由乡镇党委审批、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根子还是下基层的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不对头。下基层的干部要善于和乐于拉家常。说群众常说的话、愿意听的话、听得懂的话,力戒官话、大话、套话、空话。自己多说贴心话,才能换来群众的心里话。下基层的干部要脱下西装换"农装"。杨善洲挽起裤腿、戴顶草帽下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值  相似文献   

9.
信息集锦     
山东省乳山市以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为抓手,以建设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为目标,结合农村“两委”换届,压缩农村干部职数,减轻农民负担。日前,全市农村“两委”换届已基本结束,精减农村干部500多人。 一是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压缩干部职数。市委本着“精干高效、减员增效”的原则,根据农村规模大小和党员数量多少确定干部职数。规定:党员人数不足10人或总户数不足100户的村,不设党支部委员会,只设书记1人,负责党务和村务;党员数量超过10人,总户数不超过1000户的村,支部班子职数为3人;总户数超过1000户以上的村,支部班子职数为3-5人,村委  相似文献   

10.
陈云作为党的组织工作的负责人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多次强调党内民主的意义。1947年,他在担任中共中央辽东分局书记时,针对党内生活不健全的问题指出:“不经大家交换意见,是不可能集中的,形式上集中了也难免出错误。不民主,只集中,必然愈不能集中;多交换意见,反而容易集中。”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期间,陈云参加了陕西省全体干部会议并发言,强调“只有民主,才能集中”。他说:“如果共产党不能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见面都哈哈哈,我看人们就不会参加革命了,也不会愿意当这样的共产党员了。”对于如何发扬民主、保持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1.
具体工作中,省委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严格按条件选人,把好标准关。青海条件差,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但选拔干部的条件、标准不能降低,这是省委选拔任用干部始终坚持的一条原则。为此,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了六个坚持:坚持严格按照拟任职务条件对拟任对象全面衡量,不降格以求。特别是对一把手的选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从省情出发,把能否树立科学民族观、宗教观,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反渗透,作为选用各族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和条件;坚持在严格执行《条例》的基础上,大胆选拔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坚持个人素质和工作需要同等重要,结构服从工作需要的原则,不因结构凑比例而选任干部;坚持严格任职资格审核,对达不到《条例》规定任职资格的不予审批;坚持严格按核定的领导职数配备干部,不乱设职数、不随意提升职级待遇,基本杜绝了超职数配备干部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党建文汇》2014,(11):14-14
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浙江全面开展超职数配备十部情况专项检查,市县两级已凋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435人,对701名有苗头性问题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正风肃纪暗访中发现问题的233名干部进行了组织处理。坚决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最近参加一个座谈会,一位与会者的建议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们不仅要大力培养选拔那些素质拔尖的干部,还要根据工作岗位和班子结构的需要选拔那些合适的干部。说到底,合适就好。 ”  相似文献   

14.
文革中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林加杰1933年3月,四川省广元市的木门场召开了数百人的扩大红军运动的群众大会。红四方面军的一个干部作了一番感人的参军动员讲话后,就振臂高呼:“谁愿意参加红军的,就站在左边,不愿意参加的,就站在右边。”当时报名参军的就有1...  相似文献   

15.
呼声与建议     
《正气》1998,(1)
呼声与建议农村干部﹃近亲繁殖﹄现象应制止近日一位朋友对我说起农村干部“近亲繁殖”之事,他说,有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既是村会计的姐夫,又是村委主任的联姻亲家。时下,确有一些村的干部“亲戚化”。村党支部书记在选拔和任用干部时不是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而是拉帮结...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交通建设管理系统培养复合型党务干部队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交通建设管理局基层党务干部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探索新形势下建立精干、高效的复合型党务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求实创新,完善复合型党务干部选拔机制一是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切实解决好党建第一责任人和带头人的问题。在基层选举中积极推行"两推一选"。即在产生党支部书记和党组织领导班子候选人时,采用分别在党内外  相似文献   

17.
正1987年1月16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讲到就地取材用干部时说:"我们用干部,要五湖四海,平常不熟悉的干部也要用。就地取材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他还结合自己选拔使用干部的经历,讲了一句经验之谈:"我新到一个地方工作,经常是不带什么干部的。"就地取材用干部,陈云倡导了一生,也坚持和实践了一生。仅举一例,体味陈云的这一用人原则。新中国成立前夕,大局始定,百废待兴,陈云奉调从东  相似文献   

18.
自从我卖了经营的两辆中巴客运车,当上了五福桥村党支部书记,一些人很不理解地说:"王泽硬是脑壳里有包,放着赚钱的生意不做,要当一个穷村的‘官'."就连父亲也一次次劝我:"你都快40岁的人了,当村干部图个啥?趁现在你经营客车信誉好,多挣几年钱,把娃儿供养成人,这才是大事哟!"  相似文献   

19.
选拔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各层次领导干部,是把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组织保证。而选拔任用干部的前提,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完善体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地体现于考核、评价干部的过程之中。就是说,在考核、评价干部时,善于发现人的特性,挖掘人的个性,激发人的内在活力,展现人的发展潜力,做到考核、评价干部"五不怕"、"五怕"。 第一,不怕干部有个性,就怕干部没党性。这是讲个性和党性的关系。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是一个人,作为社会中人的个体,不可  相似文献   

20.
正"去年以来,浙江全省共下调了1082名省市县管干部,其中省管干部35名。"在前不久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过去,人只要不犯错就可以一直坐在这个位置上,不能动他,但是现在不行,你不干事、不作为、不敢作为、不担当,是庸者就要下。"尽管在制度层面对不作为、不担当的干部有相关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