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1905年到1945年间,日本政府在军事侵略中国的同时,对中国东北实施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大规模移民侵略。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走上了扩张军备和对邻近国家进行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大陆政策。日本"开拓团"(殖民扩张团,下同)是近代日本殖民扩张政策的产物。日本为了掩饰其战略意图和侵略行径,把侵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团改称"开拓团",企图掩盖日本移民侵略的本质。准确地把握其政策形成过程,有助于深刻理解日本对东北实施移民的侵略动机和性质。从日本向我国东北大规模移民及其移民政策的变化过程来看,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上升为"国策"地位的国家战略行为,是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实行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日本"开拓团"本质上就是"殖民扩张团"。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东北侵略的加深和清末新政的开展,近代报刊开始在东北出现,它开启了民智,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也从舆论上抵制了外国报馆的文化侵略行径,推进了东北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对东北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从三个历史时间段介绍东北近代以来的报纸和期刊的创立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政权之后,为稳固殖民地统治,便以法西斯殖民文化为先锋,对中国东北展开了全面的文化控制、清查和取缔,使中华民族文化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消磨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使之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任意摆布的"忠良之国民",便实施以"王道主义"、"民族协和"为核心内容的所谓"建国精神"的灌输,对中国人民进行精神摧残和毒害。并在"官制统治"下推行"泛日化",日本法西斯殖民主义文化泛滥,人类文明遭受着严重浩劫。  相似文献   

4.
齐珮 《东北亚论坛》2006,15(4):121-125
在日本近代化发展过程中,大正时期出现了“中国情趣”的热潮。由于日本的近代化是在旧物破坏、照搬西洋的前提下进行的,使得人们面对不伦不类的日本发出传统消失殆尽而西洋模仿又流于肤浅的不满。另外,由于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失败,日本国内盛行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至上的风气,使近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平等和近代生活方式的梦想破灭。在这种闭塞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东西文化和思想的冲突,近代日本知识分子陷入苦闷彷徨中,于是到中国上海旅行成为他们追求梦想、宣泄感情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刘晶辉 《东北亚论坛》2004,13(2):94-封三
伪满洲国时期 ,日本妇女先后在中国东北建立了“全满妇人团体联合会”、“大日本爱国妇人会满洲本部”、“大日本国防妇人会满洲地方本部”3大组织 ,通过兴办“士兵之家”、慰问关东军士兵和伤病员、募捐和向军队寄赠慰问品等方式 ,支持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她们的活动反映了在军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之下 ,日本国民对待战争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代日本报业对中国新闻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开辟了一个明治时代(1868—1911年),促成了日本近代报刊的诞生、发展,乃至进入"报纸复兴时代"。中日两国具有地理上的接近性,近代报纸的发展进程大致相近,中日两国文化交融成为近代报刊转型之基础,日本报刊对中国戊戌变法期间新闻业具有启发作用,对辛亥革命时期办报思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活跃于日本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的近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津田左右吉(Tsuda sokichi,1873-1961)的"国民思想史观"、"日本文化史观"、"东洋文化史观"等学问理论的主张,解析其对近代日本文化"独自性"意识的形成及"国民思想"对日本社会之影响,进而探讨其"东洋文化史观"的形成与学问转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佐藤大四郎是伪满洲国时期时事评论周刊《满洲评论》的主要编辑之一,也是这一时期在华活跃的日本左翼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橘朴的"新重农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佐藤先后赴绥化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村实地考察与调研,推出了东北农村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有些至今在日本学界仍享有广泛声誉。本文梳理了佐藤对橘朴理论的承继与发扬,结合东北农村运动的实践,勾勒了他的人生与《满洲评论》的情缘。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作为特殊的地域和区位,俄、日、朝、欧美等国人都曾游历过中国东北,并留下了大量有关中国东北的文献资料。改革开放以来,近代东北史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除了满铁资料外,这些国外文献的运用与研究仍处于"缺位"状态。研究这些国外文献,不仅能弥补中国东北国内史料的不足,形成中外史料的相互印证,还能为我们提供通过"他者"来反观"自我"的新视角,有利于形成国际化的"会通"式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与谢野晶子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充满传奇又广受争议的女作家。在青年和中年时代,她走在时代前列,勇于追求艺术的进步与人性的解放,成为近代著名浪漫女歌人和提倡女性解放的社会评论家。但就是这样一个曾经与时代进步同步的文学家,在晚年思想意识却发生蜕变,成为“极端国家主义者”,战后受到批判和指责。与谢野晶子一生所处的时代基本上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近代侵略战争史同步。本文梳理她战争认识的思想变化轨迹及晚年思想产生蜕变的成因。与谢野晶子晚年蜕变折射的,既是一个文学家的悲哀,也是作为侵略者的帝国主义日本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安全秩序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东北亚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是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依托地区。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安全机制的缺失使东北亚安全秩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不仅朝鲜半岛和台海局势仍重兵对峙,两个热点问题呈持续升温之势,而且在大国关系结构性的矛盾之中,冷战意识仍然存在,东北亚安全秩序的构建陷入困境。要走出东北亚安全秩序的困境,必须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与合作的共识,推动地区各国重新构建东北亚安全与合作的新理念,构建东北亚地区“多极”主导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发展现代物流业 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几乎涵盖了三次产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基础较好,但相对于国内发达地区的物流而言,东北地区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应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在促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构建专业化物流体系和物流中心以及大力培养复合型现代物流人才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东北经济的现状如何估计 ,笔者认为 ,东北尽管面临着诸多难题 ,但可以说 ,东北人已经告别了“东北现象” ;作为东北重化学工基地与发达国家的经验相比 ,在重化学工业阶段向后化工业阶段转变的过程中 ,呈现出来的衰退表现为早熟性衰退 ,并且具有相对性。东北依然很有希望 ,在走出“东北现象”之后 ,振兴东北应提倡赶超战略 ,而不是“比较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俄、日苏关系是影响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双边关系。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日俄关系具有西方殖民列强与亚洲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之间关系的特点,总体态势是“俄攻日守”。明治维新到十月革命前的日俄关系具有老牌的殖民主义列强与新兴殖民主义列强之间关系的特点,日俄在东亚既有争夺,又有合作,日本逐渐占了上风。十月革命后日苏关系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邻国关系的特点,又有较为浓厚的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之间关系的特点。这时期,两国之间始终未能建立真正的信赖关系,经历了“日攻苏守”到“苏攻日守”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China, Japan, and Korea have begun to engage one another vigorously since the 1997 crisis. As intraregional economic ties have further deepened and broadened, interconnectedness in cultur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has risen rapidly in a variety of forms. Decision-makers and intellectuals in China, Japan, and Korea have been floating ideas and interests for establishing various types of Northeast Asian community formation. New security dialogues and co-operation frameworks also emerge. Accordingly, the rapidly growing Northeast Asia is likely to emerge as an identifiable regional community. With the incipient emergence of regional community in Northeast Asia, Northeast Asian region-building becomes a salient issue of major academic and policy debates. Yet, in spite of the recent mushrooming of research in and attention to the region-building, the questions regarding within what surrounding and under what situation regional community can be built, as well as what motivates people to choose region-building, and when and how state system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regional community remains only partly resolved.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uzzle, this paper will compare the current Northeast Asian region-building with the early stage of European region-building, arguing that while there are important differences in evolution, format, and kind of region-building in Europe and Northeast Asia, critical juncture is influential in region-building.  相似文献   

16.
陈月娥 《东北亚论坛》2004,13(6):92-94,95
原敬强调日本外交之关键在于以本国利权为本 ,对中国友善之时不忘日本国的利益。日本作为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其实力更逊于各国 ,远不能和欧洲列强平起平坐 ,日本不仅要审时度势 ,认清中国的国际形势 ,而且更需要协调与欧洲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关系 ,这样才能确保和扩张日本在中国最大的殖民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是世界重要经济区之一。日本、韩国的资金、技术 ,俄罗斯的资源 ,对我国的经济建设 ,尤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是不可缺少的。东北亚是大国利益交汇处 ,是世界热点之一 ,但不会发生战争。要树立外交新思维 ,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 ,维护东北亚的和平稳定 ,积极推进以中、日、韩合作为核心的东北亚经济合作 ,实现地区繁荣 ,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大批朝鲜人移居中国东北。表面上看,政治强制曾是导致朝鲜人移居中国东北的突出原因,但总体来看,朝鲜和中国东北分别具有的推力和拉力因素,亦即经济因素所造成的生存压力和需求,在朝鲜人大量移居中国东北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此外,铁路的铺设亦恰逢其时地便利了朝鲜人向中国东北地区的流入与散布。本文还尝试将朝鲜人移民中国东北的原因同近代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现象做一简单的比较,进而折射其移民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明治初期,维新政府中枢就已深刻地了解到日本所置身的国际社会和国际形势,确立起包括对自己和世界进行重新定位以及日本未来发展方向在内的国际秩序观。近代日本国际秩序思想中的上下秩序认识与欧洲近代国际秩序思想的二重原理体系如出一辙,并在明治维新后迅速与国家政权结合起来,最终确立起对欧美屈从,对东亚邻国强硬的双重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   

20.
与日本知识分子的危机意识相比 ,中国知识分子的危机意识产生较晚 ,两者至少相差一个多世纪。就危机意识的深度而言 ,中国知识分子也远不如日本知识分子。并且 ,中国知识分子危机意识的发展经历了十分艰难曲折的过程。但是 ,他们的危机意识始终都是围绕着自己国家的富强、民族独立 ,摆脱外来侵略与欺凌而发展和深化的。而日本知识分子的危机意识在初萌时期 ,便伴随有对外侵略扩张的意识 ,并在争取摆脱外来危机的同时 ,逐步膨胀着对外侵略扩张意识 ,以至于为日本政府的侵略扩张政策摇旗呐喊 ,推波助澜 ,最终酿成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