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先试"的有效举措就是要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工业现代化、城乡服务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规划纲要》赋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先行先试的权力,为延边实施对外开放、建设沿边少数民族先行区和示范区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延边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在对外通道、经济技术合作、利用外资、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等方面先行先试,全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党际交流是政治交流和政治互信的基础和核心。当前两岸经济文化往来密切,两岸关系有序、稳定、盘性发展。大陆虽寄望共同努力巩固政治互信,但两岸政治的机制化协商还远未形成。两岸高层党际交流时机方式的不成熟,不等于理论上、基层党务实务上的不探索、不思考、不接触。本文从战略定位、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途径、发展阶段和发展影响六个方面,在理论、战略及实务上对闽台、两岸党际交流进行了前瞻性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战略格局。为此,要培育郑汴洛大都市区,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发挥好以城带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厦门自贸区作为探索对台合作先行先试的试验场,既具有一定的政策实施基础,也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果。但是,对台先行先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政策,这也使得厦门自贸区面临一系列政策创新的挑战与困难,要推动厦门对台合作先行先试的升级,必须从政策推动与政策创新两个维度入手,解决厦门在对台先行先试中面临的制度障碍,同时,充分发挥地方在先行先试中的政策自主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6.
在诸多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中,碳金融是一种正在实践中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它能够从碳投融资、碳排放权交易和碳银行贷款等多方面支持生态城市建设。而生态城市碳金融地方性立法的先行先试又为生态城市碳金融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在全国范围内的碳金融立法奠定了基础。鉴于生态城市碳金融地方性立法先行先试所具备的可行性和良好的预期效果,应加快在生态城市试点区制定《碳金融促进条例》、建立生态城市碳银行、进行碳金融衍生产品制度的创新试验等,对生态城市的碳金融地方性立法作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闽台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应积极探索建设两岸人才特区,用更加灵活的政策,打造促进两岸人才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为进一步促进两岸人才双向交流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相似文献   

8.
先行先试属于法律试行的立法模式,以人的有限理性为理论依据,试图在集体行动中形成自发秩序,是国家推进和社会推动相结合的社会改革方式。通过对"先行先试"立法模式进行制度经济学上的供给需求分析,先行先试立法模式是依赖市场主体利益而进行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并以法律供求均衡作为法律试行效果的检验标准;对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先行先试立法模式付出的成本为试错成本和边际成本,所获得收益为立法的学习收益和反思收益。这启示我们,需要在法律试行过程中坚持立法科学和立法民主的结合,实现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手段的互动,从而实现法律运行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福建涉台地方立法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对于促进闽台关系发展乃至推动两岸合作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新形势下必须加强福建涉台地方立法。《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赋予福建先行先试权,要求福建“健全涉台法律法规”。今后福建应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充分利用涉台地方立法空间,继续深化、完善经济领域方面的立法,充实、加强社会领域方面的立法,探索、创制文化领域方面的立法,落实、实现政治领域方面的立法,进一步加强闽台两地人员往来方面的立法,适时启动闽台关系综合性立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法宝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凝聚人心,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为广东争当全国统战工作排头兵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伴随着社会转型、党的中心工作转移,统战工作由党派之间、阶级之间向党内与党外、阶级与阶层、大陆与境外、城镇与农村、干部与群众等社会各个领域发展,从而加强了党密切同现实社会的联系,这正是统战工作路径创新——统战工作社会化。本文结合广东统战工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探索在“先行先试”的过程中创新统战工作的社会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规划为河南人民带来持久的发展动力和无限遐想。当前,政府管理社会所要应对的社会问题更加复杂和严峻,政府社会管理体制还存在诸多弊端。解决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中原经济区过程中政府的公共责任和职能使命。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从创新社会管理入手,通过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政府再造、创新管理体制等方式方法、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及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和谐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新常态背景下,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市场准入的限制条件。中原经济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应运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解决发展方式粗放、创新不足等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形成生态产业体系,从而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坚持开放发展战略,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力度、推动产业合理转移,打破环境治理的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共同财富。河南地处中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准确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传承性、生态性、变异性和民族性等特征,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河南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共同繁荣,更好地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法存在于社会之中,没有法律基础的社会是混乱无序的,而法律规则的真正落实需要特定的文化环境予以润泽和保育。中原经济区法治文化建设刚刚起步,在宏观层面和微观角度还存在诸多不足,必须构建法治区域与培育深厚的法治文化,才能为中原经济区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源型经济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山西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山西本省,它不仅使山西人民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所期待,同时也会引起全国其他省市的高度关注。对山西“综改区”先行先试相关问题加以研究,旨在找出现行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山西“综改区”先行先试法方面的改革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中原经济区的主线与核心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在于统筹协调,压力在"三农",潜力在城镇化,动力在工业化,出路在于找准"三化"各自的角色定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三化"良性互动,避免相互制约或损害。  相似文献   

17.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快速起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必将带动县域金融业务需求的剧增,必将给县域金融业带来市场机遇和挑战。担负服务经济发展的金融业应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业务需求,在采取有效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强力拓展金融业务,提升综合支持力,谋求经营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8.
19.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法律属性实为行政规范性文件。通过行政协议落实《纲要》存在程序、效力等若干不足。广东省人大应当行政地方立法权,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条例》,将《纲要》的实施落实到法律层面。  相似文献   

20.
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 ,需要根据西部自身特点 ,制定西部经济区内自身的发展战略、发展步骤及发展措施。构建西部经济区 ,对于整个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增进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