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共产党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走群众路线,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一学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我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实践、新尝试。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群众观点、执行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将对党员干部群众意识的升华、"中国梦"的实现、党风党纪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健全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少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所包含的群众范畴、群众观概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内涵有误解,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文本考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以澄清误解。马克思主义界定劳动阶级为群众,与西方群众概念、我国日常用语中的群众概念含义不同。群众观是对群众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不同的人对群众的看法和观点不同。除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之外,还有多种群众观,但只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辩证、全面、科学的群众观。马克思主义从历史整体上肯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肯定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从现实角度指出个体的群众也有先进、中间、落后的区别,把个体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整体无穷的智慧和力量需要现实的方法并受现实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界对群众观也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当下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群众"概念的界定、群众观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问题及相关研究等,初步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研究框架。在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的基础上,探寻其理论渊源,对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充分承认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指导思想,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使其在中国得到了丰富、发展与创新。在新时代继续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有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共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中共领导集体发展了“人民群众”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容,探索了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自然观、社会基本矛盾规律、群众观和交往观等七个方面,分析和解决改革中的一系列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出了重要贡献。认真学习和总结这些思想观点,对当前和未来我党的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密切联系群众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重要的执政理念,十六大以来党对群众观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根据政党的制度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思维演进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制度批判和自我意识觉醒阶段,制度探索和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制度完善和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从制度思维的视角分析,群众观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关系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党制度评价的基本动力。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党制度建设的基本价值追求。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是党制度创新的基本途径。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在新时期制度发展中的基本视点。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形成了全面、系统的群众观,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10.
对于人民群众的概念,学界有着不同的解读.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是无产阶级政党关于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创新与发展,并形成了践行和传承这一群众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两个核心内容是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这两个观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高校学生党员群众路线教育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群众史观教育、群众观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和群众标准教育,是大学生党员确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源泉;掌握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群众工作方法,是大学生党员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必由之路.这两方面都是高校学生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群众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邓小平的群众观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毛泽东的群众观一脉相承。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的实践、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紧密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面向新世纪,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对邓小平的群众观进行了多方面的重申和发展,不仅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展示着党的群众观的时代特征,而且从党对人民群众的从属地位、服务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在新的历史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把落实党的群众观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人才观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和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由马克思、恩格斯初步论述,列宁系统完善提出的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揭开了这一理论在中国实践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历届主要领导人注重把灌输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此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传接,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理论品质,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结果,是实践并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完善与发展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社会状况,分析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现并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历史,揭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新贡献,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并对其理论起点、历史起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进一步阐明推动科学发展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问题。要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必须充分认识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落脚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的内在规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思想保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党的领导人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深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学术界对该问题  相似文献   

18.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历来是我党十分重视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能不能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直接决定着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当前,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才能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巩固党赖以存在和执政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中国共产党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条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靠力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问题,并将其实践经验与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与错综复杂的国内背景中,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并伴随时代主题的转变适时、合理地创新马克思主义,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应运而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时期的时代主题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