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经济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经历着曲折不易的构建过程,从争议到认可,再到近年来,其法律地位得到普遍的认同。学界对经济法的理论和价值均有研究,但即便如此,对经济法价值的探究却仍然具有较大争议,根本原因在于其上位指导理念的缺位。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对经济法人本位理念、均衡的经济秩序理念以及社会责任本位理念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经济法的价值,以期对学界的理论研究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的价值以及经济法的理念是经济法理论体系中的基本问题.在经济法学界,有学者将经济法价值与经济法理念不加区分,或者觉得没有区分的必要,也有学者提出经济法理念和经济法的价值是不同质的两个概念.解读经济法的理念与价值,明晰其中的内涵,有益于经济法理论研究的丰富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经济法价值和经济法理念的不同学说,认为经济法价值和经济法理念是不同质的概念,具有不同的构成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凯 《法制与社会》2014,(5):104-105
经济法价值相对于法的价值以及民商法价值而言具有特殊性,但并不意味着是经法法所独有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经济法价值具有普遍性,其理念贯穿于所有法律部门之中。环境法作为一门与经济法关系密切的法律部门,其对经济法价值理念的体现较为明显,对草案进行经济法价值分析,从经济法的角度审视草案的合理性,是一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帆 《现代法学》2005,27(5):118-122
目前一些关于经济法理念、价值以及基本原则的讨论,除了语言表述上的差异外,内涵上也有很大不同。笔者认为,经济法的价值并不能脱离法律价值之公平、秩序、自由的范畴,但必须具有其独特的解释;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则应当回应和体现其对法律价值解释的意义。本文试图梳理经济法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的关系,并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表述为:适度干预原则、公共利益原则、合理竞争原则、弱者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是一种社会本位法,相对于民法、商法、行政法,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本文以经济法学的独特法律观入手,从应然角度揭示经济法的价值观。具体分析经济法的价值体系,为立体地了解经济法的独特价值提供借鉴。通过对现今中国存在的经济法研究和法律建设进行综述和评价,展望经济法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理念范畴和价值范畴。法的基本精神、法的指导思想以及法的立法宗旨即为法的理念;法作为客体、人作为主体,客体对主体即法对人的正确引导即为法的价值。在经济法学界的理论研究中理念和价值一直是重中之重,准确地认识经济法的理念及其价值范畴,有利于经济法理论系统的形成及其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凸显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同时也是对经济法价值理念的一次实践检验。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统一,决定了政府与金融企业行为应纳入法治轨道,并保持各自的行为边界。对金融业的监管要体现经济法的安全与效率价值,并视经济环境的需要而突出重点。实质公平公正是社会分配的基准、拉动内需的前提、引领"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金融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法的发展理念是金融业稳健运行的支撑和保障。我国应进一步弘扬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充分发挥经济法制度的前瞻性和预防性功能。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法的本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经济法的阶级本质、社会本质和法律本质三个方面对经济法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对经济法的法律本质进行了阐释。指出经济法就其本质而言,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调控社会经济,使之良性运行、协调发展之法  相似文献   

9.
论经济法理念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昝淑珍 《政治与法律》2003,18(5):90-101
经济法是人类在20世纪法制文明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因而,倍受社会青睐。但迄今为止,人们对经济法的研究,大多只注重经济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及运作方式等,而对经济法的内在精神却探讨甚少。本文试就经济法理念的含义、特征、功能、价值取向、基本定位以及在中国社会提升的对策等问题作些分析,以展示经济法理性认知上的本质及经济法内蕴的主旨和精神,为准确把握经济法内涵,为经济法律制定和实施,提供一点精神导引。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经济法价值的根本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价值是法律价值的子系统,它可以包括公平、效率、秩序等内容。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经济法应以公平作为其价值的根本取向。不仅如此,还应通过各种制度设计保证公平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蒋悟真 《法商研究》2007,24(4):80-88
以经济法律规范中的主体为参照可以看出,以往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脱离立法与实践,致使理论的传承性与内容的重复性过强,囿于对独特性的强制性证成而忽略了经济法律关系在主体设置上的重要性,在"主体—行为"模式上缺乏持续而系统的研究路向。经济法主体理论在传承的基础上需要超越。拓补经济法主体理论框架的关键在于以"责权利相统一"原则为指引创新经济法主体的设置模式,并以"社会本位"为理念突出经济法主体的法益目标。经济法主体理论抽象的价值依归,在于发挥经济法中"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介入市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同的法律规范以各自的功能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作用,经济法的功能反映了其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价值,是经济法发挥作用的前提和经济法目的实现的保障。经济法的功能在于保障和规范国家对市场的介入,这种规范和确认对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的价值是经济法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贯穿于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整个过程,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小产权房"问题由来已久,它的解决关系着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本文以"小产权房"为例,剖析了经济法的根本价值,即追求社会整体公共利益、维护市场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它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它在追求机会平等的同时,力求一种实质公平,结果平等。本文指出我们应该以经济民主作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努力构建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民主观。  相似文献   

15.
由于理念的缺失,人们对于经济法的探讨长期停留在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等表层之上,而很少涉及到经济法更为深层的精神含义.鉴于此,本文就经济法的理念缺失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包括其价值取向、基本含义等方面,并提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探讨经济法与中国社会结合的相关问题,旨在促进经济法的发展与完善,提升经济法的内蕴,为经济法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汤黎虹 《行政与法》2012,(6):99-104
任何法部门都要有理论基础。经济法理论基础应当以讲求法意理论、突出经济法特征和承认其他部门法理论基础为立论之本,并从经济法价值层面推衍出来。以往学界关于经济法理论基础的研究还没能够符合这些条件,故诸说成立的根据不充分;而民商法、行政法、社会法等理论基础对于从经济法价值层面推衍的"整体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及覆盖的法内容,又无力支撑。于是,寻找经济法自身的根本理论支撑就十分关键了。笔者研究发现,经济法为了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必须不断解决个体性经营无序带来的"整体"损害问题,于是,经济法配置的整体性经济权应当是限定个体性经营权的职权。笔者将这一理论称为"限权论"并定位为经济法理论基础。这一理论也是在与民商法的"保权论"、行政法的"控权论"、社会法的"扶权论"等理论基础的界分和协调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李占荣 《河北法学》2006,24(9):9-13
政治文明与经济法之间有着共同的社会公正理念、共同的经济人权理念和共同的和谐理念.经济法的产生带来了崭新的法律理念--社会公正,而社会公正也是文明的政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经济法意义上的经济人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集体性的人权,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形态来看,几乎所有经济法律关系都包含着经济人权的基本内容,这些权利的实现状况也是一国政治文明实现程度的标志.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缺陷的现代法,经济法的和谐理念是政治文明的和谐理念的法律表现和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视阈中的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翟相娟 《河北法学》2011,29(7):133-139
经济法是以追求社会利益为本位的现代法。对社会利益的诠释、追求和维护形成了社会利益观,这种社会利益观对经济法的理念和制度均产生深远影响。在价值和理念层面,社会利益观不仅要求经济法对传统法律价值进行整合,而且还催生了经济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制度层面,社会利益观对经济法实体制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中,对经济法诉讼制度的挑战主要体现为经济公益诉讼的勃兴和经济审判庭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认识论是经济法学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部分。在今天“重写法律史”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除了应该对其间新兴的经济法律现象加以认识之外,更应该对这种认识的过程及其成果进行系统的反思,即加强经济法的认识论研究。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深化对经济法的理解,进而以正确的认识成果指导经济法实践。  相似文献   

20.
马喆 《法制与社会》2012,(6):103-105
研究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条件对于理解经济法对社会发展的特殊贡献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出发,可以发现,中国经济法产生于特殊的经济、政治和法制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发达、无限政府理念历史悠久、民商法和行政法尚不成熟以及中国特殊的法律传统,使中国的经济法根基不稳,以政府权力为主导,经常陷入独立性困惑,并且缺乏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