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10)
"慎独"思想是领导干部立身、为政、用权的基础性道德功课,是一种时刻自省、自警的思想觉悟,要充分发挥"慎独"思想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双面贪官"究其原因是扭曲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致,领导干部要把"慎独"作为人生信条,时刻绷紧拒腐防变之弦,始终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4)
官德修养不仅对于官员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官员的道德水平也关乎执政党执政的能力、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道德取向。宋明理学具有一套系统而又完备的道德修养方法,这些道德修养方法对于官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宋明理学强调的立志、内省、改过、慎独等道德修养方法对于提高官德修养、改善官员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4)
先秦儒学作为私学追求的是成就己身,儒家后学提出的"慎独"修身成己思想充实了儒家私学"为己"的理念。在春秋战国儒学不受诸侯喜好的现实环境中,儒家私学作为"为己之学"在讲学育人和传承中面临着践行危机。如果把"慎独"思想中的"修身成己"与儒家"为己之学"中的"为己"结合起来,儒家私学危机就可以迎刃而解。可以说儒家的"慎独"思想与儒家私学作为"为己之学"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4.
以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出的"慎独"为切入点,试图将"慎独"这一观念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加以考察.通过"慎独"与党员道德修养的结合,探索人格和党性相统一的、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新时期党员修养的途径,阐释我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9)
"慎独"之所以一直受到德育思想家们的重视,是因为它在人们修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了传统道德教育"慎独"思想对当代社会人们的道德教育作用及其重要意义,尤其是对是大学生更能发挥出凝聚"中国梦"的正能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慎独"是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国粹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相似文献   

7.
官员晋升逆淘汰的新制度主义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官员晋升逆淘汰现象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腐败,这一现象的形成表明官场中的"恶"规则已经成为"合法化"、"制度化"的组织环境。根除腐败,根除官员晋升中的逆淘汰现象,需要重构基于社会合法性的正向制度化环境。这一正向制度化是个长期的过程,它既需要来自基于对岗位职责保护的强制规制,更需要来自社会规范和文化-认知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能动者的角度,分析了县级官员,尤其是以县委书记为代表的领导干部在省以下分权改革中的作用。首先勾画县级领导干部的结构性特征,分析他们在"市管县"、"省管县"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分析表明,县级领导干部对于这两次分权改革,尤其是"省管县"改革的影响力之所以提高,主要在于县在整个政治体制中的战略意义提升了。最后简要讨论了海贝勒和舒耕德提出的"战略群体"概念,指出县级官员内部的分层,以及县级官员的地方化管理,决定了要将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县级官员视为一个"战略群体",这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正>官员通常集职业身份和公民身份于一身。我们以往对官员身份的认识更多的是看重他的职业身份,强调对官员的道德制约,这与中国传统的"好人当官"的意识相关,也与官民双方对官员身份的认知相关。在加强对官员进行监督的今天,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官员的身份。官员的公民身份表明了他的理性经济人的一面,而  相似文献   

10.
作为预防腐败的源头,廉政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自律能力。治学精神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精华,爱学、乐学、勤学、持之以恒、学思结合、博中求精、学以致用是孔子治学伦理深蕴。党员干部在接受廉政教育方面仍存在不足,提高廉政自觉性,实现廉政慎独是廉政教育的最高境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现廉政慎独的思想前提;学习内容的针对性是实现廉政慎独的题中之义;终身学习是实现廉政慎独的不竭源泉;教育和学习方法的灵活性是实现廉政慎独的关键;学以致用是实现廉政慎独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5,(9)
<正>"慎独"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辞海》将其解释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一词最早出自我国古代典籍《礼记·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郑玄把它注释为"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君子慎其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首先要建设和谐校园.大学教师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师德建设是培养"四有"人才的根本需要.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应以铸德为重,铸德重在自律慎独.建设一支师德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政府及其官员不仅要为其在行使权力中发生的过错行为承担惩戒性责任,而且要履行"解辩性责任"."解辩性责任"是对民意的积极回应,是维护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也是由政府及其官员特殊的身份、地位、职权及行动方式等决定的."解辩性责任"缺失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历史原因,也与现代政治制度及政府官员的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履行"解辩性责任",需要树立"解辩性责任"的观念,尊重和回应民意,推进信息公开和透明,表明立场和态度,加强互动与沟通.  相似文献   

14.
自2006年起,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连续七次提出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的议案,官方对此的回应从"条件尚不成熟,推行存在困难",到"正在积极开展工作,适时向人大提出立法建议",再到"着手起草建议稿,结合实际对制度设计进行研究论证",这表明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趋向为分阶段分步骤地渐次推进。鉴于当前严峻的反腐败形势,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不宜过于缓慢,加快这一制度的构建,则不仅需要国家在立法、信用体系建设、监督机制等方面大力推进,还需要作为申报主体的官员明确自身的角色位置,成为财产申报制度的"推动者"而非"阻挠者"。同时,广大社会公众要摆脱传统"官本位"思想的束缚,增强现代公民意识,用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来促成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确立。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6,(1):26-30
借助政治心理学的"圈内化"和"类型化"理论,从科层制行政管理制度契入、分析科层制对官员个性特质和心理状态所形成的影响来看,官员主要分为三类:偏向利己型、偏向利他型和利己利他兼顾型。这三类官员因个性心理动机的需要又形成了"圈内化"的特点。这种心理发生机制易产生腐败行为。探索通过改进科层制,优化政治生态、管理心态、文化形态和绩效模型,以完善的制度约束公共权力行使中的错误心理冲动,以积极的疏导增强官员在腐败诱惑面前的心理抵御能力,消除科层制的负面影响,开辟廉政建设外力和内力双效联动的新路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唐璐 《学理论》2013,(11):14-15
随着我国行政问责实践的逐步深入以及信息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被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近几年出现了许多"下马"官员"闪电"复出"、神秘"复出"、违规"复出的现象后,构建科学有效的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对于建设责任政府和维护公众利益具有重大意义。从五方面完善复出机制:明晰问责的标准和尺度;加强行政伦理和官风建设;建立健全问责官员复出法律体系;建立官员复出回应机制;建立官员复出评估和跟踪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个性官员"群体的个性化施政及其影响已使之成为一种政治现象,反映和折射着中国当前官场政治生态的变化。学界将"个性官员"界定为勇于突破传统施政套路,锐意创新而又有着鲜明个性的官员,但其"个性"应规范在法律与制度许可的框架内";个性官员"现象的出现是与政治体制改革、政绩导向的官员考评机制、宽松的体制环境及官员自身因素等分不开的。尽管存在诸多争议,但从积极方面看,"个性官员"个性化施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制度创新和改进政治生态,但其"人治"色彩使制度创新方向带有不确定性且面临创新成本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传统文化以民为本,以德为先,以和为贵,以中庸为至德,注重的是臣民的意识,而不是公民的培养。它希望每个人注重自己的德行,形成一个君子社会。但事实是,文明的养成固然需要道德力,更需要制度力;需要"君子社会",更需要法制社会。在中国这样有几千年文明积淀的国家,传统的"伦理文明"当然应该传承发扬,但一种能将人带入更理性、更符合人性的"制度文明"更应该花大力气建设。还有,它讲求"为仁由己","推己及人",又重视恻隐与慎独。意思是不管别人看不看得见,都不能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官员贪腐现象呈现出贪腐金额攀升、贪腐指向多样、贪腐手腕隐蔽、贪腐分子结盟等发展趋势特征。"制度性腐败"的存在、"制度虚置"与"破窗效应"及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的"制度排挤"与"制度替代"等是其制度生态原因。遏制当前官员贪腐发展态势除坚持高压反腐不动摇外,需要扎密扎实制度笼子,形成制度化反腐、法治化反腐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政治锦标赛竞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政府官员的选拔和晋升机制是政府治理中的核心问题.中国政府官员的选拔和晋升具有政治锦标赛特征.在对现有关于中国政治锦标赛研究文献的述评基础上,扩展了单一强调"经济绩效"的官员晋升模式讨论,总结了"政治忠诚""经济绩效""辖区民意"是中国的政治锦标赛中上级政府考核下级政府官员的主要维度.在强调意识形态的时期,"政治忠诚"在政治锦标赛竞争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发展是硬道理"阶段,"经济绩效"对于官员的升迁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基层民主制度引入的地区,"辖区民意"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实中的官员晋升考核,三种机制都以不同的权重发挥着作用.不同的官员评价机制会激励出不同的官员行为方式.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十七大"以后,"辖区民意"在中国政府官员的晋升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