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和我国建交的175个国家中,使用的语种约95种,而我国仅能开设54种语言课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不断获得实质推进,不少企业机构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遭遇小语种人才匮乏瓶颈,不利于中国与相关国家开展经贸、文化等往来。亟需扩充小语种人才"蓄水池",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为此建议:一、促进非通用语种教育与国家战略对接,从以市场导向为主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转向。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建设对跨文化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以"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为基本导向,建立科学、精准的跨文化人才培养体系,使更多优秀的跨文化人才参与到对外交流中,有利于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建设亟需大批既具备高水平专业技能又熟悉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的复合型跨文化特色人才。应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从课程设置、国际交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适时作出调整与改善,进而为跨文化交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国际合作范围持续扩大,各国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不断提升。2019年4月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提出"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确立为未来合作的主线"。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专业化、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是共建"一带一路"最关键、最活跃的要素,是共建的主体,也是永葆"一带一路"建设蓬勃生机和推陈出新的关键。(1)其中,涉外警务人才是保证"一带一路"建设安全稳定的主力军。涉外警务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重要的一种新兴警务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推动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意义重大。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在跨文化交流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了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解读,对国家之间的文化认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未来,我们应不断完善文化交流机制,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打造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语言人才培育是促进人文、经贸交流,维护沿线安全的现实需要。我们应坚持立足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完善人才培育理念,做好语言服务功能规划、语种布局规划和培育主体规划,着重培养各类语言人才。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做好学科协同、高校协同、产教协同、国际协同,切实提升语言人才培育效能。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合作共赢,"丝路"人才是国际合作的基础资源和强劲推动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需要基础建设服务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外交贸易与文化交流复合型人才、组织领袖等创新型国际人才。因此,在我国今后的人才培养中,应更注重制定人才发展总体规划,拓展合作共赢人才机制,顺应时代潮流,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应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努力提升其文化内涵,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我国要积极寻求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加大对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原创,切实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金融支持,是目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当务之急。我国应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与美丽中国建设之间具有高度的价值一致性,同时,"一带一路"为美丽中国建设带来良好的机遇。然而,当下全球环境资源使用与保护之间、生态区域合作与"逆全球化"思想之间面临一定的冲突与碰撞,因此强化生态治理国际合作、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引入互联网多方联动和统筹规划,成为"一带一路"与美丽中国建设相融合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勾画了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新方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交通运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加强互联互通与国际产能合作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带动,为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推进,小语种就业市场日渐火热,市场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培养要与市场需求并轨,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调查发现:西班牙语学生就业呈现出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良好,市场需求量大,专业水平要求高的态势;市场对西班牙语人才的需求由单一型转向复合型;就业影响因素因行业不同各有侧重;可预见的就业瓶颈的原因主要是西语人才、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三角关系"关系不疏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影响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充分了解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西班牙语学生就业现状、市场需求以及主要矛盾;结合当前人才市场导向,对西班牙语本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改革建议,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西班牙语人才与市场的精准对接提供理性的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安全法治不仅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还可以助力相关国家价值认同的形成,为深化执法合作提供制度平台。我国统筹国际、国内大局,坚持立法引领,打造了全方位的安全法治格局,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安全执法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法制保障。我国应以"一带一路"安全法治体系为平台,型构立基于"人类共同体"理念的价值认同,在"合作治理"模式下完善体制机制,协调矛盾关系,推进"一带一路"安全法治建设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美丽"一词被提高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之一的高度,这表达了我国对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关切与决心。建设美丽中国为"一带一路"生态合作带来良好契机,也是"一带一路"时空互动、永续推进的内在价值要求。"一带一路"连接了东亚和欧洲的生态圈、经济圈,其中各国经济发展程度和资源供给能力差距较大,存在着环境资源权利享有与环保义务履行的失衡、生态合作的共同愿景与部分国家逆全球化思潮的博弈等实然冲突。要破解"一带一路"倡议下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困境,就要抓住美丽中国与"一带一路"建设耦合的内在逻辑,加强生态治理区域合作、人才与技术创新、网络联动监管等,推动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国际生态与国内生态建设内在统一的必然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家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促进经济共同繁荣的共赢之路。为了顺利完成建设任务,"一带一路"建设者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水平,还要将自己打造成为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具备适应项目所在国文化习俗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各异,大多数国家与英美文化有显著差异,传统的适应英美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这个重大倡议的需求。政府、教育机构、企业需要采取激励措施,培养建设人才适应新形势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他们与沿线项目所在国国民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实现民心相通,有效保障建设任务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正>4月25-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发表,以数字和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带一路"建设5年多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回顾五年多来"一带一路"由理念和倡议到具体实施的历程,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极其重要推动力,也是山西扩大开放,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重要机遇。以"一带一路"为抓手,推动山西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建设通过突破TPP对我国的经贸围堵,可以保障我国的国际和周边经济安全;打乱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部署,可以保障我国进出口通道安全;建设"一带一路"区域经济新秩序,可以为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安全创造新的体制环境;带动我国19个传统行业"走出去",既可以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摆脱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附,又为化解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开辟了巨大空间,从而促进了国内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建设为金融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通过金融科技,在提升核心业务能力的同时,也推动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未来我国金融科技可在拓展"一带一路"服务范围、推行国际化金融科技服务理念、提升国际化金融科技服务能力、打造多元服务平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营建良好的金融科技服务生态化发展氛围,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已逐渐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和开放性程度。在此背景下,技能型人才成为社会劳动资源市场的"紧俏"群体。技能型劳动力的培养途径主要在于职业教育,他们也将成为中国未来就业群体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杨玉 《前沿》2013,(20):112-114
本文立足于国家西部未来发展战略及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把握国家外语战略和语言政策,从外语需求、小语种建设、语言教学内容等层面对云南外语政策展开讨论和思考,以期培养更多复合型外语人才,以满足云南桥头堡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