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波 《桂海论丛》2004,20(6):29-31
目前,中国正处在从人治文化走向法治文化的转型期,从法律文化转型的角度来看,公务员应该摒弃权力至上主义,确立法律至上意识;应该摒弃法律虚无主义,全面确立法的功能意识;应该摒弃法律工具主义,全面确立法的价值意识;应该摒弃法外特权观念,强化法的责任意识。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目前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每个媒介时代都有特定的技术意识,用户媒介实践是技术意识的重要生成土壤。青年群体的新媒介使用经验较为丰富,他们在实践中形成的算法感知,是透视技术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棱镜。算法感知,即用户在算法实践中所进行的对算法运作逻辑的理解和推理。研究发现,青年群体在技术、应用、商业等层面理解算法,这反映出效率至上、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的技术意识。在具体的算法实践中,青年群体的算法期待与偏差也呈现了技术意识和社会意识,如实用主义与多元正确、隐私感知与隐私意识、技术发展与个人发展、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人性弱点与商业文化、算法客观性与价值观等。这些意识一定程度上是算法语境下用户主体性建构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时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强调,大法官、大检察官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切实承担起带领广大法官、检察官和其他工作人员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而官本位意识是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根本对立的价值取向。当前,官本位意识表现为官价值至上、官真理至上、官利益至上、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泛滥,官本位意识已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障碍。因此,要破除官本位意识,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领导干部头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必须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政治伦理建设,着力营造领导干部专心干事创造良好环境,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政治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显学”一后现代文化思潮已经随着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深入渗透到我国的文化意识中。在此社会文化背景下,我国当代青少年的集体意识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更加尊重不同话语权;个体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现实个人利益取向凸显;集体责任意识消解;自身内在矛盾深化。后现代文化内涵的平等性、多元性、解构性、工具理性和矛盾性等特有的文化品性是影响当代青少年集体意识变化的深层文化因素。对两者之间内在关联的深入解析是进行青少年集体意识文化重构的重要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6.
赵昌汉  甘莉 《求索》2014,(2):129-132
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是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表现了生活在以白人种族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迷惘。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生理特征的认同,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美国黑人文学正是这种社会和文化内涵的承载体,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揭示了黑人长期被迫面对的种族歧视和文化身份危机,也记载和推动了黑人文化身份意识逐步走向自觉的历程,反过来,黑人文化身份意识的增强也促进了黑人文学的发展。从黑人文化身份意识的发展路程可以看到,通过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方式来加强文化身份认同及建构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文化边界是一个新的话语,不仅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成立,而且是一个极具现实性的课题。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主义形态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文化的界限;社会主义整体结构中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界限;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政策方针的适用边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阵地意识”与“界限意识”。它的研究价值在于:文化认知上,力求实现“心中有边界”;文化实践上,力求践行“时时敬边界”。  相似文献   

8.
“80后”、“90后”已经成为基层官兵的主体,“80后”、“90后”官兵思想心理还不够成熟.但文化层次高.上进创新意识强:交践经验还比较欠缺,但理论功底好,接受新鲜事物快;组织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但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较强:扎根基层吃苦奉献意识欠缺,但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精英意识式微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大学生精英意识式微是一个不争的文化事实。这一文化现象是社会转型及诸多具体客观因素外在促发、拉动与大学生自我感知、体悟、心灵抉择相结合的产物。当代大学生精英意识式微是一种亦喜亦忧的文化现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各项事业需要精英,当代大学生当有精英意识。但当代大学生的精英意识,应当是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的扬弃与超越,应当是与市场经济、市民社会、民主政治相适应,与平民意识相结合的现代精英意识。社会特别是高等学校应自觉肩负起培养当代大学生现代精英意识的文化使命,当代大学生也当有相应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对基于安徽省四市九县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成果作二手分析,结论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与其实际居住情况不甚一致,这种不一致来源于出身家庭至上的价值观念及是否分家等现实制约。留守儿童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往往与代养者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有所冲突,而“留守”处境中的居处复杂及认同歧异,其复杂程度不可小视。其警示意义在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措施,如果不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着手的话,也许其效应就要打不少折扣。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是对公民角色及其价值追求的自觉反映,是公民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独立人格和理想批判精神的综合反映。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法治价值: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曾记得,在全国法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曾发起过“假如我是当事人”的大讨论。作为一名法官,笔者以一名基层法院领导的角色参与到了激烈的讨论中,从心灵深处对“从法官到当事人角色嬗变”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试图通过“当一回当事人”这种身份换位,提高法官的执法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真正实现“人民利益至上”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谢迪斌 《求索》2007,(11):227-229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将乡村社会纳入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之中,将乡村社会作为国家工业化的重要资金来源,对乡村社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与重建。其中加强对乡村社会的国家意识培养,是这一改造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意识培养:在经济上培养乡村社会自觉支援国家建设的意识;在政治上培养自觉参与国家事务的意识;在文化上培养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意识。  相似文献   

14.
汪爱芝 《长江论坛》2003,(4):56-57,63
以天人合一为最终追求的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充分地表现出了中国人的生态意识。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视自然万物为人类的平等伙伴历来是中国文化的美好情操与永恒时尚。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类生态意识的占老家园,其中蕴藏着十分丰富、无比珍贵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5.
李建立 《前沿》2010,(1):184-187
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整体主义思想,注重对民族、国家的责任、奉献意识,与西方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权利至上、推崇自我的个人主义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思中西传统文化在道德价值取向上的利弊得失,有助于我们汲取西方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实现中西传统文化的整合、超越与和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经过千百年历史风雨的淘洗.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保护我们的情感与精神家园.也是维护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文化独立与主权:  相似文献   

17.
陈付龙 《岭南学刊》2009,(6):102-105
人具有文化归属性,作为一种人的生存样态,文化对我国公共意识的生长具有先天、先在和潜在的制约和影响。理清我国公共意识生长的文化预制,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公共意识生长的文化路径。专制型文化、计划型文化、市场型文化和公共型文化对我国公共意识的生长表现出不同的预制功能。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的规则价值认同度较高,而规则发现意识、评价意识、公平制定规则意识、规则至上意识和责任意识则较低。规则意识呈现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分离的特点,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等弊端,社会环境的一些不良现象与大学生情绪化、极端化的心理相结合,将社会环境不良现象扩大化。因此,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需要加强实践教育、生活教育,强化思维教育,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9.
青年主题意识包含促进自我成长意识和促进社会发展意识两大维度,根据2014年广州青年发展状况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青年促进自我成长意识和促进社会发展意识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年的意识对参与志愿服务具有显著影响,青年促进自我成长意识越强,参与志愿服务可能性越高;青年促进社会发展意识越强,参与志愿服务可能性越高。因此,在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要尊重青年志愿者的主体意识,从青年自身发展意识出发,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北京的包容     
于丹 《北京观察》2012,(1):11-12
作为城市意识的最高形式,包容是北京最具异质性特征的城市精神之一。《史记·儒林列传》称:“建首善自京师始”,包容既是北京市民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也是市政建设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更是北京作为首都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