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机快要降落在昆明巫家坝机场的时候,空姐过来收餐盒。我的邻座——一位老板模样的中年男人,将几块连包装也未打开的甜点塞进用脏的餐盒,递了过去。机舱里,很多乘客都是这么做的,或许已经吃饱了,或许不喜欢甜点,空姐的手推车上堆了很高一摞这样的餐盒。  相似文献   

2.
《广东民政》2011,(6):54-56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由台湾塑化剂食品掀起的风波,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凸显在世人面前。记者根据举报,在广州、东莞、惠州等地调查一次性发泡餐具的“产业链”中。发现使用废塑料生产餐盒,有些企业还涉嫌使用荧光增白剂的事实,触目惊心。本刊选取关于“封堵塑化剂食品”与“黑餐盒”两篇报道.作为消费警示,借以呼唤法制社会中食品安全领域的良好秩序!  相似文献   

3.
可贵的举措     
日前,乘某路公交车外出办事,发现车厢中央上方张贴着一份“换乘车辆一览表”。从中途站到终点站,每站的换乘车辆都在表上写得清清楚楚,乘客查看起来非常方便。在和售票员交谈中得知,这是他们车队为方便乘客精心设计制作的。  相似文献   

4.
“摇咧! 摇咧! 摇咧摇!” 独自一个人乐,不如大家一起来放松一把。面对台湾岛内经济不景气的压力,近来台北市的部分舞场经营者又推出了“陪摇妹”的噱头,只要客人花上1000元台币,装扮火辣、举止暧昧的“陪摇妹”就会贴在你身旁,陪你舞上一个小时。 其实“陪摇妹”就是伴舞的少女,平均年龄不到20岁,个个装扮惹眼,一身短裤、短裙、无袖背心、低胸T恤,再加上略施胭脂,看在男性舞客的眼中,个个无不心跳加速,血脉喷张。据悉,“陪摇妹”一个晚上平均赚个上万元台币不成问题,这种“工作兼娱乐”的新兴行业,让越来越多喜欢…  相似文献   

5.
细心的市民发现,7月以来,北京市2300多个公交地铁站台,都在开展2014“迎接APEC精彩北京人——文明有礼好乘客”推举活动。自觉排队、主动维持秩序、清洁站台、热情帮助其他乘客……用实际行动做这些事情的,都是一些最普通的市民和乘客。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回答:因为我们是城市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您看门口儿多挤啊,别掉东西了,往里边儿走走!”“您刷公交卡了吗?”表面上很普通的售票员工作用语,其实暗藏提醒乘客防贼的寓意。这些“防贼公交暗语”最近在网络上很流行,可是部分公交售票员表示,虽然他们确实广泛使用着这些“防贼公交暗语”,但现实中多数时候会被乘客误会。  相似文献   

7.
一名德国乘客在搭乘以色列航空公司的班机后,在行李中意外地发现航空公司赠送的“特别礼物”——一把“手枪”。以色列媒体报道说,以航空公司人员有时会将仿真枪悄悄放进一些不知情的乘客手提箱中,用来检验安全人员能否发现。结果,这名乘客“漏网”了。当他回家打开行李箱,被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手枪吓了一跳。他随后报警,后来却被告知这是一只仿真枪,是航空公司安全部门的训练道具。以航空公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安全意识的航空公司。该公司一名女发言人说:“以航空公司运用不同策略确保乘客安全,但我们不能细说具体策略。”英国曼彻斯特大…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北京市公交集团明年将开展“明星乘客”评选,对见义勇为,主动给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乘客让座的“明星乘客”。公交集团将给与一定的奖励。  相似文献   

9.
《创造》2010,(5):102-102
每年3·15后,总会曝光出大量食品安全问题,今年也不例外。从地沟油、毒筷子到毒餐盒,曝出的内幕让人触目惊心。尤其是毒餐盒和毒筷子,本来使用这些一次性餐具,是为了更卫生,哪知竞成了“隐形毒药”。食品和餐具对人体无毒、无害,应当说是人们对食品环境的一个起码要求,但是在现实中要做到,却让人感到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10.
百姓语录     
《公民导刊》2005,(12):55-55,56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放了部分一次性餐盒,在生产的过程中添加大量的工业碳酸钙、废旧塑料和工业石蜡。专家认为,废旧塑料和工业石蜡都含有致癌物质,而工业碳酸钙对人体亦十分有害,除此之外,有关部门的检测也发现,这种餐盒里,乙酸超标160多倍,正已烷也超标了18倍。  相似文献   

11.
微信是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可以通过“摇一摇”实现全城碰撞交友。然而,河南郑州警方近日破获了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李某化名“小凌”,通过微信专门和年轻女性联系,在一器甜言蜜语骗取女性的信任后,趁机盗取女性的手机、现金等财物。 微信摇来“煤老板”女子失色又失财 “咔咔”,随着一阵悦耳的铃声,一张年轻的而孔出现在手机屏幕上。“美女,晚上好!”微信那端.一位名叫“小凌”的人发出了问候。“晚上好!”这边,郑州市民李晓敏(化名)开始回复。随后,两名素不相识的网友开始在微信上对话。“小凌”丝毫不掩饰对李晓敏的好感,开始在微信上频频进攻。单身的李晓敏见该男子如此恭维自己,也有些心花怒放。“你是做什么的?”李晓敏问男子的职业。“小凌”回答:“我是做煤矿生意的,家里有亲戚是领导。”年轻、有钱、有背景,还温柔、体贴,李晓敏一时沉浸在“偶遇”的浪漫氛围中。  相似文献   

12.
陈杰 《中国保安》2001,(7):36-37
走在街头,巷尾中,你可千万别把自己当作一位十足的“幸运儿”,因骗子的存在,你若稍有不慎将有可能走进别人为你设下的圈套。“掉包”计某日汪小姐乘公共汽车,车上的乘客很少。汪小姐在最后的位子上坐了下来,她发现身边无人的座位上有个包。好奇心促使汪小姐打开包,包里没有什么,只是一些水果,可能是哪位乘客落下的。汪小姐正在考虑怎么去处理。这时不想从前车厢中走来一位中年男子,该男子一幅惊讶的样子:“咦﹖我的包怎么在你的手中呢﹖”汪小姐一听,他是包的主人并把包递了过去。他接过包随便将里外翻了一下,就大声嚷嚷:“钱…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逸事     
在周恩来的心中,不仅时刻记挂着精心描绘祖国的发展蓝图,而且还时刻记挂着人民大众的安危疾苦,待人民重于山。周恩来多次以普通乘客的身份乘坐公交汽车或无轨电车,亲自体验群众乘车的困难,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案。1954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周恩来上了车。车上比较拥挤,没有空座。周恩来手握吊环,站在中间。站在周恩来对面的一个乘客认出了周总理,大声叫起来:“唉呀。这不是周总理吗?”“总理。总理。”车厢里立即活跃起来,有的站起来让座,有的往中间挤,有的把手伸过来。乘客们要周总理坐下,周恩来坚决不坐。一个乘客握住周恩来…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14,(9):29-29
为广泛动员市民群众喜迎APEC,当好东道主,展示首都文明新风,首都文明办于7月至10月,在全市各站台开展“迎接APEC,精彩北京人——文明有礼好乘客”推举活动。凡在公共场所讲礼数、重礼节、懂礼貌,体现北京人文明热情、崇德向善、包容厚德的传统美德;主动配合文明引导员,做到自觉排队乘车;经常帮助支持文明引导员宣传疏导站台秩序,积极维护站台环境卫生,对不文明行为主动进行劝阻;热心照顾老幼病残孕乘客优先上车,协助文明引导员帮助有困难的乘客;在绿色出行、有序排队、尊老爱幼、维护环境、互帮互助、见义勇为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乘客,均可参加推荐“文明有礼好乘客”。  相似文献   

15.
《协商论坛》2014,(12):55-55
前不久,在亚洲航空曼谷飞往南京的航班上,有乘客向空姐撒泼热水大闹航班致飞机返航,涉事游客已受到罚款及支付赔偿的处罚.国家旅游局也发出通知,拟对涉事旅行社和旅游团领队进行相应处罚,拟将涉事游客纳入不良记录.类似的事件多次发生,每一次都引发强烈关注,也进一步迎合了一些人的“素质论”.但很显然,如何提升这部分乘客的素质,却不应该只有道德维度.比如常见的罢机甚至拦机现象,一个重要由头即是因为飞机晚点不能及时被告知或赔偿而出现的乘客维权不畅.当常见的维权通常只能以“闹事”的方式才能实现,很自然会塑造与强化乘客“闹事”的习性与“不闹难解决”的心理暗示.而面对自身的欠缺,很多航空公司对于乘客的过激行为也只能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在这样的“互动”中,乘客与航空公司方面“体面”的对话只能成为稀缺品.长此以往,这种“维权”方式迁移到国际航班上,也就不足为奇.可见,以良好的服务来培植乘客的“理性”,已然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6.
王琦 《人大论坛》2013,(1):43-43
针对12月6日上午《财经国家周刊》报道北京市交管局长宋建国涉嫌在摇号过程中徇私舞弊,正在接受纪捡部门调查一事,北京市公安局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称“此消息不属实”。6日15时,记者在《财经国家周刊》网站上发现,相关稿件已经被撤下。(12月6日《中新网》)  相似文献   

17.
一、唇枪舌箭也轻松 这是几年前发生在公交车上司空见惯的一幕:这天,一位乘客在买票时,售票员找给他几张面额为一分的纸币,这位乘客请售票员找给他硬币,对方不答应。于是双方各陈理由,眼见得”大战”在即。就在这时,乘客灵机一动,找到了防止争吵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网络     
《创造》2012,(5):14-14
马志刚:的哥事迹爆红网络 天津的哥马志刚最近在网络迅速“火”了起来。原因是,马志刚开出租车来到盲校门口时,有女老师扶着1个盲人小伙上了车,开了5公里多,应收12.4元。小伙准备掏钱,马志刚捂住他的包:不收钱。小伙坚持要给,马志刚急了:“我不伟大啊,我挣钱比你容易。”这话被下一位乘客听到后,下车时,这位乘客又坚持多付费给马志刚,并说:“我也不伟大,挣钱比您也容易点。”  相似文献   

19.
眼下,到了年关,一年一度的春运高峰又即将来临,火车站出售“站票”又渐渐由平日的星星点点成为气候。火车站出售“站票”,固然有缓解运输压力的动因,但从根本上说,这是严重违反有关交通运输法规的,是铁路运输部门基于垄断地位和利益而设置的一种不合理制度,损害的是广大乘客(包括有座乘客和无座乘客)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如果把中国比喻成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艨,12亿中国百姓就是巨轮上的乘客,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让乘客踏实前行的“保安员”和“服务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