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金坤 《政策瞭望》2009,(12):12-14
余杭2001年撤市设区,至今已有8年时间。8年来,我们通过实施"融入大杭州、建设新余杭"战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18.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7%,财政总收入增长了5倍多,  相似文献   

2.
李伟 《群众》2013,(10):32-3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姜堰撤市设区后,加快融入泰州,实现与中心城市同步发展、同标准民生水平,成为姜堰群众的衷心向往,我们积极顺应广大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3.
正苏州市吴江区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市政协工作部署,积极探索政协工作向乡镇(街道)延伸的实现路径,推动政协工作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发挥人民政协制度效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街道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普遍增加,特别是吴江撤市设区以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涌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按照苏州市政协统一部署,根据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际,在不增加机构、不增加编制、不增加人员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4.
<正>为推动撤市设区后服务业进一步提档升级,接轨扬州、融入主城,近期,扬州市江都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全区现代服务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委员们认为,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全区三次产业呈现健康协调发展的新局面,现代服务业更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存在的不足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服务业的贡献水平不高,低于扬州全市的平均水平。委员们建议: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1)
<正>近年来,大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8月,国务院批准大丰"撤市设区",这对大丰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大丰存在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效益较低、人民群众收入不高等突出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区上下将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两聚一高"为行动指南,在全力补齐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10,(23):66-66,F0003
萧山区城乡规划建设以新城功能优化、组团加快崛起、沿江重点开发、区域协调发展为方向,呈现出大手笔规划、大投入建设、大系统管理的特点。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8年萧山撤县设市时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2001年撤市设区前的26平方公里,至2009年更是快速达到了60.78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7.
未到过苏州的人都知道苏州自古以 来就是江南水乡。 到过苏州的人会觉得记忆中的苏州 难以觅求。 古苏州、新苏州还育洋苏州的多元 色彩早已搅乱了人们的观线。美丽的阳 澄湖畔,融合江南水乡意境与现代都市 景象的"水苏州"--相城,今又引来 外界令人眼馋的惊奇。2001年,苏州市 原吴县市撤市设区,年轻的相城由此诞 生在古城苏州北大门。全区下辖九个镇  相似文献   

8.
屯溪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貌神奇,人文景观古朴典雅,民俗风情独具一格,素有“东南邹鲁”之美称。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黄山市,县级屯溪市撤市设区,市府驻屯,为黄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屯溪已成为黄  相似文献   

9.
过渡型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微观平台,需要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文章分析了过渡型社区治理面临的"五难"困境,提出了强化社区民生建设以提高居民融入度,重构社区治理主流文化以提高居民认同度,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以培育居民社区自治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以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作用,转型政府职能以发挥政府治理主导作用等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0.
余杭自2001年3月撤市设区的后,成为一个三面拱卫杭州主城的新城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的互动性、互补性越来越强,这不仅给余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全方们地推动了农村各项改革工作,“三农”工作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余杭区抓住机遇 创新观念 大力推进都市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首要任务,把三农工作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了全新的理念。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性任务,认真加以研究和付之于行动。武进撤市设区以后,经济和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从经济发展的形态上看,县域农村经济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三农工作依然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党委宣传部门,必须紧紧围绕这个重点工作,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为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江南古城宣州,人杰地灵。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有诗云:“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宣州经济已有了长足发展。春寒料峭时节,欣闻宣州撤市设区,记者一行四人又一次来到了地处皖东南的中国鳄鱼城。当我们再次面对宣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范荣时,他开门见山如数家珍地回顾了两年来宣州区特殊群体中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1月17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人大常委会在制定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规定时,探索"小切口"立法,不再分章节,内容简洁明确,便于理解和执行。"小切口"立法一经提出,便引发社会的关注。这一做法也为设区的市立法探索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启示。自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改通过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设区的市就面临着如何立法、如何立务实管用的法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立法权在设区的市得到了普遍行使,出台了一批切合地方实际的法规,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改革发展于法有据作出了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正>休闲,顾名思义就是休息中的闲情雅趣。概括起来不外乎吃、喝、玩(游)、乐(娱)、住、购这六要素,构成一个休闲产业链,它所产生的文化称休闲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萧山历史上为农业大县,改革开放后为县级市,在"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方针下,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实力为全国十强县(市)第七位,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区级第三位。2002年,萧山撤市设区,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资本投入休闲产业。先后开发了杭  相似文献   

15.
商丘市梁园区人大常委会按照省、市人大常委会的部署,从1998年4月下旬开始,组织300多名人大代表对"两条例一决定"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并于7月23日隆重召开评议大会,14位人大代表当面锣对面鼓地进行了评议发言。代表们的发言,直言不讳,切中时弊,有理有据,客观公正,字字句句如厉风贯耳,使与会者无不为之震动。评议会议当天,可容纳300余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一位被评议部门的领导感慨地说:"听了代表们的评议发言,出了一身汗"。一人大代表在检查和评议中反映出来的情况表明,梁园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贯彻执行"两条例一决定"工作中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撤市设区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实现被拆迁居民有效的城市融入,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该文利用生态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就城镇化背景下的被拆迁居民城市融入问题展开论述,参照对比分析模型,将社会生态系统理想状态与未央区被拆迁居民城市融入现状进行比较,梳理出其城市融入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最终提出生态系统视角下的未央区被拆迁居民有效城市融入的对策。文章为制度化解决西安市未央区被拆迁居民的有效城市融入提供建设性方案,对全面深化改革等课题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7.
民生是一切发展的终极追求,居民是民生的直接体验者,研究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感知将为制定旅游民生效应评价体系提供重要参考,并有助于政府和旅游企业真正落实民生导向的旅游发展。本文应用扎根理论研究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感知,主要研究结论有:(1)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远大于现实体验;(2)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经济保障、生活质量提升、社会融入及自我发展能力等4大方面,其中,生活质量提升最受关注;(3)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14个小范畴,其中,在休闲选择、基础设施、就业机会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较为强烈;(4)居民对"旅游民生"理念的发展期望具有显著的"公平与尊严"诉求色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社会融入主体与客体两个要素,理想型构了学术界关于"制约"、"控制"、"对抗"、"运作"四种社会融入研究倾向。经比较分析呈现出:主体被动性的预设局限于主体无意识层面,而主体主动性预设尚处于边缘地位。研究预设的不足反映了社会融入研究的主体预设依附于客体解释类型的体系失衡,这形成了对整个社会融入理论解释力的冲击。为此,需要完善主体被动性的内涵、重视主体主动性的预设,在改变体系失衡的过程中加强主体被动性与主动性之间理论对话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正"地方特色"在地方立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根本任务就是实现地方立法真正融入地方、解决地方问题。地方立法能否行得通、站得住、管上用,关键就在于"地方特色"。全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而加强地方法治建设正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经之路。2015年《立法法》修改,明确规定设区的市可以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三项范围内制定地方性法规。2018年3月11日,《宪法修正案》审议通过,基于《立法法》明确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限,首次在宪法中明确了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在不抵触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立法的存在归根于两点:一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发挥中央和地方双层的积极性;二是涉及全国普遍性事务由中央立法,但是在实践中要靠地方予以具体化。这就要求地方在立法中要体现"地方特色",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充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发挥地方特色。而实践中,"地方特色"是否在地方立法中充分体现,如果没有,其背后的诱因又是什么,这是在设区的市行使立法权四年后的当下需要考察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新修改的《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有效满足了设区的市的立法需求,充分调动起各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立法法》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范围作了明确界定,体现为第七十二条中规定的"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这一规定出台后,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将上马地方性法规项目提上议程。在实践中,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