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玉元 《传承》2012,(12):32-33
贵州省大学生总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较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贵州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因素主要有教育主体、教育方法与教育环境三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基本路径可以从健全机制、创新方法、改善环境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英 《学习与实践》2008,(10):95-9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对象。文章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认同状况基本达到良好层次;具体而言,大学生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认同接近优秀层次,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誉观的认同达到良好水平,但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认同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论纲(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仁富 《桂海论丛》2008,24(3):9-12
文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为视角。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涵义、基本特征、必要性、功能、可行性、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对新时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为视角,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涵义、基本特征、必要性、功能、可行性、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新时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进一步在关切国民利益、加强理论创新、创新传播方式、完善教育体系、坚持文化渗透、注重实践养成、强化机制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全体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心理认同并转化为国民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6.
当代青年的价值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晓飞 《求索》2007,(6):66-68
当代青年的价值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铸造青年“一元统领”与“多元取向”相统一的价值品质,树立青年关注当前与着眼未来相一致的价值信念,构筑青年传承文化与创新求变相结合的价值取向,主导青年基本道德与高尚品德相协调的价值诉求等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目标、方法、媒介建设,率先在当代青年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引领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管廷莲 《求索》2011,(5):58-60
政治认同是现代民主社会社会公众对某一政治共同体的感情归属感及其政治参与支持度。政治认同的确立及持续不仅与该社会政治权力分配模式相关,还与其政治权力主体的信仰言说有关。在政治认同模式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着对于社会基本正义的承诺,它作为社会主义合法性资源结构中最为基础的成份,为我国社会制度的合法性构建提供了道义上的诠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构建,关键在于取得全体国民的政治认同,并得到全社会的自觉践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认同,需要坚持文化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结合、促成社会文化资源整合与社会阶层利益整合的统一、坚持文化理念与社会制度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获得政治认同的重要保证与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8.
冯霞  王瑾 《传承》2008,(18):48-49
在社会大变革和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弱化的趋势。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要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载体和教育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努力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大变革和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弱化的趋势.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要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栽体和教育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努力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塑造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峰 《求索》2010,(8):98-100
现代国家必须把创造和提升国家认同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责无旁贷地塑造当代中国的国家认同,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是规范公民与国家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国家认同的构建具有逻辑的一致性。塑造国家认同的行动路径则是理念与制度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黄静  季明博 《求索》2010,(7):50-52
本文从动力机理的角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分为理论导向力、目标指引力、思想推动力和行为规范力四种力量,并分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着重分析了各种力的来源和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认同的动力机制DAPC—I模型,以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抽样问卷调查资料,探讨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基本达到良好水平;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收获大小、教师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方法的多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正相关;学生党员比一般学生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于父亲是小学文化或文盲的大学生,父亲具有初中文化的大学生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贾恒欣 《前沿》2013,(17):29-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情况,总结了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的提出和贯彻,对于指导和谐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当前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要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特征,针对当前人们价值选择的特征,着力探索形成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机制,不断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舆论导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舆论导向,并通过舆论的引导来促进社会主导价值观对公众思想观念的整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大课题之一。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以深入研究社会舆论为起点,认识社会舆论的特点、作用机制、分布和走向;需要以着力构建价值认同为目标,多方位、多途径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还需要不断提高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从思想上、业务上、队伍上为做好引领工作提供各种保障。  相似文献   

16.
当前,各民主党派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与行活动。民主党派成员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世俗化的浪潮中,是否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价值认同,并实现知行统一,是“学与行”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只有广大的民主党派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高度认同,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变成民主党派成员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17.
杨萍  李伟 《桂海论丛》2012,(3):50-5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要真正发挥它价值引领的作用,必须实现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转化.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认同的过程中要认识、研究和遵循它在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中的特点:提高信息传导效率,在“知”上下功夫;促进情感认同,在“信”上下功夫;加强政策制度保障,在“行”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罗韬 《前沿》2012,(12):4-5
一个社会不同成员可以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但一个国家必须有共同的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这是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时间纬度上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国共产党优良精神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的传承。在其空间维度上,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映。只有把握好其历史性和时代性,才能促进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行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认同,才能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内化为稳固的价值追求,从而最终外化为自觉的行动。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是基本缺失的,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教育中利益维度的缺省。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内容观念建构的出发点;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对象动机激发的关键;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功能现实建构的落脚点。为此,应以大学生利益诉求为切入点,构建从利益认同到价值观认同的工作新思路;应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逐利观,引导大学生进行利益结构的优化;应注重促进认同教育利益机制与其他机制的协调,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静英 《前沿》2009,(13):173-174
社会心理作为感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归实践的中间环节。通过优化社会心理,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心理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