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瘦叟 《台声》2002,(11):37-37
李登辉做为一个皇民遣孽“三脚仔”,此人愚而好自用,此人“后殖民心态”即日本奴才心态大不合时宜,此人恶性重大的仇恨中华、在台湾干尽挑拨分化的能事,此人已经可谓终结“中华民国”,此人将台湾40年军民努力经建的血汗成果挥霍一空,此人媚日成病,此人涉嫌军购重大贪污,此人怙恶不悛,其罪恶实罄竹难书,其当政时除良安暴,除善务尽,其毁党毁国之后,尚得陈水扁之包庇保护,免于追究一切重大罪恶,此人便得意忘形,不知今夕何夕,俨然视阿扁是其傀儡,俨然他仍可以是台湾的“家父长”,于是,他近日又演出一出“脱古”丑剧。脱什…  相似文献   

2.
在上篇《“正其义”与“谋其利”如何一致》一文谈到的那场辩论中,主张“正其义不谋其利”的一方被另一方提出来的问题难住了,这便是如何按照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回答关于“利”的问题。主张“正其义而谋其利”的一方振振有词地问:你们口口声声地说正其义不谋其利,那么,你们为社会做了好事以后,有关方面给你们发奖金,你们拿不拿?主张“正其义不谋其利”的一方不无勉强地答:你们所说的现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谋利,一是得利。做好事并不是为了谋利,而得利是做好事的结果。为了谋利而去做好事是不对的,这就是“正其义不谋其利”…  相似文献   

3.
“苦难崇拜”与“苦难拍卖”雷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这是西方乐圣贝多芬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中国先哲孟子的名言。古今中...  相似文献   

4.
流光溢彩足争辉 人们常说领导人往往举足轻重,这是一个比喻,谓其地位十分重要,可以左右大局,并非真言“足”。如果真要言其“足”,并观其“鞋”,却也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5.
简明 《长白学刊》2001,(6):17-19
中美关系是脆弱的,随时有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但它也有着极强的韧性,始终保持着妥协合作的广阔余地,使其脆而不断。美国对华政策中的遏制因素,是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脆弱的根源,而中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则是紧密联系两国的桥梁和纽带。中美两国只要从共同利益着眼,求同存异,趋利避害,就会限制其脆弱的一面,使中美关系更赋韧性。  相似文献   

6.
评议是目前被各级地方人大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其程序起初一般只有评议和整改两个阶段,时间跨度短,参加人员视情而定,也没有很多这样那样的评议机构。然而,随着评议这种监督方式不断被各级人大所运用,其程序也不断被丰富和发展,一年一年的“滚存结余”,使评议程序增加为准备阶段、评议动员阶段、评议阶段、整改阶段、检查验收阶段、总结阶段等等,不一而足,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7.
军分区、武装部和预备役部队机关干部到基层代职,是加强机关和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绝大多数干部能代职尽责,进入角色快,位置摆得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果。但是,也有少数干部在基层代职期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对代职的意义理解得不深不透。有的将代职看成是短期行为,产生了临时观念;有的将代职简单地当成“镀金之旅”,在其住,不尽其责。如何代好职?笔者认为:就是要把代职当成任职干。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又抓出来一个受贿的副省级高官潘广田,其受贿的手段是利用职务之便,在为有关企业和个人解决贷款规模、审批贷款项目、推荐贷款时谋取个人利益,同其他早己揪出的贪官没有多大区别;其受贿的数目只有153.9万元,同最近两年揪出的其他同级别贪官相比也不算多。如此一个贪官,细细剖析起来,有什么“意义”可言么?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你好。最近山东省聊城大学的豪华校门一事倍受非议,有网友声称其造价达8000万元。我从中感觉出三个意外:一是到现在也没弄清此“天价校门”的造价是多少,倒是弄出了三个版本:8000万,600万,300万;二是刘部长的“一举多得”理论叫人称奇;三是这里的学生被“教育”得很纯,不以这样的校门为耻反以为荣。  相似文献   

10.
江宁 《人大建设》2003,(1):12-14
行政审批又叫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或者确定其特定主体资格、特定身份的行为:行政审批制度是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方式,是政府对各种资源分配的一种行政行为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作为当地的“人民公仆”,其所做的都应该是最大程度地“服务于民”,应该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典范,因此只有作为“主人”的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评价才是最公正、无私和直接的。  相似文献   

12.
杨起林 《前进》2001,(6):47-47
“为政者多,知政者少”,这恐怕是不争的历史经验之论。“为政”者未必真正“知政”。就是说,在其位者未必善谋其政。从历史看,也确实如此。然而,“为政”者却必须“知政”。只有“知政”才能“为政”,“有知”方可“有为”。否则,何以谈“为政”呢 ?“为政”乃万端中之首端,大事中之大事,关系国之命运,民之祸福。大到朝代更替、政权倾复,小到一地治乱、事业兴衰,无不与为政者没有干系。所以,“为政”之事不是谁都可以为所欲为的。   “为政”者如何才能善于“知政”呢 ?以愚之见,举烦择要而言,善“知政者”,必先善于“知…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羊”与“牧”捆在一起是1500多年前的事。《隋唐.杨尚希传》记载,“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自杨尚希先生始,这“十羊九牧”也就成了官多为患的代名词。从隋朝始,宋代“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以后到宋、元、明、清等朝代,更是官吏众多、郡县林立。荀子说,“士大夫众则国贫”。事实亦是如此,“无其事而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官多爵滥,“十羊九牧”,到头…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转型期不同职业群体主要社会应激源与心理健康研究”项目最新统计数据的结果表明:因为工资分配、工作成绩和个人发展等导致的压力,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凯洛·涂金顿在其著作《减压》一书中谈到,人们一直生活在两种压力中,一是作用于躯体的物理压力,如大气压、地心吸引力、心脏压力等,这些压力维持生命形式;二是内在的精神压力,如生存竞争的压力、对危险与死亡的恐惧、  相似文献   

15.
最近,人们对“法轮功”部分信徒闹事竞能痴迷到自焚的原因觉得奇怪。很多人士纷纷剖析个中原因:有的认为是李洪志利用了群众想通过气功实现健身治病的愿望,有的认为是练习者精神空虚、信仰危机,有的认为是科学知识普及不够,有的认为“中毒”的高级知识分子在自己专业外没有科学思想……本文作者在同意上述观点的基础上,补充和强调认为,李洪志要求学员习练“法轮功”的方式本身使练习者的意识进入催眠状态,是其具有强烈“迷魂”作用和致人精神病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刘福奎 《中州统战》2001,(12):33-33
不知是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惟独这样,还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如此:有事先的意识。比如,我们在咀嚼食物的时候,如果咬着的是砂子,我们的牙齿和心里肯定都极不舒服,立即想吐掉。因为我们的脑子里事先就存有砂子不能吃的意识。而在大嚼冰糖时,尽管有的冰糖也同砂子一样地坚硬,但我们决不会产生咬着砂子时那样的感觉,因为我们大脑里早就先入为主地存有冰糖是一种能吃的东西。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我们就餐时偶尔吃到一丁点蛋壳,如果立马想到据说这东西也是人体需要的,我们就会用牙齿将其碾碎咽下;我们吃到猪牛等动物的软骨(俗称“脆骨”),…  相似文献   

17.
“揭盖”是毛氏词语。1956年3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揭开了盖子,这是好的,表明斯大林及苏联的种种做法不是没有错误的。(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探其本源.  相似文献   

18.
柏斌  普青山 《创造》2002,(2):35-36
防止和治理腐败,加强廉政建设,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制度及机制。目前,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尚需健全,监督乏力现象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强调个人道德自律尤为必要。即使监督机制健全,领导干部处于无人监督的机会还是存在的,而送礼行贿也多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就难以自持。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慎独”。慎独,方能立德。“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方式,说是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时,更需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古人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相似文献   

19.
慎闻 《人大建设》2001,(11):31-31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行业部门流行一种颇为时髦的做法,即聘请人大代表当本行业部门的行风监督员。应该说,这些行业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其目的是为了推进本行业部门的工作。然而,从法律的角度和实际效果来看,笔者认为还是改“聘”为“定”好。  相似文献   

20.
黄兴菊是紫阳县双桥镇计生办副主任,所包联的双桥镇金旗村一组,有一个叫张术波的农户,多年以来,其妻子与其母亲婆媳关系一直不和,黄兴菊先后12次到张家,用身边的实例劝说,终于化解了婆媳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