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开始了以大工业为基础的世界各民族间的普遍交往,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世界历史的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4—255  相似文献   

2.
当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日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在全球抢夺殖民地,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把它的炮舰随着大批商品开到中国的大门口,在这个时候,有着优秀古老文明的中国,在长期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却显得十分落后了。到发生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不但政治腐败,经济落后,而且其固有的文化也显得陈旧,已不能适应自强发展的要求。时代的改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发展到科学,随着西学东渐,同西方其他新思潮一样,社会主义学说也不可避免的被传播到中国来。  相似文献   

3.
人类共同生活在已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星球上。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后,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经济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48年所写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海陆交通的发达,不仅破坏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内部的封建割剧状态,而且开拓了世界市场。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从此,“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这是使资本主义在它统治的一百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五四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救国,高扬民主与科学大旗,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回顾历史,我们由衷的钦佩“五四”先驱者的远见卓识。一民主与科学两大基本口号的提出,是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19世纪是中国倍受西方列强欺凌和宰割、国家极贫极弱的世纪,先进的中国人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中国人是带着自己的首都北京被八国联军攻占这样的民族耻辱进入20世纪的。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出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提出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命题中所包含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指各民族、国家由于普遍交往 ,整个世界开始形成为相互依存的统一历史 ,这种“世界历史”的产生使社会发展中的“跨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正是在 2 0世纪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跨越“卡夫丁峡谷”必然地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 ,同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然对世界历史和全球化过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年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抱负韩泰华“改造中国与世界”,这是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逐步形成并不断明确的伟大抱负。在20世纪初,当青年毛泽东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时候,正值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处于岌岌可危的存亡之际。当时还在湖南读书的青年毛泽东,面对中国日...  相似文献   

7.
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制约,认识到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化繁荣的前提,文化政策是整个发展政策的基本组成部分,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核心的话题之一。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来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与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一致的,而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仍是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看到,当代中国文化正在发生历史…  相似文献   

8.
一、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及其经验教训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由理论形态真正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崭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由“一国革命”转入“多国同时革命”,并取得革命成功的新的历史时期,数十个社会主义国家屹立在世界上,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有史以来的辉煌时期。但是种种原因,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进行改革,但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前苏联和东欧诸社会主义国家纷…  相似文献   

9.
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发展战略以来到1998年的 20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达9.8%,这种速度与当年高速发展的日本(1955至1972年)和亚洲四小龙(70至80年代)基本相同。如果从中国经济能够保持二十多年持续高速发展这一点来看,可以说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是无与伦比的。在2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这也是史无前例的。由此说中国创造了奇迹也并非不可思议。很多人预测,进人21世纪中国还会持续发展,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造成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形成了在“渐进式改革”思想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拨乱反正,系统总结了20世纪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步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即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向当代社会主义的转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形势发生了极…  相似文献   

11.
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民族的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一直在书写着这样一部恢弘的历史。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党在新世纪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伟大的实践需要并必将产生伟大的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庄严宣言,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强大思想武器。一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华民族振兴事业,这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华大地上演的一出出波…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与展望薛新国在20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回顾总结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变化及其历史经验,展望预测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导源于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是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历史性选择的基本依据。“世界历史”理论有一个提出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是提出者,列宁是继承者,邓小平是发展者。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对“世界历史”格局中的中国国情分析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作出过不朽的历史功绩。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世界历史”的未来发展将表明:人类世界历史的未来是美好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在人类实现美好未来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严复的《天演论》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线性发展观,为中国在20世纪对时间神话的崇拜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中国在“他者化”过程中,更多强调了社会现代化而忽略了文化现代性。受此影响。“20世纪中国文学”从创作到研究层面都产生了诸多问题,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变革需要打破时间神话和“现代性”光圈,发展新的研究范型,开拓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深刻领会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认识和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庄严使命。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为我们确定了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党的十五大对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的全面确定,由邓小平所确立的作为社会主义“二次革命”的改革和开放全面走向深入,中国社会主义也随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回顾社会主义实践历史,从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到列宁“新经济政策”之“攻克国际资本主义旅顺口要塞”①战略,再到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二次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呈现出“世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民族道路”、“现实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历史辩证法的客体与主体向度”、“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三个层次的理论范围、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即将过去,中国以辉煌的成就迎来了新千年。 回眸20世纪,那是充满着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退、解放与奴役压迫的斗争的一个世纪。在20世纪之初,中国濒临于灭亡的边缘,世界帝国主义联合进攻,打到北京,清王朝成了“听命洋人的朝廷。”中国人民被敲骨吸髓,陷入苦难的深渊。于是有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然而,辛亥革命的成果瞬间就被袁世凯篡夺,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蔡锷等发动了反袁的护国战争,袁世凯称帝失败,但是,中央政权仍在北洋军阀各派系控制下,各地大…  相似文献   

18.
一、经济全球化的悖论经济全球化正迅猛地波及世界!它的摧枯拉朽的态势随着网络经济与高科技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引起世人注目。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 ;巨型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南北双方在资源需求和贸易上的相互依赖等种种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 ;使“地球村”的每一成员都清楚地认识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50年前所作论述的正确性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 ,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性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 ,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在20世纪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翻开20世纪的历史篇章,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古老民族,曾经在外来侵略者的铁蹄下,受尽种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屈辱和苦难,几乎沦落到灭亡的边缘;但是,它从来没有屈服过,不管周围的环境多么险恶,不管走过的道路多么漫长而曲折,始终不屈不挠地顽强奋斗,终于挣脱强加在自己身上的锁链,重新挺身站立起来,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而后又在建设一个新社会和新国家的实践中,不断探索,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相似文献   

20.
齐冰  钟海 《前线》2014,(10):47-49
回顾历史,在世界历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民族和国家,在崛起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都会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精神财富。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实现“体育强国梦”,必须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 各个民族和国家的体育精神,往往与自身的民族和国家的传统观念、价值取向、民族心理特征相联系,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中华体育精神既是被打上中华民族烙印的体育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精神,也是“中国精神”在体育领域的体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