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责制:责任政府最基本的实践形式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行政系统本身就是一个责任体系。行政权力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在法律的边界内活动。政府在得到授权的同时,也就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公共官员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过失或不当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这是责任政府最基本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2.
朱岚 《理论学刊》2006,(11):87-89
行政过程是行政主体行使和运作行政权力的过程,也是行政主体履行责任的过程。作为公共权力的运作者和实施者,行政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既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也包括行政道德责任。与其他几种责任相比,行政道德责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行政道德责任承诺对象的模糊性任何责任,都存在着谁负责和向谁负责的问题,即责任主体和责任承诺对象的问题。在现实的行政生活中,无论是政治责任、行政责任还是法律责任,其责任承诺对象都是直接的、明确的、具体的。这些责任因其承诺对象的明确性而易于实施、易于操作。行政道德责任承诺…  相似文献   

3.
加强行政责任伦理建设是降低行政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行政责任伦理与行政成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行政责任伦理的特征体现在政治性与社会性、权力与责任、个体责任伦理与群体责任伦理等三者的统一。从行政责任伦理角度探讨控制和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主要方式是:加强公务员个体责任伦理建设,构建行政责任伦理制度伦理,构建责任型行政管理机制,加强行政责任伦理监督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行政问责制的含义与意义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行政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承担的职责和履行的义务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按特定的法律程序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规范。推行行政问责制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主逐渐成为人民政治生活的价值取向,民主政治建设也不断深入发展。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必须以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为依归,对人民负责,保证政府官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政问责制的推行,可以极大地加强政府官员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在责任制度的约束下真正为人民的利益服务,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实行行政问责制是建立现代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责任政府是以维护政府的民主性质为根本,其实质也是政府对选民负责,为选民服务。我们这里所说的责任政府,是特指行政意义上的责任政府,它强调的是行政机关内部权责关系的对应,其主要价值目标是提高行政效率和惩戒官员的错误。具体包含三个层面:一是行政机关内部权力的分配。二是权责的一致性。什么样的权力对应什么样的责任,它强调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性、对等性、平衡性。三是...  相似文献   

5.
刘亚妮 《求实》2005,(Z1):19-20
一、对依法行政的理解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还应包括法律的一般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具体来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官,不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自己,不是依法治别人.  相似文献   

6.
为民 《支部生活》2007,(9):45-45
行政责任,是指当事人因为实施法律、法规或者企事业单位章程、规章所禁止的行为而引起的行政上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实质上是一种针对轻微违法失职行为的或者违反内部纪律要求的行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的行政制裁。行政责任可以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大类。  相似文献   

7.
所谓行政问责制是指为保障行使公共权力、保护公共利益的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正确、高效行使其权力,认真履行其职责,行政机关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主体对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审查,对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有关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加以惩处的一种责任保障与责任追究制度。在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公务员之法律责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党 《学习论坛》2006,22(3):77-80
公务员之法律责任是因其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而由专门国家机关依法追究的否定性法律后果。根据责任引起的原因,分为行政违法责任、行政不当责任、行政侵权责任;根据责任的功能和目的,分为惩罚性责任与补偿性责任;根据责任的性质和内容,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违宪法律责任;根据引起责任的法律事实与责任人的关系,分为直接责任、间接责任、领导责任、连带责任;根据问责主体,分为行政机关认定和追究的责任、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认定和追究的责任、司法机关认定和追究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律规定,公务员重大行政过错(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侵权主要由国家承担行政侵权赔偿责任,公务员基本上不承担赔偿责任。这不仅使得被侵权人难以寻求有效的救济途径,不利于保护国家利益,也不符合行政法实现公平的价值取向。设置公务员重大行政过错的侵权赔偿责任制度能有效促进公务员依法行政,防止公务员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充分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0.
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制度和政府原则,标志着“人治政府”时代的结束,代表着近代法治政府的开始。历练数百年,我国正在加快形成科学完备的制度和便捷高效的运作体系。依法行政就是法治行政、行政法治和行政依法。其基本内涵和实质要求就是: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实施行政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律规范和限制范围内,严格依法进行。在根本意义上,依法行政的内涵就是要求政府守法,要求行政行为、行政活动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都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而不由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决定。在现实意义上,法律是政府各部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据以开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视域下,为实现行政人员责任总倾向于以“人性善“、“人性恶“作为逻辑思考起点,从而得出“制度论“和“道德论“两种不同的思维倾向。单一的理解维度并不是现实的真实反映,使得行政责任所不可避免的逻辑困境和矛盾冲突不经意地被忽视了。行政责任的内在逻辑悖论和自相矛盾的行为选择,从根本上抑制了整齐划一的行政责任体系的形成,也限制了行政人员负责任的行为,增加了行政责任回归的难度。调整一下视角,以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作为分析的视角,从权利、组织、体制三维度审视,揭示行政人员责任实现的基本困境,顺着其内在理路和意蕴的领悟,找到实现行政人员责任回归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行政责任有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之分。就理论上而言,主客观责任会发生冲突,这些冲突主要有:权力冲突、角色冲突和利益冲突。实证调查的结果也印证了前述观点,即无论是应然还是实然状态,行政人员都把对国家、制度、法律和对上级的客观责任摆在首位,使主观责任服从于客观责任。由于主客观责任是辩证统一的,要实现行政人员行政责任的统一,就应该结合外部和内部控制手段,对客观责任进行监督,对主观责任进行激发,唤醒行政人员的道德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的规定,来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同时,行政机关享有广泛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基于行政目的,行政机关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认为正确、恰当的行为.依法行政与行政自由裁量权都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重要原则,体现了法治对国家行政权的制约和行政对法治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的规定,来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同时,行政机关享有广泛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基于行政目的,行政机关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认为正确、恰当的行为。依法行政与行政自由裁量权都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重要原则,体现了法治对国家行政权的制约和行政对法治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奉行民主和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其内在地包含着权力法定、法律优先、信赖保护、责任行政、合理行政等法律原则.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在内涵上基本是一致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构建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和主要途径,而法治政府则体现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但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形式上做到了依法行政并不意味着法治政府目标的真正确立和实现.基于我国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现状,应当从提升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制定完备的良法体系、构建有效的法律实现机制等方面促进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张玉强  孙淑秋 《求实》2004,(9):67-70
在我国 ,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行政权力是法律所赋予的 ,必须在法律的规定范围内行使 ,接受法律的控制。这是依法行政的首要要求 ,也是现代法治精神的内在体现。但由于诸多原因 ,法律对行政的控制失效问题普遍存在 ,严重影响行政机关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依法行政习惯的养成 ,也必然导致超强的行政权力的任意性和行政执法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违法现象。对于行政过程中的法律控制失效问题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党治国方略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对我国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依法治国的关键就是依法行政。什么是依法行政呢?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它的主要内涵包括:第一,在人民主权国家,由行政机关负责具体执行法律,并依照法律来管理国家;第二,政府的一切行政权力,均由国家法律明确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不得行使,也就是必须坚持职权法定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第三,对于政府机关的行政行为,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  相似文献   

18.
一、对依法行政的理解依法行政是指行政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还应包括法律的一般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具体来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官,不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自己,不是依法治别人。所谓依法行政,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实体法方面,另一是程序法方面。从实体法方面去理解依法行政,首先应是在主体方面有要求,即行政主体合法。即行使行政职权者必须是依宪法或行政组织…  相似文献   

19.
公务员是具有特殊双重身份的行政人,行政责任的承担需要有相应的权利救济。我国立法对公务员权利救济的制度规定还不够完善,申诉控告程序规定笼统,操作性不强,司法救济的法律依据还没有确立。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已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依法治国的关键则在于行政机关能否做到依法行政。所谓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行评判的标准。据统计,国家颁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