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生 《当代党员》2008,(8):44-44
重庆有没有山头意识?哪些现象是山头意识的表现?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中。众多网民纷纷在一些网络论坛里“灌水”、“拍砖”(网络用语,泛指提意见特别是批评性意见)。本刊特别从“华龙网两江社区”和本杜主办的“中国当红网当红评论”两个论坛里辑录了一些网友的精彩言论。以供参考。网言网语,难免偏颇;话虽刺耳,理却实在。  相似文献   

2.
《当代党员》2010,(6):8-9
这个春天多雪、寒冷,但在神州大地,“尊严”一词却特别温暖人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尊严”一词,第一次以民生的名义,郑重地出现在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相似文献   

3.
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证薄熙来在回答一位记者“您每天考虑最多的事情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说:“我每天考虑最多的,当然就是如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一部电视剧《大长今》几乎席卷亚洲,创造了收视率高达8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神话。种种文化现象昭示:人类社会竞争,正呈现由“武力竞争”到“经济竞争”,再到“文化竞争”的趋势,也就是由“硬实力”转为“软实力”的竞争。而决定“软实力”竞争胜负的重点在文化产业,因此,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应该成为重庆一大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5.
市委书记薄熙来在“畅通重庆”建设动员大会上提出重庆应该采用“章鱼式”城市规划模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什么是“章鱼式”城市规划,重庆应该如何规划建设“章鱼式”城市?为此,本刊特别约请长期关注、研究重庆城市规划问题的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撰写了这篇文章。连玉明提出的规划建设“章鱼式”重庆要借鉴“运输带式”城市发展模式、引入“反规划”方法等观点颇有新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红岩春秋》2009,(3):F0003-F0003
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文学学科为主,经、营、文、工、法、理协调发展的、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多科性综合大学。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相似文献   

7.
谭健 《当代党员》2011,(6):59-61
看病难、看病贵,是老百姓的“心病”。从2003年新农合改革开始,“强基层”、“公益性”便成为中国医改的主方向。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08,(9):4-5
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在北京。北京奥运会隆重开幕,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盛况空前的开幕式,周密细致的比赛安排,热情周到的服务,中国健儿的骄人战绩……这一切,为中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了最大的一枚“金牌”!在这枚用13亿中国人的热情熔铸而成的沉甸甸的“金牌”里面,凝结着重庆人民的心血、汗水和智慧。为了这枚“金牌”,重庆人民——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重庆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这样引人注目?”带着“要弄清楚”的想法。90岁的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辑西默·托平,去年底专程来到重庆。托平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曾赴延安,采访过刘少奇、朱德等中共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是第一个采访周恩来总理的美国记者。《瞭望》新闻周刊最近详尽露托平在重庆的所见所闻所感,本刊特别摘编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指明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在地方考察时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并在多种场合对重庆红岩英烈江竹筠、王朴、陈然、刘国鋕等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进行了高度褒扬。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重庆涌现了大批大义凛然、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如“坚贞不屈、永不叛党的江竹筠、王朴、陈然等人”。要求“重庆要运用这些红色资源,  相似文献   

11.
《重庆社会科学》是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会刊,是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背景下,为了满足扩大理论阵地、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研发展的要求而创办的。长期以来,《重庆社会科学》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立足重庆,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11,(2):11-11
“十一五”时期,重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人民幸福为追求,初步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充分体现“加快”、“率先”、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新路子,取得了五条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3.
“人人重庆”是重庆的形象标志。那么,“人人重庆”的人文意蕴何在呢? 它彰显了重庆作为一座移民城市特有的人文基因。据《重庆通史》记载,秦灭巴蜀以后。迁“秦氏万家”入巴蜀,汉族民众陆续移居巴渝地区;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的壮举被定格在修葺一新的湖广会馆;今日百万三峡大移民更以其“爱国、奉献、创业、协作”的精神彪炳史册。移民城市最显著的人文基因便是渴望交往,因此重庆成为世所瞩目的“桥梁之都”:渴望开放,因此重庆近百年来有开埠时期、战时首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次大的开放;渴望学习,吸收他人之长以补已之短。兼收并蓄成为移民城市特有的秉赋。“人人重庆”之“兼收并蓄”的人文意蕴,昭示了重庆将以开放的姿态成就时代的伟业。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重庆市林业局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记党中央交办给重庆的四件大事之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认真贯彻“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以建设生态家园为己任,全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重庆林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党员》2011,(3):14-17
“五个重庆”、“唱读讲传”、“打黑除恶”、“民生十条”、“户籍改革”、“房产税”……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重庆热词,频频出现在国内外主流媒体上。阔步前进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庆,正成为国内外媒体观察中国变革的重要窗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渝外媒体评述重庆热词》,汇聚各方意见,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春 《廉政瞭望》2011,(7):30-32
“我又忍不住戴上了首饰” “重庆打黑之后,治安好多了。”这是记者最近在重庆采访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当本刊记者联系重庆市公安局宣传处负责人,试图了解重庆打黑后发生的变化时,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你要了解发生的变化,最好去采访老百姓,他们最有发言权。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打黑还在继续,没有停止。”  相似文献   

17.
重庆悸忆     
回放历书的活页.遥望雾都的天空。 1938年的太阳很是异样地推开12月25日的窗户.一个名叫寺仓正三的日本军人眯缝着傲慢的小眼.狗嘴里窜出两句对太阳极为不恭的混话。首句是:“轰炸重庆街市,震撼敌国政权!”末句为:“直接空袭市民,造成极度恐怖,挫败民众意志!”  相似文献   

18.
朱艺 《当代党员》2007,(5):59-60
重庆人热衷于“打麻将”、“斗地主”,淡于学习、疏于读书。这种漠然于文化的现象,是有目共睹的。市委书记汪洋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多读书,并以此带动全社会形成浓郁的学习风气,使读书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重庆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对此,我很有同感。  相似文献   

19.
《党建》2009,(3):F0004-F0004
渝北区位于重庆东北部,幅员面积1452平方公里,辖12个镇、12个街道,城镇建成区面积86平方公里,是重庆贯通东西、承接南北的要塞,是重庆通向川东南地区的北大门,是重庆主城区和“都市发达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渝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区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中,连续4年位居“都市发达经济圈”第一名。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唐文峰(正厅级)是牌桌上的“庄家”,大小通吃;他更是权力的“庄家”,主政10年大“赌”特“赌”,结果却“输”得很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