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合作化小说"的叙事裂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世连 《理论学刊》2008,4(3):118-121
合作化小说的叙事裂缝,主要表现在于多种话语的对抗和互渗中显示出主流话语自身的虚伪或滑稽,并造成艺术价值上的矛盾、结构上的失调等.首先,它在小说文本与现实这个大的社会文本的对比参照、互相解读中呈现出来;其次,如果把所有合作化小说看作一个整体文本的话,叙事裂缝还在这些文本之间的互相矛盾和否定中体现出来,造成互相颠覆、互相消解的效果;第三,合作化小说的叙事裂缝更多地是表现于同一文本的内部,其典型形式是同一文本明显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立话语,从而产生反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景怀斌  刘白 《求实》2023,(6):17-32+107
会议是中国常见的决策方式,揭示其内在机制是深度理解中国模式的重要方面。以央地四级新冠疫情防控会议为研究对象,以“理念—话语—政策”为框架的文本分析结果表明:自上而下的“会议学习”是央地理念承接的重要方式,地方会议决策情境、层级特征是话语流变的主要原因。会议决策具有“集中的政治引领—分散的政策落实”的特征,在话语结构上呈现出民心合法化→政治合法化→议题建构→政策工具→组织保障的行动逻辑。其中,“人民中心”话语是会议的基本价值取向,具有凝聚共识的决策认同功能;“党的领导”话语是会议动员的重要保障,具有塑造权威的政治统领功能;“统筹发展”话语是议题建构的核心主旨,呈现出政策工具与组织保障紧密关联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郭忠华  许楠 《探索》2020,(3):76-85
话语分析方法在西方学术界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已形成明确的理论范式。在中国政治学界,话语分析方法还有待重视和加强。基于话语发生的空间、时间和层级线索,可以将话语分析划分为三种进路:话语类型、话语过程和话语层级。话语类型体现了政治权力性和知识专业性程度所导致的类型分殊,话语过程体现了话题选择、话语轮次、话语方式对话语所形成的影响,话语层级则反映了话语文本、文本流转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对话语的影响。三种分析进路既体现了不同的分析旨趣,也存在着内在关联。权力、意识形态等政治因素是影响话语体系建构的核心变量。因此,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话语体系、加强国际学术话语权建设虽已成为政治学界的共识,但需要以理解话语分析原理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理论的合理“话语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的合理"话语化"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重视理论的合理"话语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机制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理论的"话语化"应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来总体实现。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作为重点突破:将理论体系转化为大众话语体系,这涉及教科书改革,包括理论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更紧密衔接、融合与统一;大众话语体系的建构,即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式与风格的彻底中国化,逐渐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术话语体系,运用多种文化艺术和媒介形式,创造丰富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形式;通过推进民生实践的改革与建设维护和促进人民大众的全面自由发展,以证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实践力量。  相似文献   

5.
杨彬彬 《新视野》2022,(4):40-46
新时代建构制度优势话语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体现了制度理论阐释的必要性、制度话语发展的接续性、制度优势转化的价值性。制度优势话语的建构过程中,充分整合了不同类型的话语资源,包括直接性话语资源、借鉴性话语资源和转化性话语资源;融合创新了话语表达的方式策略,深刻把握内生性演化、文明性互鉴、共生性发展的内在逻辑;集中体现了话语体系建构的原则要求,确保了坚持自主性、体现历史性、强调现实性、突出未来性。新时代建构制度优势话语,要在掌握自我阐释主导权、制度理论建构权、制度话语重塑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制度体系阐释权、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增强国际制度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解放》周刊作为我们党的政治理论刊物,对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建构有重要贡献。《解放》周刊虽然存续四年多时间,但它采用翻译宣言、报告等方法,传播苏联纪念十月革命话语;它刊发纪念特辑等文章,塑造延安纪念十月革命话语;它运用时评、贺电、广告等方式,建构纪念十月革命大众话语。总之,《解放》周刊为纪念十月革命建构起愿景话语、批驳话语和大众话语等话语体系,有效的传递了纪念十月革命的价值意义,对当今办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学丽 《理论学刊》2003,(2):137-138
马拉默德的小说<上帝的惩罚>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化混乱秩序的表征,它通过道德、自我、文学的同维对视,构成文本的复调结构,使拯救成为小说话语的基本主题,在审视社会文化价值的图谱中,充分展示了人的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8.
制度话语是制度建设理论的基石。话语转换反映了话语演进的客观过程,话语建构体现了话语创新的主体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话语转换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反映了制度形态、制度思想、制度表达的内在一致性。建构新时代的制度话语体系,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本体资源、主体资源、文化资源、介质资源,不断提升话语解释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起始点;不断提升话语传播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中介点;不断提升话语认同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落脚点。话语建构也要与提升制度自信意识紧密结合,切实将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转化为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对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中国初期,在纪念十月革命的过程中,通过加强中苏两国间的人文交流、发送贺电等形式,传播了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刊发纪念文章,逐步建构了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和国际局势的因素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就要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就要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历程中,毛泽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系统学习、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进行话语创新的基本前提;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进行话语创新的基本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推陈出新中进行话语创新,是进行话语创新的有效途径;坚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内容与表达形式来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形成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进行话语创新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