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毛泽东积极倡导和努力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这一语境中,毛泽东所说的"实际"有着深刻内涵:"实际"是包含着实践的双关语,是以中国的现在为中心、涵盖古今中外的大视野,是同理论密不可分的连体物,是包括复杂关联内容并不断发展变化的长过程,是隐含着人这个最为关键因素的有机体。正确解读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实际"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前后为何钟情湘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面临着重大转折和选择。在这紧要关头,毛泽东被委任为湘南特委书记,主持制定湘南计划,准备领导湘南秋收暴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的直接目的不能实现后,毛泽东又是转兵湘南。为什么毛泽东如此偏爱湘南?笔者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3.
日本共同社记者福原亨一曾经如是评说毛泽东:“在整个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上,毛泽东始终是一颗放射出强烈个性光芒的巨大红星。”此话的确不假。这种强烈个性的光芒,不仅辉映着毛泽东的伟大人格,使其“具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尼克松)“有着压倒一切的魅力”(基辛格)而且也闪耀在他那不朽的思想之中,故而“毛  相似文献   

4.
申长秀 《理论月刊》2003,(11):32-34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特殊国情,创造性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论基本原理所勾画出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但是,这一设想在建国几年后很快改变。究其根本原因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识上存在着局限性,对资本主义高度警惕的主体态度所致。同时,也要看到,当时国内外确实存在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些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邓小平分别是我党两代集体领导的核心。当历史把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由毛泽东传到邓小乎手中后,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们之间存在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本文仅就毛泽东、邓小平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差异,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一、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认识有的观点认为,毛泽东只讲计划经济。实际上,在毛泽东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经济思想里,并不只有计划经济,也有一部分市场经济的思想。毛泽东同志认为:第一、在过渡时期经济体制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应该适…  相似文献   

6.
肖飞 《求索》2010,(7):104-106
毛泽东是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经验和创新理论指引着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统一战线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邓小平同毛泽东一样,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统一战线的思想,并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有效地指导着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在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 把“革命统一战线”发展到“爱国统一战线”。五十多年前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讲“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如果单凭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20年的艰辛探索。在探索中,毛泽东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理论,在经济、政治和思想化方面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思想,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提供了丰富素材。毛泽东探索也存在着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局限性,是毛泽东最终没有成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往事已矣。巨人长逝,转瞬卅载。在风雷激荡、翻天覆地的20世纪,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斗,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如此深远地影响着我们党的精神世界:毛泽东的伟大品格情操,如此广泛地哺育着一代代中国人,以至在他逝世30年后的今天,他的形象依然在人们心中高高矗立。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从此,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是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路径。毛泽东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先行探索者,其深广的理论贡献和务实的实践探索为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奠定了指导思想基础、领导力量基础、物质与精神文化基础。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来临之际,深入探析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先行探索,有利于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建构逻辑与发展历程,指引着党和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1.
从八十年代末开始,一场以毛泽东为中心的热潮在中国兴起.至今虽已历时数载,但仍不见有“退潮”之势.现在,这场“毛泽东热”开始引起全社会人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青年和大学生产生着越来越明显的影响.这本来不是一件坏事,可是有些青年或大学生却对此不知所从,或者盲目地卷入这场“毛泽东热”之中,或者在“毛泽东热”中引出某些不该做出的结论.到  相似文献   

12.
<正>1949年12月,毛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斯大林会见毛泽东时,毛泽东与斯大林并排坐在沙发上,茶几上就放着一盘蜜橘。毛泽东亲手递上一只橘子给斯大林说:"这是中国最好的橘子——黄岩蜜橘,不要看它个小,但非常甜。"斯大林接过橘子,用粗大的手指一点点剥开橘皮,掰开半个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气质都深深浸透着传统文化的因子。传统文化成就了毛泽东 ,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毛泽东。本文拟从“大同”理想、知行观念和群体意识三个方面对毛泽东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略作管窥。  相似文献   

14.
何云峰 《长白学刊》2008,(1):131-136
考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论证逻辑,可以发现其中既有革命的逻辑,又有生产的逻辑。两种逻辑混合使用,既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是由于毛泽东对政治和经济的熟悉程度不同。追本溯源,还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发展趋向有关。革命的逻辑与生产的逻辑存在着内在的冲突,这一冲突不仅导致毛泽东最后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更给当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抗战时期直接指导着中国革命的进行,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抗战的胜利是与毛泽东经济思想指导抗战全局工作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6.
蒋建农 《新东方》2006,(6):57-60
在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时,诗人臧克家一次在接受采访中套用过去塾学里赞颂孔子的话,写了这样一幅字:“大哉毛泽东,大哉毛泽东。毛泽东之前没有毛泽东,毛泽东之后谁若毛泽东!大哉毛泽东,大哉毛泽东。”言词间透映出诗人的独特感触和浪漫情怀。在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之际,回顾毛泽东的传奇经历,不知何谓“诗”的我,竟也不由得对诗人的感触产生了共鸣。一、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百二十多年以前,韶山一处坐落在偏僻山坳里的普通农居,诞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毛泽东。正像那首被后人争相咏唱的歌曲中所写:“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  相似文献   

17.
姜义军 《传承》2010,(21):6-7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抗战时期直接指导着中国革命的进行,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抗战的胜利是与毛泽东经济思想指导抗战全局工作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教育学说的创新许建平当代中国面临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一是如何使教育面向21世纪,走向现代化。邓小平同志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出发,...  相似文献   

19.
《春秋》2001,(4)
梁漱溟与毛泽东,20世纪中国两个非凡的人物,一个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文化名人、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一个是创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杰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两人同生于1893年,一生都为中华民族的命运而奋斗、探索,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毛泽东1976年去世,享年83岁。梁漱溟1988年去世,享年95岁,寿于毛泽东12年。追索两人的交往,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他们从同事、知友到诤友,中间经过了曲曲折折的道路。特别是1953年那场发生在两人中间震惊  相似文献   

20.
正刘钰峰,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组司机长兼党支部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九大代表。他认真弘扬"报效祖国、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永当先锋"的"毛泽东号"精神,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