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谁满意     
正战国时齐景公派晏子去治理阿城。三年后,齐景公听到许多负面反映,很生气,召回晏子,表示要严肃惩罚他。晏子猜到了毛病出在哪里,就要求齐景公再给他三年期限,保证让他听赞美的好话。齐景公答应了晏子的请求。三年后齐景公果然听到一片赞扬晏子的声音。齐景公又要重赏他,晏子却拒绝领赏,并道出实情:"前三年,我一上任就抓紧管理道路,严抓治安,使坏人不能横行霸道,这便遭到车匪路霸们的攻击;我关心百姓疾苦,让大户人家减租减息,又遭到富豪们的  相似文献   

2.
晏婴,春秋齐国人,字平仲,又称晏子。曾历经灵公、庄公、景公三世为相。他始终以整邦治国的“社稷之臣”而自律勇为,赢得人民的尊重和史学家的称颂。晏子不仅提出了节俭重民和省刑的主张,敢于劝谏国君,而且自己身体力行。晏子身为相国,但住的还是从祖宗传下来、临近喧嚣街市的房子。齐景公很过意不去,认为这座低矮、潮湿的老房子与晏子的身份很不相称,便要给他改建一座高大明亮、宽敞豪华的  相似文献   

3.
正听得进反对意见,古往今来都在倡导。《晏子春秋》有个典故:齐景公酷爱鸟,他得到一只漂亮的鸟,派名为烛邹的人饲养。可几天后鸟飞跑了,齐景公气急败坏,喝令杀死养鸟人。晏子想制止,但又不能冒犯君威,说话很有讲究。他向齐景公请求:"烛邹罪有三条,让我宣布其罪状再杀。"齐景公允许了。晏子数落起烛邹:"君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罪一。让国君为一只鸟杀人,这是罪二。此事各国诸侯知道了,会认为我们国君看重鸟而轻视属下的性命,从而鄙视我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代,齐国国君齐景公曾派晏子“为东阿宰”,即是当东阿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晏子到了东阿,大张旗鼓地肃清不正之风,施行爱民的“仁政”政策——“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他拒绝开后门拉关系,严禁贿赂,池塘里的鱼都用来造福穷人,老百姓没有挨饿的。照理说,“民无饥者”该是多么了不起的实绩,可是到了“治阿”第  相似文献   

5.
《晏子春秋》中记载了一段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齐景公让晏子去治理东阿,在晏子治理东阿的第三年,齐景公把他召回来训斥了一顿:“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相似文献   

6.
不沾光     
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是一位正直勇敢、不畏强暴、廉洁奉公的贤相。晏子为相,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然而一位堂堂的相国,家里却很穷。一天,晏子刚坐下来吃饭,齐景公派来找他商量国事的使臣到了。晏子听说使臣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就把这个情况告诉齐景公,景公很吃惊,说:“相国家里这样穷,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马上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晏子说什么也不收,送了三次都被晏子谢绝了。又过了几天,晏子乘车上朝,半路上碰到齐景公出城。齐景公让人停车,…  相似文献   

7.
晏子其人     
(接上期)三、晏子的历史地位晏子生于乱世,用于穷时,仕于庸主,一生勤勉,赍志以殁。春秋末期的齐国,早已失去霸主地位,大臣中虽有晏婴这样的贤相,君主中却无齐桓公那样的明王。齐景公时的齐国,国弱民贫,危机四伏,其衰而不亡者,实赖晏子之力。齐景公固庸劣之君,但他效法当年桓公用管仲的故事,将治国的重任交给晏婴,把国君的尊荣享乐留给自己。因此,尽管齐景公荒淫无道,仍能保住宗庙社稷,列于诸侯之林。管仲之时,百家争鸣、诸侯争霸,齐桓公雄才大略,对管仲言听计从,君臣相得,故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晏婴之时,礼…  相似文献   

8.
叶茂 《廉政瞭望》2011,(7):68-68
春秋名士晏婴有个故事。一天,齐景公去晏子家赴宴.正觥筹交错间,齐景公突然醉意道:“我们君臣相处已是多年,而我却从未见过你夫人,这是为何?不如邀与同席,也让我见识见识夫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正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他一生厉行节俭,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一次,晏子正准备吃饭,齐景公的使者突然到来,晏子并未另外添加饭菜,只是将饭菜一分为二,让使者与自己共餐,结果两人都没吃饱,使者遂将此事禀告给了齐景公。齐景公惊讶道:"作为宰相之家,竟如此贫寒,我还不知情,这是我的过错了。"于是,他派人送千金给晏子,让他供养宾客。  相似文献   

10.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里有则晏子劝谏齐景公的故事,耐人寻味:齐景公刑法残酷,动辄砍掉犯人的脚。面对这种酷刑,晏子深知直言相谏不会奏效,未敢妄言。一天,齐景公提出要给晏子换房子,晏子推辞说:我住的已经很满意了,再说这地方靠近市场,买东西方便。景公问:你住在市场附近,可知近来物价贵贱?晏子说:怎么不知道呢!景公笑问:什么贵什么贱呢?晏子坦然答道:假脚越来越贵,鞋子越来越贱。景公听了羞愧难当。后来,他下令废除了刖刑。这个故事,对于我们做好新世纪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无启迪。有些领导干部做职工的思想工作,习惯于“居高临下”…  相似文献   

11.
春秋名士晏婴有个故事。一天,齐景公去晏子家赴宴,正觥筹交错间,齐景公突然醉意道:"我们君臣相处已是多年,而我却从未见过你夫人,这是为何?不如邀与同席,也让我见识见识夫人的风采。"能言善道的晏子面露难色:"贱内未见过什么大世面,也没读过书,我怕她见  相似文献   

12.
弦章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贤大夫,刚直廉洁,敢于谏诤。《晏子春秋·外篇》上记载了弦章谈“恭维”的一则轶事。说的是有一日,齐国国君齐景公宴饮群臣。酒酣之际,齐景公玩起了射击游戏,他兴致勃勃地援弓射箭,满以为可以一矢中的,没想到却射在了靶子之外。齐景公很有些尴尬,可群臣却齐声叫好,“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听到这满堂喝彩声,齐景公顿时脸上变色,不禁丢掉弓矢,唏嘘叹息。恰好这时弦章走了进来,景公便问弦章:“我射箭没有中的,为什么大家照样喝彩呢?”弦章答道:大王喜欢穿什么、吃什么,臣子们也就学着穿什么、吃什么(“君好之则臣服之…  相似文献   

13.
“服之于内”与“禁之于外”冀南《晏子春秋》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国的国君景公喜欢宫女穿男子服装。这样以来,举国上下的妇女便跟着仿效,一时成为社会风气。对此,齐景公颇感恼火,便诏令天下:如再有女扮男装者,“裂其衣,断其带”。但是,号令虽出,世上女扮男装者...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有一天宴饮群臣。酒酣之际,齐景公玩起了射击游戏.他兴致勃勃地援弓射箭.满以为可以一矢中的.没想到“射出质”.箭脱靶而飞。更没料到的是.这时.厅堂上“唱善若出一口”.众位大夫叫好之声就像从同一个嘴巴里流出来的。听到这阿谀献媚的喝彩.本来就有些尴尬的景公顿时脸色更不好看,《说苑·君道》中记述说:“公作色太息,  相似文献   

15.
齐景公纳言善改巨光《晏子春秋》记载,齐国国君景公喜欢宫中女子穿男子的服装。因而,举国上下的妇女也都跟着学了起来,女扮男装一时成为社会怪癖。对此,齐景公十分恼怒,多次下令:如再有女扮男装者,“裂其衣,断其带”。然而,街市之上女扮男装者依然“相望而不止”...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每逢上朝时,都乘一辆破车,拉车的也是劣马。齐景公见后说:“我给你的俸禄少了吗?怎么乘这么不好的车马?”晏子回答说:“依靠君王的恩赐,我能穿暖衣,吃饱饭,有破车劣马以供我用,已经满足了。”之后,景公派人给他送去一辆大车和四匹好马,往返数次他都不收。景公很不高兴,忙召见晏子说:“你不接受,我也不乘坐。”晏子回答说:“君王命我监察百官,我节制他们的衣食用项,来养国家的百姓,即使这样,也还是怕官吏们奢侈靡费而不顾及自己的行为。如今赏我大车良马,君王乘驾这种车马,我也乘坐这种车马,如…  相似文献   

17.
晏子说“毁”“誉”夏风晏婴(?一公元前500年)是春秋时代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其兄晏弱去世后,继任齐卿,仕灵公、庄公、景公。齐景公在位时,晏婴被派到东阿当地方官六年。前三年,“政声”不好,骂声不断。齐景公听到的...  相似文献   

18.
一点典     
《党课》2022,(1)
春秋时期,齐景公问晏子,有什么办法能做到谋事必得、做事必成?晏子以此句作为回答,强调了“义”与“民”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价值取向,以及“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义利选择。中国共产党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心杯大义、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和心怀大我、以民为本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中记载了两则小故事: 一是说春秋时期的齐国,燕晋联军来攻,晏子向齐景公推荐被称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司马穰苴统帅大军前往迎敌。司马穰苴地位比较卑贱,突然被齐景公越级提拔为大将,恐士众不服,便向景公要求派一个君王的宠臣来做监军。齐景公派庄贾去,司马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军  相似文献   

20.
据《说苑·臣术》所载,高缭在晏子手下任职几年了,有一天,在没有办什么错事时竟被解职。晏子的幕僚们有的为高缭说情,有的抱不平:“高缭在您手下尽心尽力干了三年之久,您不但没给他提官晋级,反而把他解职了,这样做于情于理说得过去吗?”大家意见纷纷。晏子坦然地回答说:“我晏婴是个浅薄无能的人,只有依靠大家的批评帮助才能少犯错误,站稳脚跟。现在这位高缭先生跟随我三年却从未能纠正过我的过失,所以,我只得请他离职。”晏子逐高缭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用人之道。高缭能被晏子所用,而且在他手下工作了三年,足以说明高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