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围绕市场交易秩序形成的具体机制问题,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新经济社会学在反思新古典经济学的前提下,分别形成了制度主义范式、信息主义范式和嵌入性范式,它们在方法论上呈现出目的论的个人主义与机械的结构主义之间的对立,因此上述研究范式都难以恰当地处理交易行为主体的能动性与结构的制约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借鉴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市场的交易过程就被理解为实践的一种特殊形态,而且这种迈向市场的社会实践理论就成为超越市场交易秩序已有研究范式的理论局限与方法论困境的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2.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涵盖了“新政治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沿着交易及信息成本和集体行动理论两大思路展开研究。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为经济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它使制度与新古典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重新探讨了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政策主题和发展障碍 ,从而使发展经济学进入第三阶段。但“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并不能取代发展经济学本身 ,发展经济学“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思路的确立 ,尚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经济学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出现和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内在缺陷是其发生的理论背景。女性主义经济学运用独特的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从研究主题和内容、模型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范式提出了批判和挑战,这种批判和挑战对于经济学方法论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速继明 《前沿》2011,(6):84-87
古典经济学对市场信息的假定极为苛刻,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假设与现实相去甚远。本文引入经济哲学的分析范式,从对称性破缺的视角来分析古典经济学信息完全假设的基础、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根源以及现代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等问题。这样一种分析,是一种打开信息经济学研究视野、丰富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人们长期认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政府的行为,以为建设小康的主体是政府,殊不知真正的内在主体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应是家庭经济、村级经济和城镇经济。这一观点不仅是实践的概括和提升,也是现代新古典经济学“自生能力”暗含理论的衍生思考。  相似文献   

6.
钱智勇  丛旭文 《求索》2011,(8):62-64
在新古典经济学劳动力市场是单一、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下,教育直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激进学派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假设条件下,教育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没有任何作用。本文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和激进学派的观点都过于片面,本文不承认劳动力市场是单一、完全竞争的假设,但认为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假设条件下,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从20世纪80年代演化经济学复兴以来,许多经济学家一直寻求运用演化经济学范式研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的方法。演化经济学以其时间不可逆、个体群思维和不确定性为特征的思维方式,启迪了人们的思维灵感,为人们深刻理解和研究经济发展问题拓展了新的视野。本文在反思发展经济学传统研究思路的基础上,从本体论与认识论、方法论与思维方式、研究活动等三个层面,阐释演化经济学何以超越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思维视野,继而以国家与市场关系等经济发展主题,探讨了演化经济学对发展经济学理论建构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凯 《思想战线》2005,31(4):125-128
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主义经济学,是在后现代哲学思潮和新古典经济学内在缺陷的理论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异端经济学流派.女性主义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拓展与修正,甚至颠覆.由于性别视角的采用,女性主义经济学具有批判性、政治性和人文性等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新特征,并提出了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建议.女性主义经济学作为一个新生学派,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继续发展的空间,但其对经济学研究方式的革新与批判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崔绍忠 《思想战线》2011,37(2):73-77
女性主义经济学源于女性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碰撞和理论交锋。女性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关于性别的文化社会信仰对经济学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观念从根本上影响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从而使其价值论、本体论和认识论呈现出了男性中心主义倾向。女性主义经济学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论、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庸的社会建构主义认识论,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实践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一种新型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它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重新定位了传统公共模式下政府与社会间的关系,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主张实行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广泛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倡导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多国有实践,但实践模式不一致,对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7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出现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如重塑政府运动、再造政府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等;推动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因素,除了丹尼尔·贝尔所预言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和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危机之外,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前沿理论出现了相互融合、渗透,相得益彰的局面,影响较大的如公共选择理论、产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博弈论等。  相似文献   

12.
国内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发展研究的成果可概括为:两个关系维度即"竞争"与"合作;"三大协调机制即命令机制、利益机制、协商机制;四种研究视角即从政治与行政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法学等多种学科理论切入;三种研究动向即引入新的分析工具进行研究,关注实证研究,对地方政府角色定位有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新自由主义思潮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相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也是古典自由主义的极端演化与发展。在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以来,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期主义的较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经济学时间观与演化经济学时间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新古典建立在机械决定论基础上的静态无人时间观不同,马克思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都强调时间的异质性、动态性与过程性特征,突出人在时间中的地位。马克思经济学的时间观建立在自己的哲学基础之上,将人的创造活动与时间紧密联系起来,并衍生出与人的自由与时间的关系这类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命题。演化经济学则受现代创生性思维时间观的影响,强调历史累计性和过程信息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苏振华 《求索》2005,(10):12-14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奥地利学派有着同样的理论渊源,它们同样根植于古典自由主义思想之中,同样强调自发秩序思想、市场的法治基础、企业家创新思想、经济过程中的组织创新。新兴古典经济学是嵌入于经典经济学理论知识谱系之中的一种理论论说,这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首先是一种关于财富生产的经济学。产品在其生产者之间的分割,在逻辑上是第二位的事,在重要性上也是第二位的事。但是,与社会经济活动相关的最重要的课题却是分配。如果给分配下一个足够宽的定义,那么,分配事实上规定了所有的经济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经济思想史上的分配理论大致是沿着两条路径展开的:一条路径是从古典分配理论经过边际革命到新古典分配理论、然后再经过凯恩斯革命完成从微观分配理论到宏观分配理论的转型。另一条路径也是起源于古典经济学的分配理论,那就是马克思及其后来者所做的工作。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崔绍忠 《前沿》2011,(2):69-73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新古典经济学以传统的微观经济模型为起点,强调市场竞争和均衡。然而,21世纪的经济现实使新古典经济学面临着严酷的挑战,居于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受到巨大的变革压力,新古典经济学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表现在研究内容的脱伦理性、人性假定上的过度抽象化、数学建模上的极端形式化、知识结构上的狭隘封闭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3,(9):93-94
王琳琳在《理论导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契约关系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目标不相容是造成政府公信力递减的主要原因。契约理论认为,民主政治模式下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包含多个层面的契约关系。如果排除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发展阶段和国际政治环境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仅从契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政府与公民间的契约是天然的不完全契约,并且存在“目标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等委托代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执行机制与激励策略修正政府与公民间的契约关系,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马克思价值规律及其建立的价值决定数学模型,解释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商品需求定律和“吉芬之谜”所反映的经济现象,从而对新古典经济学将商品需求定律作为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作法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确定政府职能的理论前提,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不同主张,深刻影响着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和方法。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作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立足于美国的现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以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为分析前提,重新审视了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论述,提出政府与市场之间应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的模式。本文试通过分析斯蒂格利茨的政府理论,对我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一些现实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