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霖 《人事天地》2007,(9):52-53
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美国使馆猝不及防,被示威者“攻陷”,52名外交官被扣押,危机持续444天,轰动全球。其间美国政府曾企图强行解救.结果军机在伊朗沙漠相撞,出尽了洋相。  相似文献   

2.
外交学院199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国际关系专业:现代国际关系史方向、日本经济外交方向美国外交史(1945年──今)一、简答(选5题,每题6分,共30分):1.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文件2.布雷顿森林体系3.柏林危机4.核威慑战略5.战争权力法案6.尼...  相似文献   

3.
美欧以伊朗核活动为由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多个制裁伊朗的决议,在2012年所谓"阿拉伯之春"及伊朗即将举行总统大选等背景下,还大大强化了对伊朗的单边制裁。美欧强化对伊制裁,意图促使伊朗爆发比2009年规模更大的大选危机,为推动伊朗的政权更迭创造机会。经济制裁本身往往被美国用作政权更迭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政权更迭一直是美国对伊朗政策的根本目标。伊朗顺利度过了议会选举,完成了总统大选,表现出其政治体系的秩序性和持续性,美欧以压促变的希望没有实现。而且,以伊朗政权更迭为重要目标的经济制裁,反而成为伊朗政治稳定的促进因素。在此情况下,如果继续维持对伊超强的经济制裁,将会导致美欧战略利益受损,这就为伊核问题破局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4.
伊核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有着相当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因素。它是美国维护霸权稳定与伊朗捍卫国家安全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单极与多极力量、北南双方角力的过程。虽然美国仍旧是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但由于受到自身实力相对下降、大国力量牵制、伊朗综合实力较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动用军事手段解决伊核问题的可能性变小。伊核问题仍将在未来保持一种时而紧张、时而缓和的状态,并成为美国霸权危机的又一源头。  相似文献   

5.
强制外交是西方国家经常采用的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危机的一种战略.在伊朗核问题上,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力图使用强制外交和平解决伊核问题.然而,从2003年至今,伊核问题不断反复,持续升温,目前已发展成为潜在的冲突爆发点.究其原因,西方国家强制外交战略谋划不够清晰、设定强制期限约束力不足、存在“后续成本”以及伊朗国内政局变化等因素,导致了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强制外交始终难以奏效.未来很难断言美欧强制外交能否成功,而可以肯定的是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利益,伊核问题的和平解决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联合国面临的挑战李铁城一联合国是当今世界的一面镜子,它集中反映了国际风云的变幻,是世界现实的活生生的写照。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给联合国提供了自1945年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冷战终结给世界带来的希望与问题,无不突出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美伊双方多方面的因素加以分析,以论证美伊战争的必然性。文中强调维护全球霸主地位是美国对伊朗之战的根本驱动力,控制伊朗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美国对伊朗之战的现实考量。认为伊朗现政权的反美宿命使美伊对抗从根本上无回旋余地,指出伊朗核问题是美伊之战的导火线,亦是战争升级的强大引擎。总之,美伊战争不可避免,美国收拾伊朗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8.
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GATT)。关贸总协定是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由23个国家签署的。它是关于调整参与国各自在贸易政策方面相互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项多边条约。它不仅是一项协定,而且还是一个国际组...  相似文献   

9.
反对侵略捍卫主权——周总理在台湾问题上与美国的斗争余科杰一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美国对台湾的武装侵占。早在1947年9月28日,周恩来在关于时局问题的报告中,针对美国援蒋内战的侵略政策,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人来中国,干预中国内战,“是想进一步地控制蒋介石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主权原则与人权原则的关系宋小林人权问题是国际社会论争的主要问题之一。就其焦点而言,如何正确处理主权原则与人权原则的关系是其核心所在。一、主权原则和人权原则是主从关系,人权原则首先要遵守主权原则。1945年《联合国宪章》开宗明义地宣告:“我联合国人...  相似文献   

11.
论新中国的房地产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新中国的房地产法制建设胡晓红新中国房地产法制建设的历史也就是中国革命与经济建设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六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从1947年至1956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个时期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房地产法制建设的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关贸总协定小史小光,岳群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关贸总协定本是一个为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而达成的临时协议。将随着国际贸易组织的诞生而完成其历史使命。1947年10月,23个国家在日内瓦的万国宫开会,准备建立一个国际贸易组织,解决有碍国际贸易发展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苏日俄关系(摘要)罗养毅论文共8章,分两部分。前5章为第一部分,着重论述战后日苏日俄关系发展线索;后3章为第二部分,对日苏日俄间重大问题进行分析。一、日苏关系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到1956年日苏复交。这一阶段又以195...  相似文献   

14.
乐玉成 《外交评论》2010,27(6):1-10
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过去两年多了,但其影响还在发酵,余波还在扩大。这不仅是一场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更是一场深刻的政治危机、思想危机、体制危机和秩序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矛盾长期积累必然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一、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特征日本政府的对外开发援助在战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它不同的特征,下面从四个方面来看看它各个时期的不同特征与作用。(一)曾是被援助国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入了战后复兴时期(1945———1952年),日本经济处于空前混乱状态,因战...  相似文献   

16.
战后苏联裁军政策研究(1945-1983)(摘要)王吉良战后苏联裁军政策是苏联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联实现对外总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分五章按历史线索对战后40年苏联裁军政策进行分期考察,探讨战后苏联裁军政策形成与演变的各种制约因素,各个时期...  相似文献   

17.
新词解释     
《社会主义论坛》2008,(10):31-31
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8.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张炳杰1945年5月2日,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5月7日,德国将领在兰斯附近正式向美英联军投降;5月8日,德国将领在柏林附近正式向苏联红军投降。至此,欧洲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第三帝国覆灭。纳粹德国投降后,日本军国主...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并未减弱,云南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回升格局还不平衡,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各级工会要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工会组织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20.
加入《纽约公约》后,伊朗必须履行公约义务,对国内法中与《纽约公约》不符的地方进行修改。另外,伊朗又是一个地区大国,与中亚邻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文化联系,很有希望成为该地区的仲裁中心,但伊朗仲裁法律制度中一些不合时宜的规定限制了他在国际仲裁舞台上的发挥,对这些规定进行修订也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