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工伤认定是职工和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涉及到工伤范围的认定、工伤的认定标准以及认定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关于工伤认定的范围我国采取的列举式,但这种方式存在操作难,挂一漏万等缺陷。由于认定过程中要有主观判断的运用,存在自由裁量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
洪虹 《法庭内外》2008,(7):57-58
法官:某公司女工李某上夜班中途,前往厕所解便。因通往厕所的小路开有小沟,加上灯光昏暗,李某不慎跌伤,导致九级残疾。事后,当李某要求给予工伤待遇时,公司却认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之规定,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相似文献   

3.
在工伤认定行政诉讼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法则对于诉讼程序胜败有重大影响.由于现有行政诉讼法对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导致法院在审理工伤认定行政诉讼案件时,在类似案件中运用举证责任分配法则有所不同,判决结果迥异.所以应当探寻工伤认定行政诉讼案件举证责任分配法则,即工伤认定行为的基础事实的举证责任分配遵循实体法规定,在没有实体法规定时,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工伤认定决定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工伤认定的申请者对其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的提高,工伤事故频频发生并对劳动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然而我国立法的落后使得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赔偿。本文将从工伤的认定范围及"过劳死"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我国立法的完善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林嘉  魏丽 《法学杂志》2008,(1):85-88
工伤认定一般条款是指规定工伤的法律概念或者对工伤进行抽象的、概括的规定的一种具有普适性、开放性的法律规范,是认定工伤的一个基础性条款。工伤认定一般条款的开放性使得工伤认定一般条款得以发挥填补法律漏洞,保证法律的安定性,节约立法成本及实现个案正义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又恰好能弥补我国现行工伤认定范围的列举式立法模式的不足。通过考察大陆法系国家、英美法系国家以及国际劳工公约及建议书中关于工伤认定一般条款的规定,建议在我国工伤保险立法中增设工伤认定一般条款,并通过三个规范要素具体设计该条款。  相似文献   

6.
申请时限是工伤认定开启之门.从保护申请权的角度看,工伤申请的时间限制既不能使受伤害职工申请权的行使发生困难,也不能使行政确认行为处于不受监督的状态,因此申请时限的设置不能太短,而且起算的时间也要科学、合理.基于平衡自由与秩序、公正与效率的关系,申请时限的起算点应该设定为“因事故导致的伤害发生之日”,另以客观标准为补充完善,以加强其确定性.鉴于工伤申请时限的时间比较短暂,因此在申请时限因非主观的故意而耽误的情况下,对于不属于受伤害职工自身的原因而超过申请期限的,法律应做出扩大性的救济规定,建立申请时限的中止、中断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确定了工伤认定标准,这一标准的确立为工伤认定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法律依据,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情况、新现象的出现也使得工伤认定方面的争议日渐增多。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及国内外的司法经验,使工伤认定标准在理念和制度上都得到完善,在遵循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达到实质意义上公平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生效后,无证驾驶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是否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问题争议较大。本文指出对于无证驾驶受伤的工伤认定涉及到相关法律的理解和适用,需要适时填补相关法律漏洞或进行立法修改,才能达到实质法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34个典型工伤认定行政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用工形式的流变、国家社会保险政策的变迁以及大量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存在使得行政机关的解释充斥于工伤保险行政法律规范的适用过程之中.面对专业行政机关就工伤主体、认定条件、申请时效及法律适用等事项所作出的解释,人民法院通过恪守立法意图、合乎生活情理和适应社会需要三重原则的阐释运用,妥善处理了法律解释问题上司法独立审查、尊重行政判断及有效保障私权的三重关系,实现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预示着开放合作型行政审判模式的逐渐生成.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关于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案件迅猛增长,成为行政审判的一大热点和难点。该类案件的主要法律问题有:适用范围不明确;法律冲突现象突出;对认定条件的理解不一致;在诉讼程序方面有所冲突,等等。对此,有关部门首先应当完善法律规定,统一处理标准;同时,可以考虑将行政机关的工伤认定定性为一种证据,由法院在因工伤而产生的损害赔偿民事诉讼中予以审查,此类案件主要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相似文献   

11.
工伤保险旨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且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风险问题,由此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劳动者工伤认定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即劳动者资格限定不规范等,最终影响到了劳动者权益的有效维护,并致使部分劳动者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本文从非标准劳动关系概念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纳入非标准劳动关系下劳动者工伤认定的对策,旨在其能推动当前社会的和谐发展,并就此激发劳动者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2.
工伤认定中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认定工伤,首先要根据工伤的构成要件准确把握工伤的概念,其次要能够准确把握劳务关系、雇佣关系、委托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之间的异同,最后需要结合实际对工作原因、工作场所、上下班途中等三大要素作出合理认定。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当事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已经成为当前人民法院行政审判的一个难点问题,笔者从工伤认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和事实证据的认定、工伤认定法律适用问题、工伤认定中程序瑕疵的审查处理和裁判方式入手,阐释了人民法院在处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丹 《法制与社会》2014,(18):249-250
在发生了工伤事故时,进行工伤认定理应是顺理成章之程序选择,但工伤认定需要因工受伤的人提供证据证明其是在工作期间因职业活动受伤,举证责任很难完成。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时用工单位倾向于否认劳动关系,给申请工伤认定增加了障碍。此外,工伤认定后续的劳动仲裁和法院一审、二审诉讼程序均充满了变数,且迟来的公正往往让当事人不能承受。因此,如果发生工伤时存在机械伤害或者其他产品侵权的情形,应及时对该机械产品进行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本文指出在证实有产品缺陷存在时,即可优先选择缺陷产品侵权诉讼,避免被拖入无休止的工伤赔偿程序。  相似文献   

16.
职业病诊断、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散布在诸多法律、法规及条例中,查找起来相当繁琐。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所接触到的职业病案例,将职业病诊断、工伤认定所涉及到的相关法律规定整合为实用操作性强的简易流程。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典型案例呈现当前工伤认定行政争议案件的现状,从工伤保险参保率、劳动关系确认、工伤认定标准、工伤认定程序等方面分析了工伤认定行政争议纠纷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从探索的角度,提出从复议前工伤待遇和解、建立争议处理程序,优化和完善工伤认定的程序,强化对于受伤职工的权利救济,引导用工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相似文献   

18.
《法庭内外》2007,(12):58-58
法官: 2006年9月20日早,老陈自其住所骑一辆三轮车上班。6时05分,老陈在北京市朝阳区一路口发生交通事故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经交管部门认定老陈无责任。2006年11月,老陈的妻子余女士向朝阳区劳动保障局提出了工伤认定申请。2007年1月。朝阳区劳保局作出《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认定老陈系工伤。  相似文献   

19.
多数学者都认为,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下,工伤认定的性质为行政确认,行政权专属于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授权的组织,法院、仲裁机构没有工伤认定权,故无论是否参加工伤保险,发生了工伤或职业病都应当由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法院、仲裁机构同样认为在民事诉讼中法院无工伤认定权,仲裁机构在劳动仲裁程序中无工伤认定权。本文依据现有的法律体系,确定了对行政权与司法权主管范围的划分标准,即实质性标准和形式性标准,并运用这两个划分标准对工伤认定的概念重新进行界定与分类,确认司法机构在仲裁、民事诉讼中有工伤认定权。依据这个划分标准,对工伤行政认定与工伤司法认定的概念、特点、主管范围进行了界定,为工伤赔偿案件的程序简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检察纵横》2012,(6):51-51
我的朋友小李在一家企业工作,不久前他在工作中因操作不当左脚被机器压伤造成骨折,花去医疗费1万元。事后,他想认定工伤并申请工伤损害赔偿,但单位却声称他的伤是由于其违反操作程序造成的,不能申请工伤认定。请问,小李单位的说法正确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