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为了研究我省基层所队长的心理健康及压力状况,采用scl-90对232名基层所队长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基层所队长在心理健康总分以及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不同警种之间的心理健康总分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2个因子分上刑警显著高于治安警,刑警和交警、治安警和交警差异不显著。不同警种警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工作性质与警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根据不同警种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从社会、警方、个体诸方面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警察的职业承诺分为情感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三个方面.当前基层民警的职业承诺水平是比较高的,其中,规范承诺明显高于情感承诺和继续承诺.警察的职业承诺及三个因子存在着显著的件别、警种、区域方面的差异.警察的职业承诺还需进行必要的培养和提高,才能有效降低警察组织人才流失的比率,提高警察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警察工作倦怠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警察群体倦怠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警察个体的工作生活,对此本研究探讨了贵州警察工作倦怠的现状,以贵州警察为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得出以下结论:警察的工作倦怠水平偏高,情绪耗竭相对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呈较高水平;警察的情绪耗竭水平在性别、年龄、警种和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去人性化水平在年龄、警种和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个人成就感降低水平在警种和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应用SCL-90对某地区5891名警察进行测评,与国内常模比较,有6项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性、偏执和精神病性;5891个测评样本中,4个以上因子分均在3分以上的警察总数184人,占测评样本的3.12%;女性警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警察,但男性警察的偏执程度显著高于女性警察;不同民族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差异;婚姻状况对警察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未婚警察得分显著低于已婚、再婚、离异或者丧偶警察;已婚警察则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6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再婚、离异警察;有子女的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无子女警察;学历越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不同入警来源的警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方面有显著差异;心理症状最少的是新警,警龄越长,心理症状越多;警官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优于警员。应将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心理训练相结合,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人才梯队,健全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树立和倡导"健康心理,快乐工作"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刑警、监管民警个性特质的研究和比较,可以在录取新警察时,根据不同警种对个性的要求,有侧重、有目的的进行心理选拔;在职业培训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训练,增强民警的自我调控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同时,根据不同警种的个性特质,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把关注民警身心健康落到实处。方法利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265名刑警和监管民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刑事警察在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自律性、紧张性等因素上的平均值高于监管警察,而在乐群性、聪慧性、敏感性、怀疑性、独立性等因素的平均值低于监管警察;在B因素(聪慧性)上,刑警与监管警察差异非常显著;在H因素(敢为性)上,刑警与监管警察差异非常显著:在L因素(怀疑性)上,刑警与监管警察差异显著:在M因素(幻想性)上,刑警与监管警察差异非常显著;刑警与监管警察的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创造能力、成长能力四个因素的平均值均高于一般成人的平均值。监管警察在适应与焦虑、成长能力两个因素的平均值大于刑事警察,内向与外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怯懦与果断、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创造能力等六个因素的平均值小于刑事警察。结论刑警和监管警察在个性方面的共同点是较低的有恒性、较高的怀疑性和实验性;二者在次级个性因素得分上均较一般成人的平均值高,即刑警和监管警察表现出外向、果断和一定程度的焦虑、感情用事,较常人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成就能力、创造能力和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刑警和监管警察个性的不同点是刑事警察表现出更大程度的敢为性、幻想性,监狱警察则表现出更多的聪慧性、怀疑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和了解警察的职业倦怠状况.方法:使用四川警察学院课题组编制的警察职业倦怠量表,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四川各市州公安民警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在调查样本中,过半的民警具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有15.1%民警属于高倦怠范畴;通过对各变量在职业倦怠各因子上的差异性检验,在性别变量和警种变量上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具有显著线性关系,其结果显示性别是影响警察职业倦怠最重要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警种、婚姻状况等变量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警察职业倦怠.结论:多数警察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在男性、治安、侦查警上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7.
时下,在一些公安干警口中,流传这么一句活,叫做“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意思是干工作要讲究份内份外,划清警种,地域界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铁路警察,确实是各管一段。我们公安机关、公安干警也有个“各管一段”的问题,即管好我们公安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打破地域、警种界线,该管的事一  相似文献   

8.
心理控制源与警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警察的心理控制源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某市112名干警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的调查。结果:干警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除人际敏感外,均高于国内常模,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呈正相关,也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心理控制源与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关关系,心理控制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警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对福州、泉州、厦门三市民警SCL-90的测试结果,揭示了三市民警各项因子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常模,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人,精神病性因子分极其显著高于常人。心理健康状况在地域、警种、职务、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促进民警心理健康(内在和谐)需客观外界支持和提升主体素质,只有民警内在和谐了,才能带来外在切实长效的警民和谐。  相似文献   

10.
警察专业化是社会转型时期警察系统步入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警察专业化的内涵应由专业的信仰理念、警种的业务精通、确立专业的权威阶梯等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招录的人民警察的人格状况和心理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问卷(16PF)对某省新招录的基层公安民警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新民警的多数因子与常模存在明显差异;(2)男新警与女新警、山区新警与沿海新警在某些特质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对策:(1)了解新警的个性特征、合理分配新警的工作岗位;(2)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与训练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与人格量表的测定,研究其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95名监狱人民警察参加了本研究,其中男警察197人,女警察96人。所有被试填写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34.95%的监狱警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程度相比国内正常人群要轻;一线工作警察比科室工作的存在显著差异,且前者严重;男性监狱警察比女性心理卫生问题突出。SCL-90与EPQ得分相关分析表明,情绪越不稳定或精神质越明显者,倾向出现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性格越内向、掩饰倾向越弱心理健康问题越突出。  相似文献   

13.
警察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从心理学的视角入手,分析警察心理危机的含义和类型,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开展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影响警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可划分为个体因素、组织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三方面,有效提高警察职业认同感,可从警察思想教育、警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从优待警"方略实施、队伍创新建设、警营丰富文化生活的开展等五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警察职务犯罪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职务犯罪心理因素是影响和支配警察进行职务犯罪的各种心理成分,是推动犯罪发生的一种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不良需要、犯罪动机、偏倾的价值观、消极的人生观、不恰当的认识倾向、有缺陷的自我调节、极端的情绪和消极的情感、不良性格。上述心理因素在犯罪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些心理因素对犯罪行为的产生起支配、决定作用,有些心理因素对犯罪的产生起影响、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动态、非线性的角度来看待民警心理问题的形成和发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基层民警生活、工作状况的原始资料,共收回有效问卷1721份,其中男性1436份,女性285份.经过分析、整理,得到了民警的心理初态和价值取向,在工作过程中所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强度,主要心理压力来源,所向往的工作以及希望解决工作问题采取的措施等关键性数据.  相似文献   

17.
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警察教育的内在要求。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应树立心理素质教育的理念;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咨询服务;开设心理学课程,系统讲授心理学知识;利用传播媒介的宣传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完善个体自身调节等。  相似文献   

18.
急躁心理是影响警察执法工作的一个不良因素。导致警察出现急躁心理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自身心理因素中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压力感;职业因素中警察的社会角色,维护权威性的需要,以及警力不足的实情;社会环境因素中来自社会阴暗面的不良刺激和大众媒体的负面报道。为了防范民警在执法中出现急躁心理,要从提高警察心理素质、改善工作环境、打造社会支持网络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当前正在进行的全国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对各门课程实践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犯罪心理学》应该联系本门课程特点与公安实际,突出培养"心理预测与预防能力、心理分析能力、心理讯问能力、心理沟通能力以及心理调适能力"等五种能力,构建"面向实际、突出实战"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警察射击心理素质训练直接关系到警务人员射击技术水平,是提高学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克服目前教学工作中忽视心理素质作用的思想,纠正将警察实战射击心理训练等同于运动射击心理训练的做法,将心理素质训练摆到应有的位置。应在"练为战"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创设各种模拟实战心理训练情景,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并在不同的教学训练阶段采取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使教学和实践有机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公安大学生射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