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学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理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从劳动发展史上找到了“了解社会一切历史的钥匙”①按照马克思的学说,每种生产方式都有自己的劳动社会属性。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和劳动关系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曾有过著名的论述。他指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资本的政治经济学,而后者是劳动的政治经济学。②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  相似文献   

2.
有人这样引证马克思:说按照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论述,整个社会历史是按照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序发展的。他们以此证明: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中国逾越了资本主义阶段,所以现在要补资本主义的课。有人还说,只是“由于理论家的?懦和对极左思想的让步”,才没有提出“资本主义不可逾越”的问题。这种“补课论”的错误是明显的。但由于它硬拉上马克思主义原理为自己作装饰,容易迷惑那些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知识都接触较少的年轻人,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文献的有关论述,以便正本清源,澄清是非。社会发展总规律不排除个别国家特殊情况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确实根据社会经济结构质的规定性,按照历史发展总顺序,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五种基本形态。这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但是,无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有说过。一切国家都毫无例外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一些理论文章中,常说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或说马克思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也有的既说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同时又说这是他的两个伟大发现。“发现”和“创立”这两个概念是大不相同的。“发现”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规律,经过探索、研究才认识的。恩格斯在讲到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时,正是这样正确运用的。如他说:“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374—375页)可见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社会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而决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4.
二、西方马克思学:启迪作用与重大缺憾 “广义的西方马克思学”研究有两种形态。一是比较侧重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重大现实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二是比较侧重于文本考证、文献研究的西方马克思学,可以称为狭义的西方马克思学。二者虽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解读模式上却基本一致,多半都采取“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即按照西方哲学框架来解读马克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起源问题尤其针对起源内生性机制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重要环节,但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薄弱之处。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存在一个区别于外部理论来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起源的内生性机制,即青年马克思在直接接触英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之前对各种蕴含政治经济学思想的理论资源的思考和探究。进而,这些思考和探究构成了马克思后来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理论准备。起源的内生性包括理论和历史的双重维度:理论维度是指马克思对以黑格尔法哲学为中介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考,历史维度是指马克思对以法国大革命史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史的探究。通过“史论结合”的内生性探索,马克思超越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重性分裂以及市民社会的自我分裂,从国家哲学批判转向市民社会批判,为系统地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夯实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西体中用”是被资产阶级自由化当作“思想库”的李泽厚先生提出并着力论证和宣扬的一个口号。什么是“西体”?李泽厚对此多次作过明确的界定。所谓“体”,是指社会本体,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其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李泽厚说的“西体”,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了掩饰,李泽厚说,“西体”中“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但是,他申明:“也不只是马克思主义,还有好些别的思想、理论、学说、学  相似文献   

7.
经济管理二重性是经济管理原理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反复阐述了这一理论。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时指出:“说资本主义的管理就其内容来说是二重性的,——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8—369页)。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职能时说:“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形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始人都曾有过概括性的论述。马克思在1857年所写的评论庸俗经济学家巴师夏和凯里的未完成的手稿中,已经提到原始“公有制”、“奴隶制”、“农奴制”、“雇佣劳动制度”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等不同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4、16页)他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他在《资本论》中讲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还概括了原始的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我国改革发展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系统梳理这些重要理论成果,把这些重要理论成果深入贯彻到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面临的首要任务。马克思在约150年前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仍然具有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1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创立、并为他们的继承者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一种社会学说或社会理论。这种社会学说的基本内容是:资本主义由于其内在的、不可调和的为自身所不可克服的矛盾的运动,必然走向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经济哲学传统"是有待确立的新提法,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四种教科书中都没有得到表示存在的机会.马克思经济哲学传统客观地存在于其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如:政治经济学的人学前提理论、经济哲学本体论、经济哲学认识论、经济哲学方法论、经济哲学价值观、经济史观,等等.当今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是重建这一传统.重建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传统意义重大,使这一传统进入后继者的视野,帮助后继者从前苏联僵化的理解模式中解放出来,催生新的交叉性学科,是批判美国化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期,我国理论界有些同志发表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早已创立了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而“早产论”、“补课论”似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理论。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在,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浅见。一马克思的最伟大功绩是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政治经济学著作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认真学习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是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的理论发现:一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二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4.
苏联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西方马克思学:启迪作用与重大缺憾"广义的西方马克思学"研究有两种形态。一是比较侧重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重大现实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二是比较侧重于文本考证、文献研究的西方马克思学,可以称为狭义的西方马克思学。二者虽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解读模式上却基本一致,多半都采取"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即按照西方哲学框架来解读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最近,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由商德文、李善明、周成启、张仲朴四位同志撰写的《恩格斯经济思想研究》一书,以丰富的资料和适当的方法,全面系统地说明了恩格斯经济思想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揭示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为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恩格斯的经济思想,增添了一份新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创立,有着特殊的作用。列宁说过:“要正确评价马克思的观点,无疑需要熟悉他最亲密的同志和朋友恩格斯的著作。不了  相似文献   

16.
刘怀玉 《理论探讨》2002,2(1):15-19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质并非所谓经济永恒决定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经济决定论” ,而是关于现代性的经济必然王国支配性或不平衡性发展问题的社会历史辩证法。 2 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基本成就是 ,它们先后从两个角度来揭示马克思关于经济与社会不平衡发展现象。一是“纯粹资本主义”的先验逻辑批判 ,另一个是“历史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科学分析。它们都认为经济必然王国的支配性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暂时现象 ,而非永恒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 ,政治经济学教程沿袭至今的传统体例是 ,把政治经济学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部分 ,不论是题目截然分开还是篇章分开 ,总之 ,前一部分表述从简单商品经济到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 ,后一部分论述社会主义 (主要是我国的 )社会经济过程。应当说 ,政治经济学教程的这种传统体例是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经济过程的认识处于幼稚时期的产物。从斯大林时代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问世一直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被废除为止 ,人们都遵从政治经济学教程的这种传统体例 ,不过是因为在这一时期中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经济过程普遍抱有一种幼稚的…  相似文献   

18.
规模经济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中应运而生的,马克思对此作过开创性的贡献。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逊也不得不承认:“卡尔·马克思在一世纪以前就强调这一点。”(萨缪尔逊:《经济学》上册第42页)以后,世界上许多经济学者也开始注意到,经济规模的选择对于经济效益关系重大,有人已经证明,资本主义历史上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有一部分就是经济规模带来的。现在,规模经济已成为西方经济学说广泛采用的一个概念。但是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我们应当加强对规模经济理论的研究,这对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和经济体制改革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剖析和批判。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物与物的关系所遮蔽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和拜物教思维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和平等的虚假性,并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了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为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观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这种新形势下,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构筑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以批判的视角对黑格尔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及资本主义进行理论分析、坚持了历史性和物质性,得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关系不是永恒存在的、不能将其超历史化这一结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则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压榨的本质,并批判地指出了古典经济学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资本本质认知上存在的某些肤浅及错误观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并从这一视角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是正确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这三项内容内在关系的前提,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把握历史发展潮流、正确制定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