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既哺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同时又以频繁的水患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有史以来,黄河便是“百年一改道、三年两决堤”,像一条无羁的巨龙在黄淮海平原4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横冲直闯。水患所至,生灵涂炭,“人或为鱼鳖”。黄河的灾害成了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古人“黄河宁、天下平”这一歌谣,道尽了黄河与国家安危的关系。 从1946年10月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成立治河委员会、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黄河流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黄河儿女科学治黄50年,夺取了黄河安澜50年的巨大成就。黄河,第一次按照人的意志而流动。这是一部震古烁今的治黄史诗。黄河流域的国民经济布局和累计超过1万亿元的总产值,则是这部史诗的辉煌注脚。 “俟黄之清,人寿几何”。黄河之害与黄河之利,俱在如何处理水与泥沙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对这组矛盾,古人和今人的认识虽不断深入,但未完全把握。如今,黄河又因断流而出现了新的河患。因此,深刻认识黄河,科学治理黄河依然任重道远。这既是今人,也是中华民族子子孙孙永恒的抗天歌。 毛泽东主席曾谆谆教导我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我国政府和黄河儿女正是靠办一件件具体的实事,才使黄河按照人民的意志而流动。如今,我们  相似文献   

2.
正自古以来,黄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随着当前全球气候急剧变化和人类各种活动的活跃,黄河不断出现天然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社会有序可持续发展和基层群众的生活,因此必须加强保护黄河,推动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浩浩荡荡的黄河水,自青藏高原流出自东向西流入大海。一句"母亲河"的称谓是对黄河最高的礼赞,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它承载着我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地理学上,流域是指由多条分水线所连接包围的主要河流集水区"。河流都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流域,就像我们自然界中每个人的生命拥有着自己繁衍生息的共同  相似文献   

3.
黄河出奇石     
“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多有爱石赏石的癖好。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塑出的黄河石更是受人珍爱。宋代杜绾著《云林石谱》中就有“兰州黄河水中产石,有绝大者,纹采可喜”的记载。但黄河子孙拣集收藏黄河石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还是在社会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极大改善的今天。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言,黄河是母亲河,黄河之水哺育了华夏儿女,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但黄河之水也时常发怒,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无数灾难。伟大诗人在描述汹涌澎湃的黄河水时,发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叹!根据史料记载,在建国前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500余次,改道26次,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洪水成灾时,北抵幽、冀,南达江、淮,一片汪洋,纵横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对治黄工作的重视,使得黄河之水,岁岁安  相似文献   

5.
谢克昌 《团结》2006,(3):42
近20多年来,受工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黄河水污染问题日益加剧。黄河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存在如下问题:煤炭的深度开采对黄河水资源污染严重;各类责权不明的尾矿对黄河水资源造成威胁;黄河干流沿岸采石点密布,采石过程中的碎石及粉尘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黄河沿岸及支流的城市废水污水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水土流失态势依然严峻;区域水土保持治理有关项目分布不合理,资助不均衡。针对以上情况,建议采取以下相应措施防治黄河水污染:1.整合和控制煤炭开采,实行“关小、改中、上大”政策。通过对黄河沿线煤炭资源的合理规划、整合,坚决关闭污染…  相似文献   

6.
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自古得到黄河滋润的宁夏大地,繁衍了回汉各族儿女,积淀了深厚而独具魅力的黄河文化。今年9月,宁夏首府银川举办的国际黄河文化节,以“友谊、开放、进步”为宗旨,将其黄河文化的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今天,全面展现在海内外各界朋友面前。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宁夏,让宁夏更多地了解世界。这在宁夏改革开放以来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7.
党周  张进林 《侨园》2002,(3):40-4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孕育了我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青海高原出现了持续性干旱天气,尤其是在黄河源头地区,连续多年的干旱正在带来一场严重的生态危机:天然草原加速退化、沙化,湖泊河流干枯萎缩,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已无法在当地正常放牧,迫不得已背井离乡过起“乞牧”生活,沦落成为大草原上的“生态难民”。两年前,记者曾到黄河源头地区采访,首次了解并接触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状况和出现“生态难民”的情况。去年秋末,当记者再次来到黄河源头地区时,看到这里的草原生态仍在加剧恶化,“生态难民”的数量正在急剧增加。采访期间,我们走访了黄河源头干流流经的玛多、达日等县,所到之处,当地干部群众无不对草原生态的急速恶化心存恐慌,明显透露出不安和失望的情绪,有的甚至已对今后的生产生活失去了信心。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本刊记者曾撰文介绍了黄河下游严峻的防洪局势。黄河的问题主要在泥沙。进入本世纪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平均每年淤积抬高3—5厘米。人民治黄40年,保证了黄河40年没有决口溃堤,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河道淤积速度加快,近期平均每年淤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黄河出现历史罕见的缺水局面。黄河水文部门的分析显示:到7月10日前,黄河主要河段来水将仅为82亿立方米,比有实测记录以来最早的1997年同期还少55亿立方米。来水量和黄河主要水库现存可调节水量相加,黄河干流可供水量仅为117亿立方米,对照同期沿黄地区最低耗水量,即使将黄河水“喝子放净”,供水缺口仍达49亿立方米。“大河上下齐喊渴”,黄河来水少、不够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些黄河专家指出,黄河枯水,有自然因素,但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人们无节制地取水、引水,已远远超出了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是“喝干乳汁喝血汁”,滔滔黄河渐渐退化为涓涓细流。 与此同时,在黄河上游,滥垦滥牧造成草原沙化,减少了黄河水补给,降低了黄河的自净能力;在中下游,污水大量排放,人类自食其毒,生存压力加大。如今,缺水之痛、断流之痛、污染之痛、生态之痛折磨着母亲河,使她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疲惫而憔悴,向内陆河演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黄河流域是资源性缺水地区,而本世纪的前20年,正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必然增加,如何在发展与黄河水可持续利用之间寻找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缓解北方水源不足,国家已启动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  相似文献   

10.
如果要问,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是什么歌最深刻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灵魂?那就是《黄河》。如果再问,在中国音乐界是谁被公认为《黄河大合唱》最具权威的指挥家与诠释者?那就是中央乐团一级指挥严良堃。春天里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见到了这位已是73岁高龄享誉海内外的指挥大师。“我指挥《黄河》至今已有半个世纪,是《黄河》哺育了我,我是在《黄河》的歌声中成长的……”指挥家的眼睛里透着深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黄河     
思一 《瞭望》1989,(37)
79年头一回看到黄河的画展是在上海虹口公园,那时他才15岁,展出了40幅画,是同他的父亲黄永厚联展的。在场听到一句评语,这叫大人小孩都没法生气:“儿子比老子好!”话是余白墅先生说的。上海人会看“苗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能塞人口么?过了几年,浙江美术学院学报用整页篇幅发表了黄河的毕业创作《女娲》,风格显得特异而闲散。女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86,(43)
黄河,以其危害巨大而闻名世界。但在中国人民的治理下,黄河已度过第四十个安澜之年。“圣人出,黄河清。”这“圣人”就是伟大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3.
林嵬 《瞭望》2005,(24)
自1982年黄河郑州花园口水文站出现15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后,黄河步入枯水期,已经23 年没来大水了。但历史上黄河的洪水规律是:大旱之后必有大涝。  相似文献   

14.
丁铭  吴献 《瞭望》1996,(18)
今年春节前后,陕西、河南等省沿黄地区凌汛成灾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荧屏,成为喜庆祥和时令中的一个个不和谐音。元宵刚过,黄河内蒙古乌海段因卡冰结坝又造成堤防4处决口。记者最近到受凌灾困扰最为严重的内蒙古沿黄各盟市、旗县采访,黄河中上游多处凌汛成灾、险象环生的事实向世人提示,防凌除险已成为我国黄河治理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上中游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四个干旱省区,黄河水是当地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但随着经济发展,黄河的污染状况日益加剧,沿河群众十分忧虑和焦虑。旧的污染未治理,新的污染源又纷纷上马。  相似文献   

16.
关心黄河命运的人们对治理黄河提出了种种对策。其中有这样一条大胆的设想:人工另辟新河,以避免重大灾害的发生。这个建议可行吗?  相似文献   

17.
山西:黄河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她那磅礴的气势,壮丽的景色,两岸众多的名胜古迹,神奇美丽的传说,无不吸引着旅游者的心。自1986年开辟黄河旅游线以来,已有14个国家的2000多位外国旅游者,国内5万多人领略了她的雄姿风采。黄河游,从山西运城出发,西行20公里便到解州关帝庙。解州常平村是关公的家乡,因而古人在解州  相似文献   

18.
今年黄河降雨偏多,从概率上讲,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6月18日,黄河调水调沙工作开始,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瞭望》新闻周刊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  相似文献   

19.
编辑部: 黄河安危,事关大局。田纪云副总理在4月29日国家防总会议上指出,今年防汛的重点,第一是黄河,第二是长江。黄河防汛的重点在河南。作为一个河南人,深感这一问题的重要,故想借贵刊一角,呼吁有关方面予以  相似文献   

20.
今年黄河下游缺水为多年罕见,大有水荒愈演愈烈之势;今后10年沿河省区用水量将超过可供水量的1倍以上,“母亲”乳汁将吸干榨尽;如何缓解黄河水资源供求矛盾?专家们开出的药方是:节水、治水、调水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