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大与胆小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题为《从市长到囚犯》的新闻专访。原鹤壁市市长因受贿和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沦为阶下囚。记者采访他时问:“在收受第一次贿赂时,你有没有想过后果?”这位原市长倒也坦白:“开始确实有点不敢收,因为知道收了就够判刑了,可退回去或上交又怕得罪了那位同事,犹豫再三,还是收下了。”怕得罪人固然是胆小怕事,可明知受贿是犯罪却仍来者不拒,到底是胆小还是胆大?唐太宗李世民曾有一段非常精辟的比喻,把人的生命比作明珠,用“明珠弹雀”的道理来分析贪污受贿的官吏。官吏见金钱财帛,不惜生命不惧刑罚而受纳,…  相似文献   

2.
劳骥 《党课》2013,(21):109-110
最近听一位干部说,现在各机关都很谨慎,也不出去吃饭喝酒了,“正规”多了。但领导干部也不敢管事了,不敢下乡了,生怕得罪了谁,被抓住小辫子,并感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百姓来说话”。这是一种害怕群众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3,(1)
实在的临别赠言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在山东省领导干部会议上临别赠言说:“今后如果有人打着我的亲属或身边工作人员的旗号办事,无论是真是假,恳请一概拒绝。”好一席恳切实在的话。将可能会出现的实际问题直白托出,提前打好“预防针”,怎能不让人心动呢?吴官正此番话还有一个感人之处:一句“无论是真是假,恳请一概拒绝”,将欲借其旗号行事者的侥幸之心彻底打消,将原山东下属怕得罪老领导的顾虑一扫而空。(李雪慧)全面的“小康社会”细读十六大报告,小康社会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具有很严密的内在逻…  相似文献   

4.
针对少数领导干部因怕得罪人而不敢坚持原则的思想顾虑,一位负责同志说:“作为领导干部,不敢于得罪一小部分应该得罪的人,就会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原则,可能要得罪少数人,但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心。”话虽朴素平实.却道出了“得罪人”与“得人心”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4):78-78
某人收到一封匿名信,内容如下:“__烟,__奖,__查,__取,__空,__签。”他花了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其中涵义,只好求助朋友。朋友看了看后,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你最近得罪什么人了吧?小心啊。”他一脸疑惑:“为啥?”朋友说:“很明显,这封信是说你欠抽。”  相似文献   

6.
有记者问柏杨的遗孀张香华:“对柏杨先生的观点,也有许多争议,台湾的李敖就公开地批评过柏杨先生的观点。对这些观点不同的意见,柏杨先生是怎么回应的呢?”张香华说:“我们夫妇都不谈李教,我们是得罪不起他的。他那张嘴太能讲话了,况且他还有一个女儿,嘴巴也是那么厉害,所以无论是他怎么批评柏杨,柏杨都是任他去讲,而从不发表自己的回应。因为我们实在是得罪不起他。”  相似文献   

7.
刘霄  舒炜 《廉政瞭望》2014,(3):18-20
喝不喝茅台,刘华泽这两天一直在纠结。 “县里来了重要客人,听说对方老总就总爱这一.口,但这次怕是要得罪客人了。”这名西县接待办主任在廉政嘹望记者面前‘诉苦’,“上次人家来,是好酒好菜招待着,真是为难呀。”  相似文献   

8.
王涛 《党课》2012,(12):76-77
上帝在塑造每个人性格的时候,恐怕就掺进了“怕”的因素,刚毅性格的人“怕”的成分就少一些,软弱性格的人“怕”的成分就多一些。大干世界,芸芸众生,倘若人人都“天不怕地不怕”或“生死都不怕”,人际关系将无法处理,整个社会就会乱套。而在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怕”,这种“怕”是一一门学问,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9.
黄燕 《奋斗》2011,(1):63-63
“君子以恐惧修身”。人有所怕.做事才会前思后想;人有所怕.当官才不会无法无天;人有所怕.当权者才会为党掌好权、用好权:人有所怕,才会自律、自警、自省、自励。怕的事越多,就越平安..唐太宗贵为君主,也有所怕:“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0,(18):34-35
打假10年,把该得罪的人全得罪了 8月29日下午6时,“打假斗士”方舟子的微博更新:“我是方舟子的爱人,代替他发布这条微博。刚才在北京住所附近,方舟子遭到两个埋伏歹徒的辣椒水和铁锤袭击,受轻伤。方舟子铁骨铮铮,为民除害,无怨无悔,更无所畏惧。”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座正蓬勃兴起的新城区,征地拆迁不再被当地干部视为难题,村民也从一度“怕”拆迁到现在“盼”拆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心路历程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12.
听多了不忍卒听的“封嘴事件”、“割舌案件”,就知道了不少身为领导的人患有一种惟恐家丑外扬的通病。这里的“外”,并非指外国、外星,而是指出丑的地区或部门之外的地区或部门,范围还是在国内。譬如綦江彩虹桥倒塌后,当地官员赶忙封锁消息,倒未必是怕英国女皇、美国总统甚或外星人知道这丑闻——即便他们知道了,又于己何妨?怕的是让国内人知道——百姓尚在其次,要紧的是万不可让掌管着自己升降沉浮的上司知道,否则,从此休想再高升,且现有的官位也算坐到了头儿。当然,像彩红桥倒塌这样重大的恶性事件,任当地官员怎样费尽心机…  相似文献   

13.
“他是那么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我真是很气愤他到底得罪了谁!”2010年11月30日,刚探视完连胜文的国民党“立委”邱毅心痛地走出台大医院?离11月26日的枪击事件过去近一周,在邱毅看来,连胜文的病情恢复并没有外界媒体描述得那么好:国民党荣誉主席之子连胜文,究竟是谁要杀害他?这是台湾“五都”选举后所留下的最大谜团。  相似文献   

14.
袁建达 《学习导报》2011,(14):46-46
说“认真”,名人名言无数,搜肠刮肚,竟找不到更好的解读。还是那句话最经典: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谁说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近年间找上门让我写序的人很多,这既是一种荣幸,又是一份苦闷。答应写吧,怕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阅读人家的作品,婉言谢绝吧,又怕人家说自己架子大,实在是两难。为人写序,必须认真阅读,而且需拿出自己的见解,这应当是“深阅读”,如果是好书,“深阅读”自然是件乐事,然而那些不伦不类的东西让你“深阅读”.不是一种受罪吗?求你写序者并不理解这一点,因此时常苦上加苦。  相似文献   

16.
立身靠什么     
春节前,一位青年同志悄悄问一位老同志:“过节一定要给单位领导送礼吗?”老同志一怔:“嗯?我工作几十年,从没给哪位领导送过礼!”青年同志纳闷:“您真不知道?咱单位有些人每年春节都给领导送礼。”老同志摇摇头。青年同志半开玩笑地说:“怪不得您的仕途不够顺呢!”他告诉老同志:自己心里很矛盾,作为一名要求入党的青年,本不该沾那些庸俗的事,可又怕领导在乎,日后真给“小鞋”穿。还说,我就是想在30岁前把基础打好,也叫立身吧。  相似文献   

17.
清代大学问家纪晓岚有一句名言:“做人要记住一个字:‘怕’。”怕人知,怕抓住,怕报应;怕的东西越多就越平安。反之,人在世上若胆大妄为,什么都不怕,那就叫做“无法无天”、“肆无忌惮”、“无廉耻之心”,一个人如果到了无所顾忌、寡廉鲜耻的地步,那么便与禽兽无甚差异了。前几年,无锡新兴公司非法集资33亿元的主犯邓斌的四大花旦之一金惠珍受审时,这个主儿,面对法庭竟微笑着向群众招手致意;“严打”时,在电视屏幕上也看到一些被绑赴刑场执行枪决的囚犯昂首微笑。古人云:“虚糜素餐,恬不知耻,殊为可厌。”此话是说那些不…  相似文献   

18.
固山 《党建文汇》2005,(8):54-54
好多人都知道启功的“三怕”与“二不怕”。启功第一怕是“怕过生日”,所以北师大把给他办90岁生日的活动改为庆祝他从教70年的研讨会和书画展。第二怕是怕沾上“皇家祖荫”。第三怕是怕良朋给自己介绍老伴。当夫人撒手人寰后,启老家中可谓“门庭若市”.这可吓坏了启功。他干脆撤掉双人床.换成单人床,以此明志,谢绝盈门说客。  相似文献   

19.
廉洁勤政典型缘何不“吃香”?──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山东吴宏现实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对当廉洁勤政先进典型不感兴趣,乃至望而生畏,避之不及。一人们为什么不愿当廉洁勤政正面典型?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三种不正确的思想作祟。一是怕受孤立,影响和同志们之间...  相似文献   

20.
文学家萧军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所谓好人是指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那么,领导干部怎样才能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呢?邓小平曾经说过,党的干部要“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并说“谨慎总是好一些”。这说明,“怕”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是防止失足摔跤的法宝。这里说的“怕”,不是工作上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而是指在为人处事上要小心、如履薄冰、不越雷池。不能忘乎所以,胆大妄为。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