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中,苏联倡导集体安全政策,试图与英法共同遏制德国的对外扩张,但屡遭挫折。1939年,苏英法三国莫斯科谈判的失败迫使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二战期间,苏联极力维护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在美英等国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的情况下承担抗击德军的重任,并在构建战后世界格局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维护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苏联在二战中推行的外交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正英国学者米勒曾在《被遗忘的盟友》一书中,认为二战中的中国是一个在一场让美国、苏联和英国出尽风头的战争中跑龙套的小演员。米勒为世界忽略中国抗击法西斯的贡献而遗憾,也委婉指出,重庆是一座被遗忘的"战时首都"。[1]众所周知,二战期间的"伦敦、华盛顿、莫斯科和重庆"是四大战时首都,但相比较伦敦、华盛顿与莫斯科仍然作为首都,仍然为后人称颂在二战中的伟大贡献,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则正为人们遗忘。尽  相似文献   

3.
<正>反思苏联解体的原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学习过苏联,但是从未跟在"苏联模式"背后亦步亦趋,中国不是苏联,中国人民始终珍视自己的独立地位奥尔布赖特:信仰缺失的价值体系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务卿。她出生于东欧,父亲本是捷克斯洛伐克的高级外交官。"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二战"结束后,苏联又将捷克斯洛伐克划为势力范围。这两件事情直接影响了奥尔布赖特的国际观,也影  相似文献   

4.
鞠长猛 《前沿》2013,(17):193-195
20世纪60年代末,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迫使英国颁布《1971年移民法》,放弃了二战以来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转而开始限制外国移民入籍。该法在外国移民的居留权、管理机制与驱逐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初步构建起英国当代移民体系,体现出英国推陈出新、回归欧洲的决心。虽然该法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却是英国探索移民政策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5.
滕淑娜 《青年论坛》2008,(4):129-131
二战后,英国在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形势下提出了西方联盟的政治策略。这对于维护二战后英国地位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国际政治领域,任何一个国家推行的外交和政策都有一定的理论根源和理论支撑。分析其政策背后的理论对于每一个政府的政治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维护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明 《传承》2005,(3):42-43
1946年1月19日,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11国代表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国际审判。审判历时两年多,宣判25名日本甲级战犯有罪,对东条英机等7人判处绞刑。这个审判史称“东京审判”,它是正义对非正义、被侵略者对侵略者、受害者对施害者、反法西斯阵营对法西斯势力的审判。任何人企图推翻这一公正的审判结果,都是国际社会决不能答应的。然而,日本政要日前公然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结果,为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开脱罪责。日本宗教法人团体靖国神社6月4日又发表声明称,不会将二战后被远东国际军…  相似文献   

7.
在席卷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处于战火包围之中的土耳其奉行了中立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不仅在战时保护了土耳其的国家利益,有利于同盟国的整个战略利益,而且导致了战后土耳其与苏联关系的急剧恶化,并成为杜鲁门主义产生和“冷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二战中土耳其的中立政策,是二战史和当代世界史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本文中仅就土耳其奉行这一政策的内外原因及其与各国的相互关系作一探讨,谬误之处,恳求教正。  相似文献   

8.
工会在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负面作用的凸显、工会运动对执政地位的巨大影响和撒切尔夫人传统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使其执政后采取强硬的打压工会的政策.其打压工会政策主要表现在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限制和剥夺工会权力、对工会的罢工行动和要求采取毫不妥协的立场、通过经济与社会政策间接削弱工会力量三个方面.撒切尔政府打压工会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推动了保守党取得明显的执政业绩,赢得二战后最长的连续执政期.在撒切尔政府打压工会政策的作用下,英国工会走向衰落,工会运动走向低潮,英国工党长期远离政权,被迫对其工会政策做出重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二战前土耳其奉行的中立与观望政策已难以维系且不合时宜。在苏联咄咄逼人的对土政策以及与美国争夺中东霸权的战略因素影响之下,土耳其选择了倒向美国。为了成为美国的战略盟友,土耳其参加了朝鲜战争并赢得了美国的信任。美土关系从战前的一般地位一跃成为盟友关系。因此,土耳其参加朝鲜战争是美土关系重要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面对西欧一体化的“重新启动”,英国政府先是徘徊,在参与后又退出斯巴克委员会;后在《罗马条约》酝酿的关键时期,提出所谓“G计划”,意图“另起炉灶”。当欧共体建立后,英国又组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之抗衡。这一政策历程体现了英国对西欧一体化第一阶段的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11.
杜军 《人民论坛》2011,(12):72-73
二战前土耳其奉行的中立与观望政策已难以维系且不合时宜。在苏联咄咄逼人的对土政策以及与美国争夺中东霸权的战略因素影响之下,土耳其选择了倒向美国。为了成为美国的战略盟友,土耳其参加了朝鲜战争并赢得了美国的信任。美土关系从战前的一般地位一跃成为盟友关系。因此,土耳其参加朝鲜战争是美土关系重要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17,(11)
正二战之前,英国拥有人口4800万,赖以生存的食物有三分之二是从国外进口的。二战中,德国对英国进行轮番轰炸,并用海军截断英国的海上运输。军队必须吃饱才能打仗,英国人吃不饱,不用德国人打,自己就先溃败了。那么,英国是如何在二战中生存下来的呢?食物配给有学问首先必须让老百姓吃饱,这是生存的根本。农业部长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以政府的名义,额外收购200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国内世界史学界对30年代英国绥靖政策的研究十分注重,争论相当激烈。英国绥靖政策的对苏意向,即英国的对德绥靖是否为联合或促使纳粹进攻苏联的“祸水东引”政策则是争论的中心,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见解。但是,人们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都存在着过多使用二、三手材料而利用原始资料不足的缺陷。本文拟从30年代英国内阁会议记录、送交内阁的有关备忘录和英国外交部文件等原始档案材料着手,全面剖析1935至1938年英国对德绥靖中的对苏政策,以期有裨于解决史学界这一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一 1934年2月28日英国内阁防务需求委员会提出报告认为,远东没有迫在眉睫的危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问题是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与生俱来的。二战以后,在东欧和亚洲,新出现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再加上原来的苏联政权,一时间,形成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对抗的“新阵营”。到了50年代初期,从社会思潮到经济社会政策各领域,新阵营里出现了强大的改革浪潮,也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第一批改革家,从南斯拉夫的铁托、波兰的哥穆尔卡,到苏联的赫鲁晓夫和匈牙利的纳吉。这一波改革的出现,主要有下列原因促成:第一,在斯大林全盘控制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5.
二战初期的苏德关系错综复杂,对二战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1940年11月莫洛托夫访问柏林,与纳粹领导人就双方关心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谈判.会谈充满了欺骗与斗争,没能达成任何协议.苏联在这场政治博弈中以失败告终,并为此在以后的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  相似文献   

16.
东欧执政党和苏联模式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东欧各国被迫放弃人民民主政治模式,而接受苏联模式。东欧执政党的失败不完全是苏联模式造成的,苏联模式的崩溃也不是社会主义命运的终结。对苏联模式的不同态度和取向导致不同的社会后果。应当冷静、客观、全面而公正地认识、思考苏联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苏联基于国家利益要求与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在发展中苏国家关系的同时,不断调整对中共的政策。抗战之初,苏联在舆论和道义上给予支持,但拒绝军事援助,并要求中共对国民党进行妥协退让。苏德战争的爆发前后,苏联再三要求中共“武装保卫苏联”,赞扬和支持解放区战场。抗战胜利前后,苏联承认国民党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同时极力贬低中共。这些政策,客观上支持和援助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卫战争,也表现出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倾向,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为中国革命带来了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二战尚在进行中,美苏英三大国就着手规划战后秩序。美国主张修正的威尔逊主义的全球秩序观,苏联坚持基于领土和势力扩张的自身安全观,英国则强调均势基础之上的大国合作秩序观。战时三大国战后秩序观各不相同甚至存在较大分歧,并且均有一定的欧洲中心色彩。其中,美国对战后秩序规划的贡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9.
1946年原子能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国家核管制政策的确立。该政策的深层目的在于实现美国的核垄断。从对内功能看,杜鲁门政府的核管制政策为美国在核领域一直保持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对外功能看,苏联原子弹试验的成功终结了美国的核垄断;中止与英国核合作,迫使英国走上独立发展原子弹的道路,并成为第三个有核国。美国的核管制政策不仅未能实现长时间保持核垄断的目标,而且加剧了大国之间的核竞赛并强化了冷战。  相似文献   

20.
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所决定的,其中内因是第一性的,起根本决定作用,外因是第二性的,影响着事物的发展。探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问题、法西斯的兴起,其原因也是十分复杂的。德国自身的社会历史条件,前资本主义因素,非理性主义等起根本决定作用,但它的外部刺激因素之一“绥靖政策”也是不容小觑的。由于英法对这一政策的大力推行,从而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兴起和政权的巩固,促使法西斯侵略野心的膨胀,导致二战的全面爆发。张伯伦的亲信威尔逊与德国代办科尔特的谈话,对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动机有了最好的解释:英国与德国事实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