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的现代化既是一个国际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所以提高人的素质,转变人的思想,变革用人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必然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当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征程上,我们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以高度的精神文明增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觉和自信,以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精神文明建设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形成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又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然而,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前提条件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同样是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发展历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最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批判与反思中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最初以工业化为现代化核心到发展经济与深化改革,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理解逐渐深化,最终在党的二十大拓展为以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模式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5.
康洁 《求实》2003,2(8):35-38
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社会文明应作三重区分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三个文明的统一整体 ;在继续搞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 ,应着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张全省 《探索》2002,2(4):15-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对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面对的复杂环境和严峻挑战的主动回应。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既是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21世纪建设我国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才能为21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雄厚的物质基础,实现中华民族更加繁荣富强的目标,为21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现中华民族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目标,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这表明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化,行动更加自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具有自在的价值,同时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中,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的发展、现代化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政治保证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  相似文献   

8.
何自力 《前线》2022,(11):90-93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世界贡献,对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特色,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高度统一,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为少数人服务的弊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将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为推动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深刻体现。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拓展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丰富内涵,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统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相似文献   

9.
(1)把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模式确立起来 ,是中国共产党正确总结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结果。由于受苏联模式的束缚以及缺乏现代化经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现代化的认识有明显的局限性 ,在领导现代化建设中 ,长期缺少具体的和阶段性的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目标。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现代化的现实目标 ,是我们党长期犯“左”倾错误原因之一。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 ,从中国实际出发 ,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使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 ,在现代化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全面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 ,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现代化的实际 ,并进行国际比较 ,从而对中国现代化战略进行调整的结果。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目标模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双重的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万春  景天魁 《探索》2012,(1):142-146
我国目前的农村并非传统状态的农村,以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与转化为理论架构的现代化理论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解释力不足。新农村建设是要给并非传统状态的农村赋予更新的内涵,除了完成未竟的现代化使命,还有超出现代化意涵的后现代化使命。新农村建设中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双重使命被压缩到同一时空环境中,增加了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复杂性,但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内在张力也为对新农村建设保持反思与批判姿态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主要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提高人的素质。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二者互为因果,是一个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者相协调的现代化,不断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方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社会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征,体现为个人精神、社会精神以及民族精神都具备更充盈、向荣、自信的力量。对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路径,也需要在物质生活、社会文化、法律制度、人才教育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建构,加快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许多理论宣传文章在论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及作用时,都十分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保证和手段,而往往忽略了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因而在一些同志中形成这样一种糊涂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仅仅是指物质方面的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部作用只是保证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本身不是目的,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按照这种认识,既然经济是目的,精神文明是手段,那么,只要经济能上去,采用什么手段都可以,甚至也可以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更加…  相似文献   

14.
王乾三 《唯实》2002,(10):53-56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民群众的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作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共产党 ,必须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探索执政党建设的规律 ,实现自身建设的现代化 ,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路,科学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对现代化进行了全局性的战略谋划,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为中国式现代化赋形,在此过程中不但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而且有中国特色,走上了一条不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实现了对传统现代化道路的成功超越。我们党为中国式现代化领航,使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通过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现代化生动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终结了封闭僵化的一元现代化发展旧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以并行不悖的“多线论”发展模式,破解了“单线论”裹挟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中资本宰制的同一性发展逻辑,而且重构了和而不同的现代化新样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多元叙事场景,不仅破除了“传统—中国”与“现代—西方”的逻辑悖论,而且开辟了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从“一元”与“多元”维度探析现代化的叙事面向,在“应然”与“实然”的张力间透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多元逻辑,在“一”与“多”的辨析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性,以此作多元现代化合理性之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全面地总结与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思想,即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重要地位、必要条件与基本要求等方面的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在此基础上,本文集中地概括了邓小平现代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基本原则与战略措施等方面的重要思想。最后,本文指出了邓小平现代化建设思想对当前及今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指导作用与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前线》2009,(2):I0001-I0001
社会各项事业的现代化程度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对城市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国家发展的现代化,更是关涉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从历史层面来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内含追求“温饱型”“小康型”以及“幸福型”美好生活的价值向度。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深层主题,激发美好生活的主体动力;以变革社会生活为内在追求,符合美好生活的价值诉求;以超越资本逻辑为显著特征,构筑美好生活的现实根基;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奋斗目标,契合美好生活的发展逻辑。从现实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彰显了建构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戈文慧  苏杰 《世纪桥》2013,(1):100-101
中国社会正全力向着现代化的目标挺进。在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现代化的内涵不仅指物的方面,更应包括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完成的,而人的现代化又是这一历史过程中最根本的前提,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就在于人。而在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主要是实现我国国民素质的现代化。加强人的现代化研究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