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一生6次申请入党,并为之执著地等待和奋斗了26个春秋,直到61岁时才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在入党宣誓仪式上,她动情地说:“生我是娘,教我是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就是新中国护理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黎秀芳。  相似文献   

2.
1925年7月15日,她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个农民家庭;13岁时,她第一次从作家斯诺的《西行漫记》中认识了中国;20岁时,她嫁给了中国农业部特派留学生黄元波;21岁时,她随丈夫来到了中国;28岁时,她来到了七朝古都开封,走上三尺讲台,成为河南大学的一位外籍教师;50岁时,在周恩来总理的专门批示下,她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国籍。在中国的62年,她在国外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5本,成为一名孜孜不倦向西方传递中国声音的文化交流“红娘”;在河南大学执教的55年,她培养出数千名本科生、300多名硕士生和2名博士生。如今已年逾八旬的她仍在为发展河南的教育事业而奔走呼号。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简单的信念:“我爱这个伟大的国家,我爱这里的人民”。她就是Shidey-wood(中文名:吴雪莉),河南大学外语系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河南省政协委员。从她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一个外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30年。  相似文献   

3.
吕维  杜鹃 《廉政瞭望》2004,(9):28-29
善心助人,“卖花姑娘”却被她无魔碰倒。今年24岁的高红梅出生于吉林省白山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2002年3月,她当起了出租车司机:10月的一天,地处长白山脉的白山市气温陡然下降,天空也下起了小雪:高红梅在西站广场等客时,见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就心疼地让她上车暖和一下。小姑娘叫刘小蕾,今年12岁,上小学4年级,她家里只有因公负伤的母亲,她为了给母亲多买点营养品,每个周六都要到西站广场卖花。刘小蕾的遭遇让高红梅眼睛禁不住湿润了: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刘小蕾,让她有事或者是回不了家时打电话找她,她会开车把她顺路带回家。  相似文献   

4.
多丽丝·莱辛出生在伊朗东北部一个贫困的家庭,迫于生计。她6岁时随父母移居津巴布韦。她本应该无忧无虑地享受童年时光,但灾难却不期而至。12岁那年,她突然得了眼疾,她眼里的世界一下子模糊起来。为了安抚她,母亲每天晚上回来,都要给她讲一些外面的见闻,为了打发时光,她把母亲讲的见闻编成故事,没想到,父母听了她的故事后,竞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5.
康克清是在江西与农民一起行路时,从土墙上贴的标语中学会认字和写字的。她小时候做苦工,后来成长为游击队领导人。18岁那年,她与朱德结婚。从那以后,他们就幸福地在一起生活、行军打仗,尽管当时她的年龄不及他的一半。她对我讲,除贺英(贺龙的姐姐,她在湖北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之外,做过正规红军部队指挥员的妇女就只有她一个了。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婚姻     
《党员文摘》2006,(9):33-33
六岁的小美聪明、可爱。这天,她好奇地问爸爸什么是婚姻,爸爸拿出结婚时的照片和婚礼录像带给小美看。  相似文献   

7.
人情冷暖     
<正>小雪八岁时父母双亡,她和比她大四岁的哥哥分别被两户好心人家收养,每到寒暑假时,兄妹俩才能在两家之间相互走动来往。不幸的是一场地震后,小雪和哥哥失去了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22岁时,她只身"北漂",跨界电子商务;23岁时,她自主创业,注册成立唐山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25岁时,她开创中国"产业官网电商"模式,同时建立全球知名耐火材料B2B跨境电商平台;35岁时,她亮剑"互联网+物流",推出跨区域物流平台;37岁时,她上线耐火材料行业首个在线供应链金融电子交易平台;38岁时,她以国家级众创空间为载体,已累计为近百个创业项目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07,(8)
在长春市南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齐艳敏可是个"名人",因为她是区执法局惟一的女大队长,更因为她甘于奉献的精神让人敬佩。齐艳敏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党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就是神圣的化身,向往着有一天自己也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因此,在还不到20岁、刚参加工作时的她就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  相似文献   

10.
郭九林 《求贤》2008,(6):31-31
在天津河西区,有一位被大家誉为“津门张海迪”的曹芸秀。今年52岁的她8岁时患类风湿关节炎,11岁时才架着双拐走进校门,在老师和同学的呵护下度过梦幻般的童年。在她20岁高中毕业时,她极度渴望得到一个就业岗位,然而阴错阳差,她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海英通讯在中原大地似乎很陌生,但是在白沟这个曾经名闻全国的商品批发地却家喻户晓,它的创始人就是历经沧桑磨难的年轻姑娘张海英。张海英年仅4岁时,不幸患上一种怪病,在经过当地的赤脚医生诊治时,由于医术水平太低,打针竟然打到了神经上,等她从床上下来时,已经无法挪动脚步了,当时,谁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病,于是她在父母的服侍下到处求医问药。专家都查不出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她开始绝望了。  相似文献   

12.
在平凡的岗位上榆林市纪委监察局她是一个典型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中国女性。在她45岁的人生旅程中,处处闪烁着四自的火花。她叫陈晓玲,榆林市审计局局长。勤政务实陈晓玲常说:“一个干部,应该实实在在地干工作,当你离开工作岗位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相似文献   

13.
田秀娟 《党课》2012,(12):91-92
她八岁时,父母开始闹离婚。她不懂什么是离婚,只记得母亲反复地问她:“想跟着谁生活?”她说:“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北风呼啸的冬目,姥姥牵着她的手说:“你爸爸被狐狸精迷住了,不要你们了,咱去法院‘过堂’。”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她的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小小的心如掉进了冰窖一般,那冷,钻心入肺。多年以后,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4.
康克清素描 康克清是在江西与农民一起行路时,从土墙上贴的标语中学会认字和写字的.她小时候做苦工,后来成长为游击队领导人.18岁那年,她与朱德结婚.从那以后,他们就幸福地在一起生活、行军打仗,尽管当时她的年龄不及他的一半.她对我讲,除贺英(贺龙的姐姐,她在湖北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之外,做过正规红军部队指挥员的妇女就只有她一个了.  相似文献   

15.
杨桂英很平凡,真的,此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见到时只觉得她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大娘;说她不平凡,还真有点不平凡,她曾在1983~1993年间担任了两届攀枝花市人大代表。 杨桂英45岁就退养了。那年,她远在上海的74岁老母亲骨折需要人照顾,正好她单位有个干部转工人提前退养的指标,于是,她就急忙办了退养手续,去上海照顾母亲了。到了上海,她发现母亲在居委会和邻居的照顾下,生活得挺好,心里十分感动,就想:我也要在有生之年为大家多服务。她50岁那年母亲去世后,便通过考试在上海徐汇区街道当上了一名居委会调解主任,工作尽职尽责。有一次一对夫妻打架她去劝解,不料被男主人推倒在地,摔伤了腰,老伴和她惟一的女儿放心不下,坚决让她回来养伤。临走时,上海居委会的同志一再说,伤好后,  相似文献   

16.
<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爽朗的笑声是她留给所有人的第一印象,白净的皮肤、高高的马尾,显得朝气蓬勃,她就是七师一二七团十连女职工时颖。时年37岁的她,在多元增收的道路上奏响了致富曲。在餐饮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00年,正值花季的她,走出大学的校门,义无反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一二七团。回团后曾有几个团场有意聘请  相似文献   

17.
妈妈,我爱您     
正"妈妈,我爱您。"因为不好意思,这一句话一直在我内心深处,没有对母亲说出口。我的妈妈62岁了,在她的脸上总会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她坚强,遇到困难挫折时,她不放弃,总会乐观地去面对;她爱帮助周围的人,一直影响着我,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一提到"妈妈"这个字眼,我就会想起母亲对我的爱实在太多太多了。  相似文献   

18.
王玉龙 《党史纵览》2010,(11):27-28
作为一名伟大的女性.宋庆龄一直以坚忍、智慧的形象享誉国内外。7岁那年,她依依不舍地离开家去中西女塾上学时不曾哭泣:14岁.她携妹妹宋美龄离开亲人赴美留学时不曾哭泣:在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期间,叛军的子弹两次掠过她的鬓角.她没有哭泣:孙中山逝世后.她也没有哭泣。可这样一位坚强的女性.也有十分柔情的一面。她曾有过4次不为人知的哭泣……  相似文献   

19.
<正>戴丽华1917年出生在大埔县今湖寮镇碗窑村。因家贫养不起女儿,她2岁时,父母忍痛把她送给本县西河镇溪南埔一户人家当童养媳,未婚夫比她大9岁。丽华11岁那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初冬的一天,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检察院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来者是个40多岁的女人,穿戴整齐,新烫一头卷发,一脸怡然自得的神情。当她出现在检察官面前时,在场的人无不感到愕然:这不是几个月前因受贿罪被判刑,并已投入辽宁省女犯监狱的郑桂琴吗?她怎么会到这里?有人问她是怎么出来的,郑神秘地笑笑,不作回答。顿时,各种疑问像层层迷雾沉重地笼罩在检察官们的心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