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本次常委会会议于12月24日上午,对国务院关于提请废止《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的议案进行了分组审议。普遍认为,劳动教养制度实施五十多年来,对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进步,劳动教养制度的...  相似文献   

2.
读罢2012年《民主与法制》第28期载《反思劳教制度》系列报道,感到劳教制度已遭天怒人怨,到了该废止的时候了!正如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瑞华所者:“劳动教养立法”进程已经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3.
程书兵 《公安研究》2009,(5):45-50,88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对惩治和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定、净化社会环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基于现代国家和谐社会的法治要求,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着重大改革。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前途在于教育矫治化,从实体、程序、执行等角度建议制定《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养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制度,近年来在社会各界引发的讨论越来越广泛,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已经将针对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列入立法规划。但直到2011年吴邦国委员长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该法也没有出台。2012年8月,"上访妈妈"唐慧被劳教一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甚至有人将此事与当年导致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的"孙志刚案"相提并论,期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相似文献   

5.
吴学安 《人权》2005,(4):48-48
报载,劳动教养制度在中国已实行近50年,老百姓习惯称劳教人员为“二劳改”,不久,这一称呼有望被一个新的称呼—“违法行为矫治对象”所取代。《违法行为矫治法》已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2005年立法规划。按照《违法行为矫治法》草案规定,“劳动教养”这一称呼将被“违法行为矫治”所取代,“劳教所”也将更名为“违法行为矫治所”。这意味着在中国实行长达近50年的劳动教养制度正面临着巨大变革。劳动教养不是刑事处罚,而是对有轻微违法犯罪人员实行的一种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不言而喻,劳动教养制度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现代法治…  相似文献   

6.
记者:2009年,您公开出版了《中国劳动教养制度批评——基于100例上访劳教案的分析》一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出版此书的动机与初衷。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现行保安制度中限制和剥夺公民人身自由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泛的保安措施之一。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实施50多年以来,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教育与挽救违法犯罪人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公民人权意识的觉醒,劳动教养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本文主要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已存在几十年,它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十分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确实存在不少缺陷.表现在:一、劳动教养的性质模糊不清.二、劳动教养在实践中难以操作.三、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过于狭窄.四、劳动教养适用的标准不统一.五、劳动教养期限设置不尽合理.六、劳动教养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可从对劳动教养的性质定位、取消地域限制、确定适用对象、调整期限、简化审批程序、取消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机构等六个方面对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劳教制度在我国已运作近50年,老百姓对此并不陌生。而如今,这一称呼可能会被一个新的名词所取代——“违法行为矫治”。在对劳动教养制度经过几十年的质疑与争议后,2005年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违法行为矫治法》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各界希望该法今年早日获审议通过,替代已施行50余年的劳动教养制度。  相似文献   

10.
反思一:现行劳动教养法律依据不足现行劳动教养制度主要依据的是经人大批准的国务院的两个决定,即1957年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1979年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补充规定》。再有就是人们普遍认为较具操作性的1982年经国务院同意批转的公安部《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加上目前还有效的规章、指示、政策、要求等有100件。应当说,劳动教养不是没有法,而是法律依据不足。作为劳动教养主要法律依据的两部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没有相应的立法权限。劳动教养是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所采取的一种以限制人…  相似文献   

11.
熊菁华 《北京观察》2003,(11):42-44
目前,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这些措施中,除了被废止的收容遣送、收容审查制度外,还包括劳动教养、收容教养、收容安置抚养、行政拘留以及逮捕、拘传、拘留等刑事强制措施。在此,笔者仅对争议较多的劳动教养、收容教养、收容安置抚养等制度加以评析,试图揭示其中不适合法治新要求、不够完善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劳动教养制度的评析和修改建议劳动教养制度建立于1956年。有关劳动教养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的决议(1957年)和《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补充决定》的决议(1979年)以及公安部《劳动教养试行办法》(1982年)。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教养立法在即,笔者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即劳动教养制度是其他法律制度不可替代的,应当予以保留;当前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的问题较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改革劳动教养制度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2013年12月28日通过废止劳教制度的决定。根据决定,劳教制度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有效;在劳教制度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教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1957年8月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八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依法确立了劳动教养制度。"受国务院委托,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12月23日就国务院关于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存在低位阶与高位阶规范明显冲突、制度设计不合理、程序严重不当及违反国际人权公约等方面缺陷。法学界对该制度的激烈批判引发废除、保留、保安处分化之争。根据西方保安处分制度的基本特征吸取其基本原则和可行性规定,对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适用对象、期限、程序等做出修改,专门制定《劳动教养法》。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底,劳动教养制度被正式废除。但是关于如何填补劳动教养制度废除之后的法律空缺,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的制度重建问题展开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养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从法律上讲,劳动教养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刑罚,而是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的一种行政处罚。自2012年10月,中央释放劳教制度改革的信号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由此引发了有关劳教制度的新一轮讨论。新年伊始,本刊特别针对这场讨论中的相关问题组织文章,澄清讨论中相对混乱和模糊的概念,希望对推进我国相关的司法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1982年1月国务院关于转发公安部《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的通知中指出,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劳动教养期限,根据需要劳动教养的人的违法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动机和危害程度,确定为一至三年。劳动教养时间,从通知收容之日起计算,通知收容以前先行收容审查或羁押的,一日折抵一日。劳动教养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挽救、感化违法和轻微犯罪人员的一项法律制度,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教育违法犯罪人员的重要手段。劳动教养目前…  相似文献   

18.
昊夫 《人大建设》2005,(4):17-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现行的行政强制措施劳动教养可以剥夺公民人身自由长达3年之久,且劳教决定不经复议不能起诉至法院。河南省漯河市小学教师陈全发的遭遇,揭示了劳教制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现实、性质、任务、实体、程序、法理、理念、价值追求、法律依据和法律冲突等诸多方面问题进行思辩和质疑,剖述了劳动教养制度的内在矛盾以及其与我国的法制进程、法律体系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养是我国特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打击处理违法犯罪的一项重要手段,在新《刑法》实施,各项刑事、行政法律制度日趋完备的新形势下,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公安法制部门,应重视和研究劳动教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和加强劳动教养审批工作,以充分发挥劳动教养手段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