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追求正义与和平的人民的胜利,苏联在战争中所作出的牺牲与贡献都是无与伦比的。苏军不仅抵抗并消灭了四分之三的法西斯军队,而且直接参与解放了11个欧洲国家共100万平方公里土地,1.13亿人口,100多万苏军官兵为中东欧人民的解放献出了生命。战后六十年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不会也不应忘记苏联在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和黑暗的殊死搏斗中所作出的贡献。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与苏军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是分不开的,在研究战后国际政治时,不能忘记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一方面大力支持中国抗战,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在对华问题上又表现出严重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因而对中国抗战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苏联人民赢得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是苏联政府和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结果,也是世界一切正义力量向困境中的苏联人民提供援助的结果。战争期间,苏联囚犯这一特殊群体或参军入伍拿起武器跟敌人厮杀,或参加国防工程建设,或在工厂车间生产、制造武器弹药,或从事粮食生产、木材采伐、矿井作业,以其特殊的方式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以宅旁地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个人经济是苏联集体农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始终受到政府的限制。战争的爆发给苏联农业生产造成沉重打击,集体农庄的社会生产无力在支援前线的同时保证农民的物质生活。在这种特殊条件下,农村的个人经济成为农民生存的唯一保障而得到很大发展,通过集体农庄市场个人经济也为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做出了贡献。个人经济的发展对集体农庄制度带来很大冲击,这也成为战后苏联农业政策调整的肇因。  相似文献   

5.
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开始加速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从限制和排挤富农阶级政策向消灭富农阶级政策急剧转变,消灭富农阶级的最主要方式是强制迁移富农,由此出现特殊移民现象.在富农的划分、特殊移民的迁移、安置、劳动力使用等方面出现许多问题,特殊移民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但特殊移民仍为苏联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特殊移民政策是苏联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相似文献   

6.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苏联在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驱动下提出的,是在蒋介石国民政府为维护自己统治权而对苏做出重大妥协的情况下签订的。它在客观上对中国革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极为有限,它实质上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带领全国人民终于赢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潮汕海外华侨与抗日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汕海外华侨在抗日战争中,奋起救亡,宣传抗日;捐资献物,支援抗战;抵制日货,投资建设祖国;回国参战,血洒疆场。他们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地上,诸多北方小民族为世人留下了神秘莫测的精神遗产—萨满教。作为残留于现代文明世界中少有的原始文化遗存,萨满教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俄国学者从18世纪开始将萨满教置于研究体系中,至苏联解体时,已形成了关于萨满教起源、性质和职能、地位和价值等方面丰富的学术成果,为探索人类文明的宝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的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中华民族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为最后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时旅居于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与中国国内的各界民众一样,曾以旺盛的民族精神,积极投身于创办反战报刊、搜集日军情报、发展抵抗组织等爱国抗日活动,这些活动成为以国共两党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海外策应力量。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在中俄旅游和边贸的推动下,大量的中国移民涌入俄罗斯。他们在俄罗斯的农业、商业、建筑业等各个领域挥洒着汗水,不仅为自己积累着财富,更为俄罗斯的市场繁荣、经济振兴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同时他们也为祖国的发展和增进中俄友谊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12.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9.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在当前,石油不仅象征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具有政治特性,能够产生种种政治效应,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由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