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客家首府长汀县的山区铁长乡,2010年来了一位研究生毕业的台湾“80后”,他放弃“宝岛”内安逸的生活,不甘寂寞,前往闽西长汀发展茶叶产业,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2.
在山西医学界,有一位引人瞩目的青年耳鼻喉科专家。他年仅37岁,却由于突出的工作实绩,被山西医科大学连续破格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山西省优秀专家”称号。他就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山西省最年轻的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斌全。 咬定青山不放松 1983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的王斌全被分配到雁北地区医院工  相似文献   

3.
关注     
华裔科学家黎念之获珀金奖 国际化工界“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黎念之博士,荣膺本年度“珀金奖”(PerKin)(Medal)。该奖在化工界地位崇高,有“化工界诺贝尔奖”之称。黎念之是该奖自1906年创设以来,第一位获奖的华裔。 黎念之在1965年发明了“液体膜”,得到44项美国专利。他同时也是全世界第一位提出“高压下气体渗透高分子膜”理论的科学家,美政府聘他任阿波罗登月计划有关膜应用方面的顾问。 黎念之 1932年出生于上海, 1954年从台湾大学化工系毕业。黎念之在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相似文献   

4.
为了祖国的荣誉,豁出去了!1993年7月17日上午,著名的“埃斯梅拉达号——智利海军远洋航海大型风帆训练舰徐徐驶离上海港。甲板上,一位身高且.84米,身着海军制服的中尉军官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刚刚登舰的中国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研究生苏银荣。按照智利海军的惯例,每进行一次帆船环大洋航行训练,就邀请所经国家的一位年轻军官或毕业学员参加。于是,苏银荣成为第一位代表中国海军乘外国军舰环太平洋远航实习的幸运儿!智利海军规定,学员在毕业之前必须在“埃斯梅拉达”号上进行半年以上的远洋航海训练。舰上有根高达48.5米的主桅杆可…  相似文献   

5.
边城 《人权》2004,(3):25-27
一位研究生毕业后,放弃自己心爱的太阳物理专业,从北京远赴河南,创办“艾滋孤儿”学校。一些人并不理解他的做法,“他如何运作一所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学校?”甚至还有人对他表示怀疑,“他自己都还不能养活,又拿什么去救助那些‘艾滋孤儿’呢?”  相似文献   

6.
《上海人大月刊》2004,(2):38-38
重庆市第一个立法助理目前走进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贻举的办公室,并接受了为其提供议事和立法咨询的“近期任务”。这位名叫李寿廷的立法助理,是西南政法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他不仅是重庆市人大法制委为常委会组成人员物色到的第一位立法助理,也是我国省级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崔惠民,一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人民的好公仆,政绩显著;同时又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书法家、美术理论家、鉴赏学家董寿平先生的“关门弟子”和“寿平竹传人”。多年来,他从政之余在艺术上不断进取,业绩非凡,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崔惠民,1951年出生于山西省襄汾县,大专文化,后进修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现任山西省临汾地区医药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曾六次荣获国家级大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法制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医药行业优秀干部等荣誉,并当选为山西省第九届人大代表;现为中国董寿平书画艺…  相似文献   

8.
1999年12月,湖北省 人大常委会任命万鄂湘同 志为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副院长,成为我省高级法院 历史上第一位党外领导干 部。 1981年,万鄂湘毕业于 武汉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 留校当英语教师,随后以优 异的成绩考上武汉大学国 际法研究所研究生,师从著 名国际法学家韩德培、黄炳 一坤教授,经过刻苦努力,实 现了从单一的英语专业向 多学科的转变 1986年又以优秀的成绩被美国耶鲁大 学法学院录取,其博士论文《国际强行法与国际公共政策》,成为他在“国际法”领 域研究的奠基石,所提出和 论证的“相对强行法”概念受到…  相似文献   

9.
李景禧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位以法学教授身份参议国事的全国人大代表,那年他已71岁高龄,此后他又连任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直至1995年辞世。  相似文献   

10.
朵西亚 《台声》2013,(3):98-99
第一次看到他,是很有趣的。 那是一个很安静的艺文活动。 当他与朋友走到我身边坐下来之前,像是有一台无形的扫描机,清楚的具象:超高的身形、很短的发型、一身轻便的运动服、脚上是一双凉鞋,他放下一只大背包。他是这场合里我不曾见过的“陌生人”,且年纪很轻,像学生。他说他不是学生,已经研究生毕业了!  相似文献   

11.
“三十未立,四十也未立” 1978年,我国恢复了研究生招考制度,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的王林全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顺利考上了四川农业学院(后改名为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 报考研究生是王林全为圆年轻时的一个梦。记得1964年,就要从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农业大学)畜牧系毕业的王林全提出了考研申请。谁知系主任说:“你现在要考虑的并不是考研的事,而是能不能毕业的问题。”王林全愕然了。所有功课“全优”的他,怎么不能毕业?后来一打听,王林全才知道,在他的毕业鉴定上有这样的结论:王林全对“三面红旗”有怀疑态度。王林全欲哭无泪,  相似文献   

12.
佐人 《现代领导》2006,(9):27-27
桓谭的《新论》中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昔齐桓公外出,见到一座荒废的城址而打听道.有人告诉他:“这是姓郭的家族残留下来的废墟。”“郭氏家族如何只剩下了废墟?”齐桓公又问道。那人答道:“善善而恶恶焉。”意思是说由于尊重好人而讨厌恶人的缘故.桓公问:“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那人道:“尊重好人而不能任用.厌恶坏人而不能铲除。那好人明白郭氏虽看重自己而不能任用自己,就埋怨他,恶人看见他贱视自己而仇恨他。”那人最后反诘道:“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相似文献   

13.
沈佳喜今年32岁,是典型的“80后”,也是松江区第四届人大代表,石湖荡镇金胜村党总支书记。今年是他当选区人大代表的第三年,作为石湖荡镇第一位“80后”区人大代表,沈佳喜觉得很光荣。这儿年,认识他的人纷纷称赞这个热情的毛头小伙是一名心思细、层次高、眼界宽、脑子活的好代表。  相似文献   

14.
在鄂西南土家山寨有一位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好代表,他就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第五届人大代表、采花乡宋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向富。搞调整,“听向代表的没错”早在1984年,宋家河村的村民就将高中毕业、任民兵连长的向富推上了村主任的位置,因为他踏实,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群众信任他。在村主任、村支书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9年。到2003  相似文献   

15.
《上海机关动态》2007,(9):18-19
有这样一位区民政局长.从事民政工作6年来,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在民政系统开创诸多“第一”:设立第一个经常性捐助接收点——曹杨街道“衣被银行”、成立上海第一家“慈善超市”、在大学校园内设立第一家经常性捐助接收点和慈善超市,区民政局探索建立“就业与求助双向联动机制”等10项试点工作经验被国家民政部推广。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他“慈善局长”、“爱心局长”。他就是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曹道云。  相似文献   

16.
陈曦 《中国残疾人》2014,(10):33-35
梁小昆是《中国残疾人》杂志2008年第5期报道的人物。那时梁小昆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黑白大画幅影像”研究生,毕业后他攻读下电影学院电影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时隔6年我们再次相见,已跨入不惑之年梁小昆发生了很多变化,他的身份从学生成为了老师,他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家庭,他的艺术研究方向从静态的图片转为动态的视频。当然,也有些东西没有变,比如艺术追求中“纯粹”的要求,比如对作品呈现时“真实而有趣”的标准。梁小昆追求艺术是因为他“有话要说”,他从图片摄影专为视频创作,是因为能“说得更好”。他未来的理想是是拍一部“作者电影”,创作出体现自己完整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范鸿飞 《台声》2001,(5):45-46
春来了,岭南花城,繁花似锦。坐落在白云山麓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是一片春意盎然。环境幽雅、花团锦簇的校园里,活跃着一群操着闽南口音、穿着打扮与众略有不同的台湾青年学生,其中一位中等身材、留着短发、外表清秀的女同学更是引人注目,因为她在台湾学生中创造了几个第一:第一个台湾学生女班长,第一个因在学期间品学兼优每年均获得“学习优胜奖”的全胜者,第一个和同校祖国大陆男生从相识、相爱、到结合组成幸福家庭,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个因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表现突出,深得导师器重,毕业后被推荐留在附属医院…  相似文献   

18.
一位研究生毕业后,放弃自己心爱的太阳物理专业,从北京远赴河南,创办“艾滋孤儿”学校。一些人并不理解他的做法,“他如何运作一所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学校?”甚至还有人对他表示怀疑,“他自己都还不能养活,又拿什么去救助那些‘艾滋孤儿’呢?” 2004年3月,这位26岁的“艾滋孤儿”学校校长李丹,前往四川时接受笔者采访。他的“艾滋孤儿”救助  相似文献   

19.
秋子 《人大论坛》2014,(7):55-55
宁做“恶人”、不做罪人,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一种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要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这样才能理直气壮,该监督的坚决监督,该做“恶人”时坚决做“恶人”,让政府官员红红脸、出出汗,才能避免政府“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的频频出现,才把政府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民生上。  相似文献   

20.
十年追寻     
1988年,我研究生毕业分到湖北省妇联工作,开始了新的人生之旅。不久我了解到,全省四千名专职妇联干部,我学历最高,便有些自命不凡,轻狂之情时有流露。第一次接手写一篇祝词,有些新意,人说“研究生水平就是不一样”,心里很是舒坦。接着写妇代大会的闭幕词,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