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湖北少数民族地区骨龄鉴定经验,探讨骨龄鉴定在司法鉴定中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有"年龄"并使用CHN法行骨龄司法鉴定的案例资料,并与自报或从户籍等相关资料中查阅的"年龄"进行对照。结果:骨龄与"年龄"完全相符的仅占鉴定总数的12.68%,骨龄与"年龄"存在误差的鉴定对象中,居住在农村和成长环境较差的分别占97.39%和96.04%,远高于居住在城镇和成长环境较好的44.44%和7.98%的占比。结论:湖北民族地区骨龄鉴定结果与原"年龄"记录误差较大,骨龄鉴定是鉴别案件当事人真实年龄的重要手段,但影响因素较多,骨龄鉴定仍应结合其他材料,形成完整证据链,才能作为定案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活体骨龄推断在司法审判、儿童生长发育、竞技体育等多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骨龄鉴定实践囿于放射性检查的伦理学困境,且现有标准体系难以满足我国新近刑事责任年龄节点下调的现实需求,是当下法医学骨龄推断理论与实践的瓶颈.本文从MRI这一无辐射影像技术出发,阐述其近年来应用MRI推断青少年活体骨龄的研究现状,并分析目前存...  相似文献   

3.
评估锁骨胸骨端骨龄对于推断青少年是否已满18周岁法定责任年龄具有实用价值,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X线检查,但由于锁骨胸骨端与相邻的肺、支气管、胸骨、肋骨及胸椎横突等解剖结构相互重叠,通过X线观察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时,较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阅片结果,直接影响骨龄鉴定意见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学者运用薄层CT扫描技术评估锁骨胸骨端骨龄,并通过联合CT二维、三维图像重组技术,使骨骺形状、大小及位置得以清晰显示,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据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薄层CT扫描技术在锁骨胸骨端骨龄评估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分析薄层CT扫描技术运用于锁骨胸骨端骨龄研究的优势以及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53例青少年X线片骨龄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对53例14~22岁当事人的年龄鉴定案的案件性质、作案距鉴定的间隔时间、自报年龄与户籍年龄差距、鉴定年龄与自报年龄或户籍年龄的符合率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并对骨龄鉴定的准确性及其在诉讼中的证据效力进行了探讨,针对骨龄鉴定的现状提出一点建议。1资料与方法53例被鉴定人的身体左侧肩、肘、腕(包括手)、髋、膝、踝等6个部位的386张X线片,来自2002年4月~2006年2月作者日常受理的骨龄鉴定案件。1.1被鉴定人情况53名被鉴定人,男性51人(96.23%),女性2人(3.77%),男女之比约为25:1,且男性全部为嫌疑人,女性全部为受害人。来自农村的48…  相似文献   

5.
根据建设专业领域的特点、鉴定事项对其程序的特殊要求,《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程序规范》(SF/Z JD0500001—2014)对诉前鉴定和非诉鉴定的定义作了广义的解释;提出司法鉴定人作为协助法官查明案件事实的辅助人,在鉴定过程中对案件的事实的发现,应向庭审法官说明和向申请鉴定当事人释明和披露;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司法鉴定,不应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鉴定意见,而应做出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相关标准、技术文件的鉴定意见;建设工程造价鉴定应遵循依约原则和取舍原则;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司法鉴定意见是鉴定类证据的书面表现形式,按其对鉴定结果的确定程度及其证明意义,有确定性意见与推断性意见两类;并对建设工程司法鉴定行业的展望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骨龄鉴定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骨龄研究和应用历史,以及骨龄评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讨论了骨骼发育的影响因素、骨龄标准时效性、骨龄评测部位选择及法医骨龄鉴定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Qian L  Wang GH  Li FX  Zhong HX  Xia ZT  Zhu YM  Xu JM  Zang D 《法医学杂志》2008,24(2):134-137
目的探讨司法鉴定中骨龄小于"年龄"的现象和可能原因。方法参考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附带的检验样本所提供的骨龄验证值,结合鉴定时公安机关提供的"年龄"、"户籍"等相关资料,并追踪回访部分案例,对829例使用CHN法行骨龄司法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龄小于"年龄"共303例,占(303/829)36.6%,在742例有"年龄"案例组中占(303/742)40.8%。如以两者差值小于0.5岁(含0.5岁)为正常范围内计则降至190例,所占比例为(190/829)22.9%和(190/742)25.6%。差值在0.5岁以内时与骨龄值相近的"年龄"可信度最高,在0.6~2.0岁时难以确定何者有误,但随差值增大"年龄"有误可能性上升。"年龄"和骨龄本身诸多不确定因素均可导致骨龄小于"年龄",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结论在鉴定实践中骨龄小于"年龄"发生率不低;鉴定结论以综合评估后谨慎使用为宜。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与法律意识的普及,民事诉讼案件逐渐增多,而且许多民事诉讼开始需要司法鉴定的支持。适用鉴定意见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出台后,重点强调了司法鉴定使用鉴定意见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属性。本文将对我国民事诉讼适用鉴定意见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对新民事诉讼法的适用鉴定意见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HN(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骨龄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影响其准确性的因素及相关问题。方法对522例年龄鉴定者,均选用不同曝光值拍摄两张左手腕部正位X线片,并加照两次斜位片。使用CHN法测评骨龄。结果522例中男性489例,女性33例。男性达CHN骨龄最高值18.4岁者129例,余平均骨龄16.5岁。女性达CHN骨龄最高值17.3岁者14例,余平均骨龄15.7岁。CHN骨龄在16.0岁以上者共388例,占约74.3%。本组资料显示多种因素影响骨龄鉴定的准确性,其中以骨龄片位置及角度的变化等影响最大。结论如能获得高质量的X线片、并能熟练使用CHN法、注意利用位置和角度的变化正确判定骨骺分级,CHN骨龄基本可满足活体年龄鉴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主体的年龄问题至关重要,它往往决定着行为人是否应当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承担到什么程度。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犯罪主体的年龄的确定一般依据户籍登记,以户籍登记的出生日期计算年龄。但由于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不严等诸多问题,使认定行为人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遇到困难。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司法鉴定工作的日益健全和证据学的发展,能够快捷并较准确测算人体年龄的骨龄鉴定走进刑事司法人员的视野,成为判断犯罪嫌疑人年龄的重要方法。但在刑事诉讼实践中,骨龄鉴定的运用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立足办案实践,分析目前骨龄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证据运用的角度提出一管之见,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讨论比较热烈的声纹鉴定意见表述问题进行了评述.首先介绍了实践中正在使用的听觉分析法、声谱比对分析法、声学分析法、听觉-声学分析法和说话人自动识别五种鉴定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对现存的二元判决、可能性等级、似然比和英国立场声明四种鉴定意见表述形式进行了介绍和评析,通过分析发现,上述四种意见表述形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实践中选择何种形式表述鉴定意见要综合考虑其科学性、逻辑性、现实性和可行性等多种价值选项;最后认为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应加强在鉴定方法上的合作性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是辅助法院查明技术事实的重要手段,对司法鉴定意见的司法评价应围绕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进行。在合法性评价方面,应根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等基本规则进行规范性审查,根据中立、独立、公开等基本原理进行程序性审查;在客观性评价方面,除审查鉴定人有无徇私舞弊、鉴定材料有无虚假以外,还要注重结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对鉴定方法有无缺陷进行审查;在关联性方面,首先要将鉴定意见与委托的鉴定事项和目的进行比对,同时在必要时邀请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出庭,如遇相同技术问题出现多个不同鉴定意见的,法院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酌情启动重新鉴定程序,或者审查既有鉴定意见获得"心证",抑或根据举证责任分担机制作出裁判。  相似文献   

13.
鉴定意见作为一项兼具科学性和法律性的特殊证据,在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出现了鉴定机构基于种种因素自行撤销鉴定意见的案例.本文通过分析鉴定意见撤销问题产生的原因、鉴定意见的基本属性与可撤销性的关系以及鉴定意见撤销的法律定位,提出了“以不撤销为原则、以有条件的撤销为例外”的解决思路,并对鉴定意见撤销的主体、标准、程序设计了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诉讼中,确定犯罪主体的年龄与确定其刑事责任能力、量刑处罚密切相关。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户籍管理的混乱,骨龄鉴定成为确定犯罪主体年龄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骨龄鉴定在刑事诉讼中运用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思路,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骨龄作为年龄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法医学的重点研究内容。现有主流骨龄评估方法多基于骨关节X线片,虽已达到较高的准确性,但此类方法主要基于人工阅片,耗时、依赖经验,且非诊疗目的的放射性检查当下备受争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无辐射的三维断层图像,具有优越的骺板软骨成像能力,可清晰显示骨骺生长发育情况,将骨骼MRI用于骨龄评估已成为解决辐射风险的可行策略。同时,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使其在图像分析和大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因此,将深度学习与骨骼MRI有机融合进行骨龄评估已成为近年来法医骨龄评估领域新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基于此,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基于深度学习的MRI骨龄评估研究,系统总结了基于深度学习及骨骼MRI的骨龄评估新技术、新方法,以期为骨龄评估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1案例资料案例1 2013年11月3日晚23时许,苏某抢劫他人财物价值300余元,且致1人轻微伤。公安机关户籍登记苏某1996年11月11日出生,但其父母及其他证人均证明苏某应于1997年11月22日出生。2014年5月8日采集检验材料做骨龄鉴定,鉴定意见:苏某骨龄为(16.0±1)周岁。案例2 2012年4月30日晚,朱某盗窃摩托车1  相似文献   

17.
依据《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TY/TOOI-92)的规定,用VisualBasic6.0软件开发语言编制成可发行的“未成年人骨龄鉴定工具”软件.该软件应用计算机的图像和数据库技术,可进行骨龄评分、鉴定查询、浏览、编辑和打印输出等多种操作,使评定工作更有效、准确、规范,有利于基层法医工作者的骨龄评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测谎技术(polygraph)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在多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我国法律尚未对测谎鉴定意见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规定.本文简要介绍了测谎技术的历史发展,分析了测谎鉴定意见的证据属性及其信度、效度,并总结了将测谎鉴定意见作为证据使用还存在的几个问题:1.测谎专业人员培养滞后,测试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从业资格认证与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2.对于测谎鉴定的应用范围、测试主体、启动程序等缺乏法律依据;3、测谎鉴定意见的假阳性率无法消除,盲目认定其证据效力存在风险.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可以使测谎技术更为科学、有效、规范地服务于我国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9.
骨龄评估一直是法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在诸多行业内的逐渐兴起,其已被广泛引入影像学、基因组学、肿瘤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等医学研究领域中。上述研究领域之所以能与机器学习紧密结合,主要是由于上述医学分支学科中的研究对象属于计算机视觉范畴,而机器学习对于计算机视觉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在医学图像识别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基于机器学习在图像识别中的优势,将其与骨龄评估研究有机结合,旨在为构建适用于法医学骨骼影像图片的识别模型。基于此,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在骨龄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通过对鉴定意见司法审查现状的解读,分析了对鉴定意见加强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其次就司法审判过于依赖鉴定意见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其根源在于事实发现的客观需要、司法鉴定的技术壁垒、崇拜权威的思维定势以及趋利避害的风险权衡。最后,强调通过重塑法官的鉴定审查意识和加强对鉴定意见的审查规制,为实现鉴定依赖的最终消解寻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