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实践的、现实的意识,对语言力量产生的源泉和根据进行哲学探讨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会议和讲话中的语言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习式风格",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习式风格"语言体现了人民性和大众性的统一、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学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蕴含着巨大的理论和实践力量,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的重要实践,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领导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孙一鸣 《传承》2010,(30):20-2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使命,这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地位的稳固和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毛泽东一生都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探讨毛泽东的大众化思想,对我们成功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大众化有着独特的创造及贡献。他在有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衡量标准、传播机制、践行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民族化、时代化的相互关系上,都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探讨。研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对于今天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苗瑞丹 《前沿》2011,(12):62-64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开创性探索和重要贡献。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探索宣传方式的通俗化和多样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提供有效途径。这些探索对于当今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敏  秦位强 《传承》2015,(1):14-1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视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建设。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标 《湖湘论坛》2010,23(4):22-27
毛泽东总结和提炼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范式,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真正达到成熟阶段。这种基本范式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基本范式具体又表现为:科学化,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普遍性真理并用之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实践化,在实践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通俗化,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建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范式的引导和规范下,解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大规模地、有序地开展。这些基本范式至今仍是我们开展大众化所遵循的经典模式和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7.
王娜 《长白学刊》2013,(6):152-153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灵魂。毛泽东不仅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还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成功的表率。  相似文献   

8.
<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了两个过程的统一:一个是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来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即理论具体化的过程;一个是将马克  相似文献   

9.
刘平 《传承》2014,(5):37-39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范例,延安整风运动有效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统一,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相适应,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众形式,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维护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积累了许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苏宇 《人民论坛》2012,(17):174-175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贡献突出表现为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概念,第一次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飞跃,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有机结合。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杰出贡献突出表现为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引领中国革命正确方向,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杰出贡献突出表现为注重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向群众学习。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霞 《前沿》2010,(11):22-24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注重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以大众语言增强科学理论的吸引力、亲和力和穿透力。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真正成为代表大众的根本利益、融人大众的思想情感、激发大众的创造力量的伟大理论,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成为改造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特质集中表现为:学理化与通俗化的统一、灌输性与感染性的统一、意识形态性与现实利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周国琴 《求索》2012,(7):179-18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中国化是核心,时代化是关键,大众化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总结。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要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普遍性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之带有中国的特性,表现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它是本土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四条路径得以实现,这四条路径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语言路径、实践路径、解释路径和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人民群众往往容易接受和理解通俗易懂的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没有大众化的理论作支撑很难取得实效。毛泽东同志运用传统的成语典故、人民群众实践语言、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探讨了文化领域的功能、方针、继承等基本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进行了通俗化的演绎和表达,形成了大众化的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5.
刘艳 《桂海论丛》2012,(5):26-30
语言是一切文化传承的载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语言艺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建构及进程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之所以为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和高度认可,与毛泽东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密不可分。研究毛泽东语言艺术的特色,探索并实践语言艺术发展的"三个统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16.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的贡献欧炯明艾思奇同志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是艾思奇同志哲学活动和哲学贡献的一个突出方面。在中国现...  相似文献   

17.
李冬梅 《长白学刊》2012,(3):151-152
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1]马克思主义自十月革命在中国广泛传播起,就面临着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历史任务。怎样使这种带有鲜明西方特色的学说被中国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掌握,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在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卢万村 《传承》2009,(14):30-31
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在农村实现大众化传播必须综合考虑农民的理论接受水平、理论需求以及自身心理特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坚持科学性与通俗性的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及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努力实现公民信仰自由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和谐统一,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陈方刘 《岭南学刊》2010,(2):25-28,129
总结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至少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在内容上,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结合起来;二是在对象上,要以农民为主;三是在学科上,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四是在形式上,要使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五是在手段上,要实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